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需要下笨功夫”
世界麻醉機歷史上第一臺配備全電子流量計的中端麻醉機,引領中端麻醉機進入全電子時代,讓麻醉更精準、更可視、更高效,達至“精準麻醉、舒適護航”的新境界。
世界上最小的全功能病人監護儀,領先國際競爭對手3年以上。在搶救心臟病或者重外傷等危重病人時,救護人員可通過它在救護車上采集心跳、血壓、血氧等基礎生命體征數據,并實時傳回醫院,病人到達后就可以直接診治。以前在救護車、普通病房和ICU病房的轉診中容易出現的數據中斷,被徹底解決。
……
這些在國際上領先的醫療器械以及前述的“急救神器”AED,都是邁瑞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成果。然而,邁瑞的自主創新并不僅僅體現在產品上,還有在業界赫赫有名的智能化車間。
“智能制造”是國內近來才有的概念,但邁瑞早在7年前就邁開了智能制造的步伐,盡管那時他們并不知道那將是現在的時髦說法。2010年,邁瑞開始在深圳和南京兩地建設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智能化車間。積4年之功,在“國內完全沒有樣板可供參照”的情況下,邁瑞完成了這個被業界稱為創新范例的智能化工程。來自邁瑞的數據顯示,智能化車間既減少了生產對人的依賴,保證了產品質量,又實現了批量生產的標準化。整個體外試劑制造裝備因此提升了一個檔次,彩超產品生產成本則因此下降了約50%,故障率下降了約30%,實現的產品功能增加了30%。
對于創新,有人這樣比喻:創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創新是火,點燃希望之燈;創新是燈,照亮前進之路。還有人說,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一個人需要創新,一個民族需要創新,一個國家需要創新。創新是生命,創新才有前途。
但在李西廷的眼里,創新既沒有那么詩意,也沒有那么高大上。他說:“創新需要下笨功夫。”
李西廷舉例說:2003年,邁瑞超聲事業部成立不久,就有一款超聲產品賣到了歐洲。奇怪的是,這款產品在深圳時一切正常,但一到歐洲,一開機就不正常。為此,邁瑞投入了極大精力去解決,工程師們通宵達旦地工作,還是沒答案。經反復分析、實驗后,大家猜想,應該是兩地氣溫差別造成的。于是,工程師們穿著厚厚的軍大衣進入溫箱,模擬歐洲的低溫環境進行實驗。果然,問題就出在這里。只需對產品的某個芯片進行設定,使其不因環境而產生不確定的狀態,問題就迎刃而解。
目前,市場上的生化分析儀上都有這樣一個造型:一根針連接一根管子。然而,連很多業內人士都不知道的是,生化分析儀的這種造型由邁瑞首創于2001年,其創意竟是受了煮飯高壓鍋的啟發。
現在看來,這么簡單的造型,設計制造何其簡單。但在當時毫無標桿可資參考的情況下,這可難壞了邁瑞的研發人員。造型雖然簡單,但其中的工藝要求可一點不簡單:針和管子相連后不能漏氣,氧氣只能通過針孔進入,而且一次進氧量只能為兩三微升。其中一些關鍵工藝經反復實驗而不得要領后,邁瑞一位研發負責人在家做飯時靈機一動,便買來了幾口高壓鍋,并在里面裝上幾個傳感器,經過反復試驗、研究,生化分析儀才有了如今被普遍采用的那個造型。
李西廷說,邁瑞的歷史上,類似于穿軍大衣搞實驗、從高壓鍋受啟發的創新故事實在是太多了。他認為,企業走上自主創新之路,其實就是走上了一條最難的發展之路,創新的背后其實都是艱辛。
“我理解的創新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笨功夫,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厚積薄發的過程。”李西廷說,邁瑞自主研發的每一步,你會發現,結果都不是你設想的。邁瑞每一步創新,都是咬著牙挺過來的。在自主研發的過程中,邁瑞人要做的只是,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一點進步。
“當然,笨功夫之外還得使巧勁。”李西廷說,邁瑞自主創新的巧勁在于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創新體系。這個體系分為三部分:一是做正確的事,一次性把事情做正確。使已有的成功經驗、失敗教訓流程化、制度化、平臺化,讓公司后來人、新生產線能夠學習、借鑒,讓以前成功的經驗可以復制,而以前犯過的錯誤不再重犯,從而使創新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符合客戶需求的演變邏輯。
二是更高效更前瞻地做事情。用平臺來驅動做事,將許多共用的技術、共用的空間平臺化,用一個平臺,驅動許多類型產品的生產和研發。技術研究團隊不斷的技術攻關,則保證了那些與行業相關的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AR、VR、機器人能隨時為邁瑞所用。
三是組建行業領先的創新團隊并建立創新保障機制。邁瑞包括最初與李西廷一起創業的幾個人以及公司技術骨干,都是行業或高校的專家。為永葆創新活力,邁瑞對研發技術人員和管理者發展實行雙通道制,兩者同等重要。管理者負責公司的組織、運營,帶領團隊往前走。技術團隊負責解決技術難關,研發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創新保障方面,自成立以來,邁瑞每年都要把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這種投入超過行業A股上市公司前十名的總體研發費用總和。
“這些都是必須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去做的事情,來不得半點虛假、松懈。因此,在我看來,所謂巧勁歸根結底也是一種‘笨功夫’。”李西廷說,邁瑞時刻不忘提醒科研人員,為了創新,不要頭腦發熱,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忘了邁瑞的使命:“成為守護人類健康的核心力量。”“普及高端科技,讓更多人分享優質生命關懷。”
今年5月,在上海舉行的第77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春季)博覽會上,各國專家為邁瑞WATO麻醉機揭幕。
企業家心語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洗禮,“中國制造”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支點”“引領全球經濟的核心力量”,令世人矚目。然而,“中國制造”仍需在“精”字上做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夢,我們呼喚“工匠精神”,期待“中國制造”成為一種人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