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自拍亚洲欧美老师丝袜_日韩黄色在线_一区二区国产日产

合成號:說不完的“深圳故事”

發布時間:2017-08-08來源:深圳商報編輯:方之穎

深度介入原住民生活

記者了解到,“合成號”傳統小食以云片糕最廣為人知,但其制售的食品又遠不止云片糕一種,令人垂涎的廣式粽子、油角、糖環、艾果、松糕、雞椿角、喜嫁禮餅等,都出自他們之手。風味各異的“合成號”傳統小食曾深深介入深圳原住民的生活,這些小食或因其名稱的吉利,或因其富于寓意的產生背景,成為年節、“吉日”的禮品或重要食品,以及祭祀用品。

“合成號小吃”代表性傳承人陳淦忠告訴記者,每逢年節,作為必備的供品,餅、糕等傳統小食在民間的需求量極大。“又盡享深圳墟市地利之便,上可經廣州通達內地,下可由港澳流向海外,故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重要節日,‘合成號’的食品往往被‘賣斷貨’。國內以粵港澳為主,國外則遠銷至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北美、南美等國家和地區。” 陳淦忠說。

“據說,一些飄零海外的華人,會為得到一小包親友帶來的深圳云片糕興奮不已,格外珍惜。”陳淦忠介紹說,上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合成號”等商家生產的傳統食品便不再掛上自己的品牌,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改革開放浪潮,洋糖果等食品的沖入,加上老師傅退居,深圳傳統小食手工制作技藝瀕臨失傳。漸漸地,“合成號”成為傳奇歷史。

看到深圳“合成號”傳統小食等地方小吃日漸沉沒,合成號第五代傳承人陳淦忠毅然承擔起老牌涂新漆的責任,在政府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支持下,開始了“合成號”重生計劃。2011年,在云片糕等被人淡忘的30多年后,“深圳傳統小食制作技藝”成為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沉沒已久的深圳傳統小食終于重見天日。

合成號創始于深圳墟,即今天的東門商業街。圖為老東門。

深圳首個“廣東老字號”小食

在陳淦忠的努力下,“合成號”建立了“產品研發保護中心”,傳承開發了馳名中外的深圳云片糕、雞仔餅、松沙餅等三十多種地方特色食品,并推出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年貨等節日伴手禮和24節氣禮品。

近幾年,作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合成號”傳統小食多次參加文博會,舉辦大型民俗文化活動,出版《深圳味道》系列叢書,并連續舉辦傳統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深圳博物館等推廣活動。近日剛剛入選第五批廣東老字號名錄稱號的“合成號”還擁有艾草餅、枧水粽制作配方工藝等國家級發明專利,“合成號深圳云片糕”項目被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吃的是味道,感受到的是回憶。”陳淦忠表示,他特別不愿意看到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成為深圳孩子的童年記憶,“我們呈現的不僅是食品,也是深圳記憶,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希望孩子們的記憶中,永遠都有一道難忘而溫情的‘家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