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僑交會展館一角。
8月13日至15日,在深圳市委統戰部(市僑辦、市僑聯)的支持指導下,第三屆華人華僑產業交易會(以下簡稱僑交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舉行。據組委會統計,本次展會吸引了來自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615家海內外企業、132家商協會參展,3天展會期間簽約金額達420億元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更高、對內輻射力更強,不斷擴大深圳“朋友圈”、彰顯民間辦展強大生命力……僑交會在探索中不斷走向成熟,闖出了一條會展經濟新路子。
層次不斷提高,展會國際味更濃
僑交會由深圳市僑商智庫研究院聯合海內外200多家社團、商協會共同主辦,旨在充分發揮僑界資源優勢和深圳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區位優勢,探索打通全球僑商網絡,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文化交流不斷深入,借助民間力量拓寬對外開放全球視野。
從參展情況來看,國際化程度高成為僑交會的一大亮點:本屆展會中,615家海內外參展企業中,海外參展商297家,占參展商總數近五成,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俄羅斯、日本、新加坡、西班牙、泰國、越南等國家的僑商都組團參展。
展會上,不少海外企業,通過展會打造的國際經濟貿易會展生態平臺,成功尋覓到商機與合作伙伴。來自德國的雅氛達,是一家專業從事空氣凈化產品研發的企業。“隨著業務的變化,我們急需尋找國內合作伙伴共同開拓市場。感謝僑交會提供這樣一個平臺,既讓我們了解了中國市場對空氣凈化產品的需求,也讓有意向共同發展的企業能夠迅速和我們對接。”展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僑交會期間,至少有2家企業向他們表達了積極的合作意愿。
在澳大利亞藍山集團的展位前,集團董事長崔小文和來自孟加拉國的客商相談甚歡。這位客商從事進出口貿易生意,希望借助展會橋梁,和世界各地的水泵、電子產品供應商建立聯系。而崔小文從深圳大學畢業,在澳大利亞經營事業多年,頻繁往來于澳大利亞與深圳兩地,具有較廣的人脈關系。兩人經過一番交流,碰撞出了合作的火花。
“最近的兩屆僑交會,我都來參觀了,感覺僑交會的‘國際味’越來越濃了。”在國際展區,記者遇見了前來參觀的市民朱女士。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朱女士一直非常關注來自海外的教育和旅游項目。“特別希望深圳能夠舉辦更多類似僑交會這樣‘高大上’的展會!”
平臺效應凸顯,對內輻射力增強
深圳,對海外僑領、僑商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國內很多企業及政府機構也希望通過深圳這個窗口,向世界各國宣傳展示自己。僑交會這個平臺恰好是他們所需要的。而50多個國內大中城市、318家展商參展、占比51.7%的國內參展商數據,是僑交會的對內輻射力十足的最好佐證。
在國內眾多參展組團中,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是比較有特色的一個。在前兩屆僑交會上,該試驗區不僅參展面積大,且在展會期間舉行了系列主題活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屆僑交會上,該試驗區的參展商共36家,參展內容囊括電子商務、信息科技、旅游文化等新興產業,服裝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等。
來自江西上饒的展商馬先生在僑交會上收獲豐碩的成果:“通過上屆僑交會,我們實現了技術工藝上的‘引進來’——通過與國外企業的技術合作,極大地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通過本屆僑交會,我們又找到了海外合作伙伴,有了快速便捷的海外行銷渠道,實現了企業產品的‘走出去’。”
作為企業品牌宣傳、形象推廣、新品發布、貿易合作、業內交流的優質平臺,僑交會對各大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產品變革進步的催化劑。海內外展商,都愿意把參加僑交會作為開辟市場的一種有效途徑。
不僅如此,本屆僑交會立足珠三角、長三角兩大經濟發達區域,并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精準延伸,為廣大華商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專業的交流合作對接服務。
“朋友圈”越來越大,開拓引智引資新領域
僑交會的對外影響力和對內輻射力受到認可,自然而然地催生出一種新的現象,那就是每一屆展會上不僅老朋友如約而至,還有更多新朋友也聞訊心動,紛至沓來。據統計,本屆僑交會上,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的參展商中,都有相當一部分是首次來深圳參會。他們借助僑交會平臺結緣,并持續不斷開展商貿交流合作活動,為深圳引智引資促貿工作做了增量,開拓了新的領域。
來自芬蘭的諾鼎聯盟就是第一次“登陸”僑交會。作為聯盟企業之一的薩利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健康座椅生產的企業,此次帶著最新產品——微搖款馬鞍椅參展。據展場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參展目的主要在于推廣健康坐姿、健康生活的理念,同時也是為了在深圳尋找合作伙伴。
澳大利亞科技投資委員會雖然是僑交會上的“常客”,但是這次帶來參展的項目與上一屆僑交會相比,有了很多新的變化。特別是機器人教育項目——艾拉套件,令人印象深刻:它把機器人在現代工業領域的應用原理與低齡兒童的認知習慣進行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認為這個項目非常契合現代家長對開發孩子潛能方面的需求,希望通過僑交會這個‘窗口’,找到愿意和我們一起開發項目的企業合作者,因為深圳在機器人制造方面,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經驗。”
對不少展商而言,僑交會既是推動企業發展、加強經貿往來的多元化平臺,更是結交廣闊人脈、了解行業趨勢、尋求合作商機的快速通道。“這種合作既有橫向的同行間的良性互動,也有縱向的跨行業的攜手共贏;既有國內企業間的交流,也有海內外企業間的聯手。”來自四川廣安的展商王女士告訴記者,深圳在創新創意創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積累了大量的發展經驗,值得內地城市借鑒。這次來深圳,除了推介當地的農產品,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學習取經。
的確,深圳通過舉辦僑交會為廣大華人華僑搭建了一個以僑為橋的經貿平臺。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號角的吹響,深圳在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方面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僑領、僑商,以及國內城市、企業積極參與其中,在助力深圳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建設的同時,也讓深圳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人氣越來越旺。
釋放僑界潛力,僑交會將走得更遠
僑交會按照“政府支持、商協會主辦、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運營模式,把工作著力點主要放在促成展會交易成果,不圖熱鬧、不講排場。同時,展會結束后還在網上僑交會下功夫,打造永不落幕的交易平臺。
作為僑商智庫全球化的網絡資源,“國際民間交流中心”發展迅猛,目前已擁有50家海外分中心,分布在五大洲的21個國家和地區。借助它們,華人華僑們不斷交流著商機、資訊。依托華人華僑對當地產品的需求情況及法律法規了如指掌的優勢,加上各“國際民間交流中心”分中心的聯動,僑交會打造3天展會、365天展示、360°服務的平臺已成為現實,商貿對接項目每天都在進行。
僑交會的亮點在僑、特色在僑,反過來,僑資源也推動僑交會越辦越好,走得更遠。深圳僑務資源豐富,特別是近年來,在深圳市委統戰部(市僑辦、僑聯)的支持指導下,一大批海外深圳籍社團先后成立,成為深圳連通世界的重要橋梁紐帶。這些新成立的海外深圳籍社團與國內僑團聯手,均大力支持舉辦僑交會,撬動了各界資源的強大潛力,進一步凸顯這個“僑界第一展”的強大生命力。
國際潮青聯合會會長、泰國華人青年商會會長李桂雄認為,廣大僑商充分利用僑交會帶來的豐富產業、商業信息,共享產業發展、經貿合作帶來的成果,深度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與此同時,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僑交會辦得更好、走得更遠。
第三屆僑交會期間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民間交流圓桌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僑領、僑商圍繞“僑交會海外展前瞻暨僑交會成果項目招商精選推介”主題,結合各居住國實際情況,為僑交會“走出去”提供建議和意見。這也為僑交會不斷創新辦展形式,積極“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而作為對適應新形勢,不斷創新辦展形式的回應,僑交會今年就將有“新動作”——今年10月,僑交會將在印尼雅加達舉辦“OCTF2017·中國-印尼商品展”。不僅如此,按照深圳市委統戰部(市僑辦、市僑聯)的戰略部署,僑交會海外展將跟隨深圳加強海外社團建設的品牌活動“國際深圳社團大會”的腳步,明年將在南非與第四屆國際深圳社團大會同期舉辦。未來,僑交會還將沿著“一帶一路”主動“走出去”,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展開更加廣泛、更加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