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加強勁。兩會上,市人大代表吳濱、市政協委員葉文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領先全國,與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和企業家的不懈奮斗、科技人員的努力攻關分不開,是深圳發展的一大亮點,也是今后發展的優勢。
營造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科改22條”創新舉措,推行項目推薦“懸賞制”、評審專家“邀請制”,項目評審“主審制”,項目經費“包干制”,讓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更加符合科研規律。市本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增長近一倍,其中30%以上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建立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出臺營商環境改革20條,最大限度為科創企業、科研機構和人員等創新主體“松綁”。
記者了解到,去年我市深化改革創新,完善創新驅動發展政策環境,讓科技企業有了創新發展的動力。深圳奧比中光是一家有名的人工智能企業,該企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深圳有博士、優秀青年、杰出青年等基礎研究項目,開展高等院校穩定資助,為科研人員潛心研究、自由探索營造了良好環境。奧比中光能快速發展說明深圳是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沃土。
前瞻布局,培育未來有競爭力的產業
市政協委員韓玉提出,“我市2018年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約1.12萬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80%,2017年全市中小企業授權專利數65230件,占全市授權專利總數的68.4%。建議制定關于‘隱形冠軍’的專項扶持政策。”
記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四新”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動能加速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38%,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過70%,預計2019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700多家,累計達1.7萬多家。深圳國家高新區成功擴區,面積增加到159.48平方公里,形成“一區兩核多園”發展新格局。
要吸引外邊新興產業進來,也要培育本土的新興產業。有關方面負責人告訴記者,深圳新興產業發展全國領先,與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前布局分不開。
記者獲悉,去年我市發布3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全球推介計劃,吸引了西門子(中國)公司、復星高科技集團、物美科技集團等一批全球高端制造業企業,簽約總投資超過5600億元。我市還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出臺AI、5G、8K、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高質量發展專項政策,聚焦高端通用芯片等核心關鍵元器件,組織實施50項重點技術攻關項目。
強化創新基礎,打造創新平臺高地
“新興產業是深圳今后發展的重點,只有注重源頭供給,強化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才能出現更多的領先技術和新興產業。”吳濱建議說。
記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1+N”項目建設,獲批實施5條先行先試政策;光明科學城規劃建設全面提速;西麗湖國際科教城上升為科技部、廣東省和深圳市共建戰略。2019年新增各類創新載體387家、累計達到2260家,覆蓋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成為集聚創新人才、產生創新成果的重要平臺。
市科創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信息技術產業是深圳的優勢。我市還高標準建設了深圳國際創新谷,規劃布局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園,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去年我市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獲批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和嶺南農業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目前鵬城實驗室人員規模已達1700多人、其中院士22位,立項布局8個重點科研項目,初步建設了4個大科學裝置;深圳灣實驗室落戶光明科學城。我市諾獎實驗室達到11家。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易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