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優勢”贏得馬來西亞市場
“一帶一路”建設,新的“風口”已然打開。中國華西經過大量調研,加大“走出去”步伐,決定實施“以馬來西亞為支點,輻射東南亞,拓展大中華區域”的海外發展策略。
不到三年時間,中國華西海外市場初具規模。自2014年12月成立華西馬來公司以來,中國華西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新山、登嘉樓、怡保、雪蘭莪州等地承接工程總承包、機電安裝項目共10個。
值得一提的是,登嘉樓開啟橋項目是中國華西在馬來西亞承接的第一個政府項目,這不僅是登嘉樓市標志性建筑,更是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景觀建筑。建成后它將成為東南亞首座無線開啟橋。
由于工程技術水平要求高,施工難度大,中國華西自主研發 “深水高樁承臺抱箍法有底鋼套箱技術”,以滿足經濟性和生態保護的要求。
一炮打響,以“善建者·華西”的品牌贏得更多項目。馬來西亞碧桂園森林城市項目位于新山市,規劃投資總額2500億元,是廣東省“一帶一路”建設十大標志性項目之一,也是國家“一帶一路”中的里程碑項目,中國華西憑借自身實力,參與建設。
突出整體優勢參與國際合作
中國華西緣何快速實現海外拓展?史立賓說,這得益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以及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企業能夠搶抓機遇,借力出海。
當然,企業外拓市場的需求以及市場策略的選擇,令自己贏得主動。中國華西負責人表示,在挺進馬來西亞市場前,中國華西從政治因素、法治環境、匯率影響、宗教文化、市場發展縱深度等五個維度進行市場分析和考量,最終把馬來西亞作為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的第一站。“馬來西亞輻射力強,有利于中國華西拓展東南亞市場。”
創新機制,讓企業在海外市場釋放出活力。中國華西發揮深圳區位優勢和國內資源優勢,以及深圳成功經驗,出臺“外經業務培育期運行方案”,在嚴控海外經營風險的基礎上,從政策上給予海外公司鼓勵與扶持,賦予應對快速變化市場更大的裁量權和更為機動的決策權,并在薪酬考核分配上向海外員工傾斜。
中國企業“走出去”,帶去的是共享共贏。中國華西實施人才引進本土化策略,截至目前,外方員工已占馬來西亞公司的33%,并且雇用馬來西亞、印度、孟加拉、印尼、緬甸員工,在當地承建橋梁、房屋,從而改善當地人民生活,拉動當地就業。同時將中國國內豐富的管理經驗、專業的技術水平、優質的資本、優良的裝備,與當地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