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自拍亚洲欧美老师丝袜_日韩黄色在线_一区二区国产日产

“雙區”建設,深圳被寄予厚望

發布時間:2020-01-15來源:深圳商報編輯:吳猛

 

1月14日,在深省人大代表嵇世山(中)走上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就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深度融合問題答記者問。深圳商報特派記者 譚彪 攝

深圳商報特派記者 陳曉薇

1月14日上午,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廣州開幕,省長馬興瑞代表省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記者注意到,今年的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深圳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上繼續寄予厚望,深圳在領到“新任務”的同時,也獲得了省里更大力度的支持。

深圳治水成效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及深圳的表述主要集中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交通基礎設施布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

在總結2019年工作時,報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省里出臺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若干重大措施,以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建立特事特辦工作機制,賦予兩市更大改革發展自主權,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深圳水污染治理迎來了歷史性轉折,全市159個黑臭水體全部達到不黑不臭,這一治水成效被寫進了報告。報告稱,2019年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圳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

積極爭取前海合作區擴區

在報告部署的2020年十個重點方面工作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和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報告稱,要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發揮廣州、深圳“雙核聯動、比翼雙飛”作用,牽引帶動“一核一帶一區”在各自跑道上賽龍奪錦,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在大灣區建設方面,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這也意味著,對于處在大灣區科技創新重要“支點”位置的深圳,今年任務不輕,尤其是作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主陣地,深圳更要發力跑出加速度,推動先行啟動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灣區建設還有令深圳“振奮”的消息。報告稱,將“積極爭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擴區”。據了解,去年2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提出將“研究進一步擴展前海發展空間”。同年7月,廣東省出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也有提及要推動修編前海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擴展發展空間。此次省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前海“擴區”概念,意味著前海擴容問題將在省一級的層面得到強有力的推動。

報告在灣區建設方面還提出,今年將推進皇崗口岸重建和深圳灣口岸通關模式創新,完善港澳機動車便利入出內地政策措施。

賦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報告專門用了一段來部署今年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方面的工作。

報告提出,將支持深圳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賦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率先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平臺建設,力爭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支持深圳用足用好特區立法權,打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提高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水平。支持深圳增加優質教育、醫療資源供給,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支持深圳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創新城市空間統籌利用模式,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認真籌辦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活動。

規劃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

“一核一帶一區”,是廣東新的區域格局發展目標。其中,“一核”指的是珠三角9市,是引領全省發展的核心區和主引擎;“一帶”指的是沿海經濟帶,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汕頭、湛江等東西兩翼地區7市,是新時代全省發展的主戰場;“一區”指的是北部生態發展區,包含清遠、河源等5市,是全省重要的生態屏障。

記者注意到,在加快“一核一帶一區”建設方面,省里十分期待深圳能發揮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和作為核心引擎的“牽引”作用。報告提出,加快深莞惠都市圈建設;規劃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支持汕頭、湛江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探索推動廣州、深圳與湛江、汕頭深度協作,形成“雙核+雙副中心”動力機制。

正在建設中的深中通道,是規劃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的硬支撐。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山正大力推進城市環灣布局、向東發展,打造支撐未來發展的重大產業平臺,深入挖掘與深圳產業、創新的契合點,吸引深圳高端創新資源和成果有序轉移。

作為深圳第“10+1”區的深汕特別合作區,在報告的“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工作部署中也被提及。報告稱,支持各市建設臨港經濟區、濱海新區等平臺,加快建設深汕特別合作區,提升產業承載力和帶動能力。

開工建設深圳機場第三跑道

2019年,穗深城際建成通車,贛深高鐵加快建設,深中通道全面開建。2020年全省的交通布局又有哪些動作與深圳有關?報告透露,今年將推進贛深高鐵建設,力爭開工深茂鐵路深江段、深汕高鐵,抓好深中通道等續建項目,開工建設深圳機場第三跑道。

根據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項目建議書,深圳機場第三跑道規劃長3600米、寬60米,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F,可以滿足所有大型飛機起降要求。項目總投資約93.5億元。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是廣東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與建設先行示范區的任務相呼應,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在發展海洋經濟方面提出,將支持深圳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

此外,報告還明確提出,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積極推進深圳理工大學籌辦工作。

加快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

除了有被明確“點名”的任務,深圳在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多項重要工作安排中還有很多“隱性”任務,要責無旁貸地挑起大梁。

比如,深圳作為外貿出口的全國“領頭羊”,要在全省今年進出口穩中提質、實現正增長中發揮關鍵作用,為全省落實中央“六穩”部署和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深圳作為先行發展起來的“先富地區”,在省內省外都承擔了很多對口幫扶和扶貧協作、交流合作任務,要在助力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高質量完成幫扶任務、鞏固扶貧成效上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科技創新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開展成果轉化政策改革試點,積極探索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打造國際風投創投中心;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力度;啟動更多省企、省市聯合基金,在信息科學、海洋科學、數理與交叉等前沿領域繼續組織一批省基礎研究重大項目;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推動中科院等機構在粵建設高水平創新研究院;以揭榜制等方式支持集成電路、半導體材料、高端制造與檢測設備、工業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盡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重大科技產品和裝備,等等。深圳作為創新高地和科技重鎮,理所當然要在全省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方面走在最前列,尤其是在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上,要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國取得突破。

在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方面,報告提出,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穩步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年內新建5G基站4.8萬個,基本實現珠三角中心城區連續覆蓋;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傳感、移動支付、新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民生服務等領域積極推廣應用;籌建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國際海洋開發銀行,等等。深圳作為制造業大市、信息產業大市、海洋大市,在發展先進制造業、智能制造、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等方面無疑要更加苦練內功,帶動提升全省產業競爭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報告提出,要推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健全支持民營經濟改革發展機制,加快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著力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用地、用工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實質性降低企業負擔,等等。深圳作為國內營商環境走在前列且民營經濟發達的城市,也應該持續發力、先行示范,通過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一號工程”,有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為全省提供更多改革經驗和實踐案例。

 

[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