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之后,傳統制造行業又迎來了“共享制造”之風。
近日,記者走訪中了解到,位于寶安區燕羅街道的一個偏僻的老舊廠房內,一家Mould Lao眾創空間內正吹起“共享制造”之風,通過“共享制造”平臺,解決傳統中小微制造企業發展難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為傳統制造業探索創新型路子。
記者獲悉,在該眾創空間內,無論是大型設備、創意品牌,還是人才服務、財務訂單等等一切都能實現共享。與此同時,不少企業入駐后,在“共享制造”平臺推動下煥發生機。
“共享制造”實現人力物力資源共享
走進Mould Lao眾創空間,辦公區內設施簡易,入駐企業一起辦公并共享一個財務行政辦公室;廠房內,技術工人提供設備共享租賃服務。
該眾創空間如何通過“共享制造”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據Mould Lao眾創空間創始人、深圳市五鑫科技公司董事長汪強介紹,眾創空間里不管是廠房設備、工人,還是財務訂單、人才品牌等都能實現資源共享。
比如廠房可以共享,企業主和創客根據使用分擔租金共享;設備也共享,在工廠內的每臺大型設備上都貼有按每小時使用的計費標準,供企業共享租賃。
還比如工人可以共享,每位工人根據自身技術等級,自報身價,領取項目;訂單也是共享的,業務團隊拉回訂單后,各個團隊競爭報價;財務、行政人員也能共享的,數十個企業和團隊共享一個財務辦公室,省去了單獨雇傭的人力費用。
再比如創意和智慧是共享的。入駐的創客團隊找到了低成本的交流平臺,創客創意可以共享并轉化為現實。對初步創業型的企業來說,眾創空間的品牌也可以共享。眾創空間以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幫助加盟企業創客進行商務洽談拿到訂單……
“共享制造”破解企業發展瓶頸
汪強從事模具行業近20年了,在業內小有名氣。據他介紹,目前許多中小微模具制造企業發展遇到瓶頸。比如高昂的設備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加上企業生產容易出現產能過剩,企業人力及生產成本也不斷上升等難題,使得中小企業生存困難。
為此,他和他的創業團隊多年來一直在探索“共享制造”的創新模式,幫助企業破解這些難題。
在“共享制造”平臺下,他將模具設計、模具組裝、注塑等生產部門變成了多個獨立運營的小單位,將工廠的廠房和大型加工設備出租給技術工匠,由各個運營單位自主報價,自負盈虧。這樣一來,入駐的企業管理變得簡單,管理成本、材料成本、設備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得到大大降低。
同時,他們還開發了商道ERP信息化管理系統幫助企業核算成本。“這個系統主要是幫助企業精準核算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及其毛利潤率,以便企業集中資源做優勢產品,不賺錢或沒有優勢的產品建議企業不做。”該系統負責人介紹說。
“共享制造”讓企業創客煥發生機
據悉,Mould Lao眾創空間于2016年被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牌“眾創空間”,是一家國家級的“眾創空間”。目前已吸引近20家企業及近百名個人創客入駐。采訪中,多家企業主告訴記者,“共享制造”讓他們嘗到了甜頭,企業發展迎來了生機。
一位從事模具行業10多年的何師傅介紹,他帶領創業團隊來到Mould Lao眾創空間后,在“共享制造”推動下,企業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提升了很多,現在公司每年產值達到四五百萬元。
“目前,公司正積極進行資本運作,籌備創建第二個Mould Lao眾創空間。”汪強介紹說,“希望通過共享制造平臺的摸索,為傳統制造業探索創新轉型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