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一等獎、二等獎(右上圖)、三等獎(右下圖)頒獎現場。
南山民生事業發展再迎一件大事喜事,1月14日,南山區舉行第三屆“智惠民生”微實事大賽頒獎儀式,表彰大賽前10名的項目。
南山區委書記王強、區長黃湘岳、市民政局副局長陳文清和南山區領導饒紅蕾、胡蕓、王小蓉、謝炳文,以及部分南山區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代表出席。
服務無止境,惠民不停歇。在現場,王強表示,近年來,南山區以民生微實事為抓手,引導居民自覺參與社區事務,全面提升社區服務精細化水平。民生微實事開展4年多來,累計投入資金達5.9億元,實施項目超過9000個。依托民生微實事項目遴選,堅持“百姓點菜、政府買單”,精準對接民之所需,從幫助獨居老人到關愛留守兒童,從保障食品安全到守護身心健康,努力做好百姓身邊的守護者。
“頒獎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要繼續加大民生投入,認真開展民生微實事工作,用民生微實事撬動大民生,打造民生幸福‘樣板城區’”。
600多個單位參加,大賽激活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最近,在第十三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選活動中,南山榮膺“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區級)”和“創新包容強區”兩項大獎,是深圳13年來首次獲得該榮譽的區。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
第三屆“智惠民生”微實事大賽自2019年6月啟動,歷時7個月。相對于往年,實現了“三大跨越”。
——大賽報名有熱度。本屆大賽共收到2281個參賽項目,較往年增加895個,增加了65%,創歷史新高。項目涉及到助老服務、兒童青少年服務、特殊人群服務、婦女服務、職場服務、社區文體服務、衛生健康服務、社區建設與發展服務、街道特色項目服務等共計9個類別。各分賽區征集項目均突破200個。其中,粵海街道分賽區項目達318個,居9個分賽區之首。
——大賽參與方有廣度。參賽主體622個,其中企業393個,占比63%;社會組織190個,占比31%;高校及創業團隊39個,占比6%。此外,在評選環節,大賽均采用大評委制,除邀“兩代表一委員”、媒體代表,還引入社區工作人員、居民代表等組成500人次的評委方陣,使項目亮點紛呈、量質齊升。
——獲獎項目有高度。經過層層評選,180個專業水平高、民眾需求強、服務效果好的優質服務項目從20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進入南山區民生微實事項目庫。
“科技+民生”深度融合,大賽讓南山群眾有更多科技幸福感
科技促民生,為民“益”起來。
在現場,南山區民政局長周慶芝介紹,為體現“南山元素、南山品質”,第三屆“智惠民生”微實事大賽按照“政府搭臺、人民出卷、參賽方答卷”的工作思路,優化了大賽方案。
2019年3月,主辦單位深入8個街道開展調查研究,專門開展《南山區民生微實事“金點子”工程調研》工作,通過線上線下發放10000余份調查問卷,社區黨委、黨群服務中心、轄區居民等超過百人參與座談,由群眾提、群眾議,開出微實事需求清單。
民有所呼,項目有應。
經過九大分賽區的初賽、決賽及區級總決賽,“自閉癥陪伴機器人”“腫瘤篩查項目”“健康管理平臺”等一大批本土企業的科技項目、科技產品脫穎而出,將進入到社區服務群眾。
最終,“好習慣助我健康成長——兒童行為管理課程”等20個項目獲得大賽一、二、三等獎及優勝獎。
“好習慣助我健康成長——兒童行為管理課程”以趣味親子類課程的形式,讓家長能夠正確了解并學會如何“快狠準”培養孩子形成好習慣,改善家長與青少年兒童的溝通不當、交流困難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家長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及時發現孩子可能會或者已經出現的問題行為,在早期進行干預和預防。促進家長和孩子養成良好有效的溝通方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三等獎項目“納米防滑黑科技,科學助老共安居”,關注社區老年人居家安全和生活質量,引入國家科學園孵化的高新納米滲透防滑技術,從源頭排除老年人因地面濕滑跌倒摔傷的可能,打造安全和諧的老年友好型社區環境。
創新引領區街聯合,大賽讓南山人民享受到更多特色菜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2019年,南山九大類民生支出達227.2億元,高質量辦理民生實事20項、民生微實事3200多件,南山區民生微實事入選“廣東省城鄉社區治理十大創新經驗”。南山區福利中心二期PPP項目進入運營階段,開設長者助餐點86個。
民生微實事大賽是南山區探索民生微實事供給側改革,形成獨具特色的黨建引領、科技惠民的民生微實事“南山路徑”的重要實踐。
第三屆“智惠民生”微實事大賽首創“1+8+1”的賽制模式,由1個區級總決賽統籌,8個街道分賽區及1個專業賽區并行,實現區級、街道兩級賽事并軌。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南山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統一組織,制定賽事框架,各街道結合自身情況與特點、需求,開展街道分賽區賽事。
南頭街道以“千年古城文化南頭”、南山街道以“平安和諧共融共享”、西麗街道以“互助共融美好西麗”、蛇口街道以“文化傳承文化共融”、粵海街道以“產城融合科技街區”、招商街道以“國際招商美麗家園”、沙河街道“文化街區溫馨家園”、桃源街道以“三區融合人文社區”等各具特色的賽事,完美呈現“一街道一特色”。
大賽二等獎項目——西麗街道客家傳統粄食手工傳授工作坊,通過開展客家美食分享會和客家粄體課程,帶領居民參與客家粄、客家小吃等傳統美食制作與品嘗。食客味,交流客家文化,感受濃厚客家氛圍,將客家“粄”文化價值嵌入居民生活,全民傳承,形成特色的社區文化。
老有頤養是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民生發展格局的“七有”目標之一,據此,大賽特設了“智匯助老創益南山”助老服務專業賽區,共征集項目218個。經過初賽評審、決賽路演,最終“納米防滑黑科技,科學助老共安居”“花果山社區‘鄰里守望互助互幫’”“‘花漾年華’輕度認知障礙者園藝關愛計劃”“運動改變大腦,社區老人活力重現計劃”4個項目拔得頭籌,晉級區級總決賽。
2019年,南山區全年共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3232個,經逐級評選,共產生優秀項目40個,占比為1.2%,可謂“百里挑一”。
“2020年,我們將繼續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優化民生微實事工作體系,精準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增強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周慶芝說。
鄭愷何蔥蘭/文吳永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