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自拍亚洲欧美老师丝袜_日韩黄色在线_一区二区国产日产

廣東區域創新能力 連續四年全國第一

發布時間:2020-12-01來源:深圳商報編輯:吳猛

位于東莞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南方科技大學實驗室。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李苑立古國真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11月14日在北京發布。2020年廣東區域創新能力得分為62.14,排名全國第1位,連續4年領跑全國。廣東在創新體系建設、實驗室平臺體系、粵港澳協同創新發展等方面成果顯著是獲得高評分的關鍵。

創新體系建設日益加強

近年,廣東省瞄準區域創新能力建設的短板環節,加快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推動“中國散裂中子源”等重大設施有效運作,逐步啟動“強流重離子加速裝置”等重大設施,謀劃“冷泉生態系統裝置”等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成功引進中科院微電子所、國家納米中心等17家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大力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全省已建有25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截至今年8月底,廣東全省1036家孵化器、986家眾創空間中,累計134家孵化載體面向港澳服務,共孵化了1046個港澳創業團隊和企業;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超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2.8萬家,居全國首位。1-8月,全省專利授權量464021件,同比增長33.8%,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5922件,同比增長16.3%。

實驗室平臺體系逐步完善

網絡空間與安全、生命科學、先進制造、新材料、海洋科學與工程、現代農業等領域10家省實驗室建設順利。全省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累計分別達30家、396家,批準建設“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家。

2019年啟動的首批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按計劃推進建設,2020年度申報的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已經完成評審。實施首批13項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財政資金總投入5.6億元,力爭實現前瞻性、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廣東構建了涵蓋重大研究項目、國家聯合基金、省內聯合基金、省自然基金項目的基金體系,已經形成了基礎研究社會多元化投入模式。

高技術產業率先回暖復蘇

今年1-8月,全省高技術制造業主要行業增加值同比增加1.9%,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5個百分點,增幅比1-7月提高0.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率先企穩回升。

與抗擊疫情相關的醫藥和醫療器械行業保持較快增長,醫藥制造業增長9.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達到5218.18億元,增幅比1-7月提高0.4個百分點,達到1.0%。工業機器人(39.5%)、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14.1%)增幅分別比1-7月提高12.6個和5.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4%,增幅比1-7月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9.2%;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8.3%,增幅比1-7月提高1.5個百分點。

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后,廣東強化“防診治”藥物科研攻關,緊急部署啟動60個藥物篩選、研發和臨床研究項目,一批新藥研發和臨床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組織開展檢測診斷技術和產品研發,10個產品獲得國家注冊審批,獲批試劑盒數量全國最多,生產超過2.4億人份,出口1.2億人份。組織開展mRNA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滅活疫苗等4條技術路線研發,其中深圳康泰滅活疫苗已通過臨床試驗審批開展Ⅰ/Ⅱ期臨床試驗。

此外,廣東出臺了科技惠企17條、生物醫藥創新10條、創業就業10條等系列創新政策,有力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粵港澳協同創新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廣東省科技廳聯合相關部門出臺實施粵港澳聯合科研機制、港澳高端人才稅賦平衡、科研院校成果轉化自主權、企業家職稱評審等一批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創新政策。積極發揮港澳窗口橋梁作用,開展“錢過境、人往來、稅平衡”等政策創新,實現科技項目、科學基礎設施、實驗動物平臺、科普基地向港澳開放,全省財政科研資金過境撥付累計超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