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動,體現出一種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使命,寄寓著保護、傳承和弘揚深圳優秀企業文化的深沉抱負,對未來深圳企業文化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引領作用。
為記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6年來企業文化建設的重大事件,豐富企業文化的歷史資料,提升企業文化的研究水平,弘揚優秀企業文化,在企業中深入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深圳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由深圳市委宣傳部主辦,深圳市企業文化研究會、深圳晚報社承辦的“36年36紀——深圳企業文化建設大事紀”征集活動于近日啟動。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同時,企業文化,也是城市文化、國家文化乃至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集中反映。優秀的企業文化,代表著一個企業、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商業文明水平和文化先進性。
就深圳而言,企業文化是特區文化版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這座城市文化創造與傳承的最生動、最有活力的文化寫照。作為經濟特區,深圳的企業一直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是這座改革之城最鮮明的因素之一。某種意義上,一部深圳企業成長史,就是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深圳經濟特區從優秀到卓越的輝煌發展史。
36年來,深圳企業從少到多、從弱到強,由點到面,早已風華正茂、蔚為壯觀。甚至成長起來一批世界級企業,騰訊、華為、萬科、中興……成為深圳閃亮的文化名片。深圳企業發展的巨大成就,離不開企業文化的精神滋養和價值引領,事實上,正是因為有了卓越的企業文化作為后盾,很多深圳企業才能厚積薄發,成長為舉足輕重的偉大企業。
一部深圳改革開放史,沉淀下來很多企業發展的經典時刻,同時也保留了很多企業文化建設的光榮瞬間和影響深遠的文化遺產。華為的“以奮斗者為本”、萬科的“讓建筑贊美生命”……凡此種種,既是深圳著名企業的品牌宣言,也是其企業文化的生動表達,反映的是這座城市的發展氣質與人文構想。
然而,應該承認的是,整體而言,相比于高歌猛進的深圳企業發展態勢,深圳企業文化建設相對滯后,與城市發展、企業發展的高度和格局并不匹配。企業文化理論建設,跟不上企業實踐快速行進的腳步。而在歷史的意義上,深圳企業文化成長史,也缺乏宏觀層面的鉤沉和建構,以至于造成深圳企業文化的特質和影響力仍然不夠鮮明和強大。
正是在此意義上,“36年36紀——深圳企業文化建設大事紀”征集活動,才顯示出特別的重大意義。此次活動,體現出一種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使命,是向深圳優秀企業文化創造者的一次致敬和禮贊,寄寓著保護、傳承和弘揚深圳優秀企業文化的深沉抱負,對未來深圳企業文化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引領作用。
企業文化建設在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的宏大藍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促進深圳城市創新發展中承擔著重大使命。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離不開深圳企業砥礪奮進的創新發展,而企業創新發展則離不開優秀企業文化的滋養和引領。回首36年奮斗史,將深圳企業文化建設的那些經典瞬間重新擦亮,捧到公眾視野,有利于我們更清楚地看到深圳改革開放的真諦,看到深圳企業一步步做大做強的軌跡,從而積蓄起繼續奮發向前的力量。
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到“深圳質量”“深圳標準”“深圳智造”,深圳的城市精神在刷新在進步,而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也在與時俱進。希望深圳企業界積極回應和參加此次活動,盡可能還原深圳企業繁榮發展背后的價值觀念、企業精神和經營之道,在提升深圳企業文化形象、促進城市創新發展、建設質量強市等方面產生重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