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信譽很重要,而信譽必須以過硬的產品作支撐。既然要為企業服務,就要知道行業未來發展方向。不斷提升自我,才能更好為客戶做提升,否則滿足不了企業發展需求,最終會被淘汰。
深圳商報:可否介紹下浪尖近年推出的“D+M浪尖智造工場”?
羅成:2015年,我們整合創新技術研究、創新服務、創新創業培訓、孵化器和產業鏈相關資源,在“D+M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平臺”基礎上推出“D+M浪尖智造工場”,打造了“眾創空間+、全產業鏈設計整合+、聯合創新研究院+、互聯網+、金融服務+、培訓教育+”等六大服務資源板塊,是為培養創客、孵化創客,實現創客價值最大化,同時帶動當地和周邊地區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鏈,促進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深圳商報:您如何看待企業的社會責任?
羅成:浪尖不僅是浪尖人的浪尖,還是行業的浪尖、社會的浪尖。市場和政策環境造就了今天的浪尖,我們因此有更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將國內的工業設計推向國際化、全球化發展。特別在設計之都深圳,浪尖應該勇當排頭兵去擔當責任,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思考和借鑒。中國夢,應該在每個企業家的心里。
我們將以浪尖的社會責任為基礎,逐步發展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價值體系,以生態環境為基點,本著感恩的心態,通過產品和服務為客戶和消費者提供可持續價值,推動科技進步,回饋社會。
木爺智能服務機器人。
記者手記
自稱“背包客”的實干家
走進浪尖大樓,記者再一次感受到“深圳速度”。包括羅成在內,企業員工語速都偏快。走進他們的工作室,記者發現產品經理的位置空無一人,據說都下工廠車間去了。一時之間,記者恍覺羅成精神已經體現在每一個員工身上。或者正是這股在設計師身上體現的實干精神,使得公司成為行業的“潮頭浪尖”。
作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傳播者,他努力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培訓、學習、交流機會:公司與國內外數十家設計機構和院校,如澳大利亞的RMIT、GE、信息產業部三十研究所、新加坡政府、香港工業總會、香港設計委員會、香港理工大學等有著密切的交流和聯系,并為國內十幾所院校設計專業學生提供畢業實習基地,為中國的工業設計教育事業尤其是設計實踐,做出積極貢獻。
而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運作者,他使公司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為國內的多家企業,特別是ODM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產品開發平臺,成為產品從創意到成功上市強有力的支持,在品牌、生產制造和銷售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橋梁作用。
作為一位實業家,羅成強調所有的設計必須建立在可實現性的基礎上。在特定的時期,面對特定的市場、特定的用戶群,一定是要講究實用。在設計完成之后,工程環節、部門協調、成本預估、市場需求,以及消費者使用后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外延因素,都需要縝密思考。他對于每一個項目都嚴謹審慎,關注市場調研、設計創意、新工藝的選擇和應用以及配套供應商每一個環節。即便工作再忙,還堅持下車間調研模具的生產。
回望來時路,羅成在設計領域的每一步成績都靠努力實干和不斷創新取得。在周邊的不少企業因為投身互聯網而獲得飛躍式發展成為神話的時候,在當今工業設計行業競爭愈演愈烈的時候,他依然初心不改,執著于曾經的理想和信念。他說:“一個平臺必須創造價值,不僅是商業價值,還有社會價值、人文價值?!?/p>
記者注意到,在最靠近羅成辦公桌的沙發上,有一個背包安靜地躺著。訪談之間,他笑稱自己是一名背包客:創業之初,背著背包走街串巷白手起家;18年后,習慣不改。如今,那個陪伴他創業,陪著他去過香港工作、去過德國寶馬中心演講、去過國內外各個城市的背包依然在那躺著,似乎在等待更多的“背包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