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金融風險防控、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任務。“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如何迎難而上,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此展開熱議,提出很多真知灼見。
加強金融支持,避免債券違約
從2020年債券到期償付情況看,陸運、餐飲旅游、食品、文化傳媒等受疫情影響較深行業的債券償付壓力較大。
“這些行業以融資渠道相對有限的民企居多,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較大,若得不到金融資源有效支持,債券違約事件有可能快速增加。”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證監局原局長陳小澎說。
如何紓解債券市場違約壓力?陳小澎委員認為,各級政府與有關部門應加強金融支持,切實解決企業尤其是諸多基本面良好、合規經營但因外部環境變化出現短期發展困難企業的相關難題,避免債券違約擴大化。
他建議借鑒對綠色債券的支持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發行債券實施貼息、獎勵等財政激勵政策。與此同時,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到期償付壓力較大企業的優惠政策支持,避免出現資金鏈斷裂。
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
來自騰訊“為村”平臺2019年10月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空心村”、集體經濟缺失、公共服務不完善、數字化發展滯后等問題。
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交建議提出,大力提升農村數字化生產力,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馬化騰代表認為,在鄉村治理方面,應扶持鄉村互聯網信息平臺,擴大基層治理觸達范圍;在鄉村經濟發展方面,通過數字化升級,建立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在鄉村公共服務方面,應借助發展“新基建”機遇,突破地理條件限制,幫助數字教育、數字醫療等資源更深入地擴大到農村。
“今年4月我們村已經全部脫貧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寨崗鎮山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何桂芳帶來好消息。
何桂芳代表認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短板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夠。他呼吁加快有關高鐵項目建設,讓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帶動貧困落后地區發展,成為一條致富路、奔康路、幸福路。
努力構建綠色發展約束和激勵機制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空氣更清新了,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的成果,讓老百姓受益。如何進一步鞏固成果,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綠色福利,這是代表委員們十分關注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陳倩雯認為,應該努力構建起綠色發展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她建議國家部委指導、支持和推廣GEP統計核算體系,將其納入地方黨政部門績效考核。在央企、國企普遍建立環保顧問制度,聘請專業機構提供咨詢。指導地方政府與大型企業簽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啟動有關民事追償。同時嘗試在大型城市發行碳幣,創新方式方法強化市民環境意識。
“用科技支撐綠色發展,提升環境治理能力。”陳倩雯委員同時談到,應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大力推動“智慧環保”建設,逐步建設大氣、水體、土壤、噪聲等生態環境全要素監測網絡,設立自動監測站,全面收集監測數據,構建物聯感知網絡,實現區域生態環境一體化智慧管控。
深圳特區報北京5月26日電(特派記者甘霖周元春李舒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