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效應凸顯,對內輻射力增強
深圳,對海外僑領、僑商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國內很多企業及政府機構也希望通過深圳這個窗口,向世界各國宣傳展示自己。僑交會這個平臺恰好是他們所需要的。而50多個國內大中城市、318家展商參展、占比51.7%的國內參展商數據,是僑交會的對內輻射力十足的最好佐證。
在國內眾多參展組團中,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是比較有特色的一個。在前兩屆僑交會上,該試驗區不僅參展面積大,且在展會期間舉行了系列主題活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屆僑交會上,該試驗區的參展商共36家,參展內容囊括電子商務、信息科技、旅游文化等新興產業,服裝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等。
來自江西上饒的展商馬先生在僑交會上收獲豐碩的成果:“通過上屆僑交會,我們實現了技術工藝上的‘引進來’——通過與國外企業的技術合作,極大地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通過本屆僑交會,我們又找到了海外合作伙伴,有了快速便捷的海外行銷渠道,實現了企業產品的‘走出去’。”
作為企業品牌宣傳、形象推廣、新品發布、貿易合作、業內交流的優質平臺,僑交會對各大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產品變革進步的催化劑。海內外展商,都愿意把參加僑交會作為開辟市場的一種有效途徑。
不僅如此,本屆僑交會立足珠三角、長三角兩大經濟發達區域,并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精準延伸,為廣大華商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專業的交流合作對接服務。
“朋友圈”越來越大,開拓引智引資新領域
僑交會的對外影響力和對內輻射力受到認可,自然而然地催生出一種新的現象,那就是每一屆展會上不僅老朋友如約而至,還有更多新朋友也聞訊心動,紛至沓來。據統計,本屆僑交會上,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的參展商中,都有相當一部分是首次來深圳參會。他們借助僑交會平臺結緣,并持續不斷開展商貿交流合作活動,為深圳引智引資促貿工作做了增量,開拓了新的領域。
來自芬蘭的諾鼎聯盟就是第一次“登陸”僑交會。作為聯盟企業之一的薩利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健康座椅生產的企業,此次帶著最新產品——微搖款馬鞍椅參展。據展場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參展目的主要在于推廣健康坐姿、健康生活的理念,同時也是為了在深圳尋找合作伙伴。
澳大利亞科技投資委員會雖然是僑交會上的“常客”,但是這次帶來參展的項目與上一屆僑交會相比,有了很多新的變化。特別是機器人教育項目——艾拉套件,令人印象深刻:它把機器人在現代工業領域的應用原理與低齡兒童的認知習慣進行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認為這個項目非常契合現代家長對開發孩子潛能方面的需求,希望通過僑交會這個‘窗口’,找到愿意和我們一起開發項目的企業合作者,因為深圳在機器人制造方面,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經驗。”
對不少展商而言,僑交會既是推動企業發展、加強經貿往來的多元化平臺,更是結交廣闊人脈、了解行業趨勢、尋求合作商機的快速通道。“這種合作既有橫向的同行間的良性互動,也有縱向的跨行業的攜手共贏;既有國內企業間的交流,也有海內外企業間的聯手。”來自四川廣安的展商王女士告訴記者,深圳在創新創意創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積累了大量的發展經驗,值得內地城市借鑒。這次來深圳,除了推介當地的農產品,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學習取經。
的確,深圳通過舉辦僑交會為廣大華人華僑搭建了一個以僑為橋的經貿平臺。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號角的吹響,深圳在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方面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僑領、僑商,以及國內城市、企業積極參與其中,在助力深圳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建設的同時,也讓深圳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人氣越來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