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社局在全國率先實現華為ICT認證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直接貫通。
2021年來,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扎實推進實施穩崗擴圍政策,穩就業保就業,強化勞動力市場監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深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穩崗返還資金免申即享企業財務壓力緩解
“政府穩崗返還失業保險費的舉措極大緩解了公司的財務壓力,給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信心和助力。”華生電機(廣東)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該公司收到穩崗補貼120萬元,自2016年以來累計共獲得穩崗補貼2400多萬元。此外,該企業將穩崗補貼全部用于企業職工生活補助、繳納社會保險費、轉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相關支出,以積極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提升員工的技術水平。
按照延續實施穩崗擴圍政策的相關文件規定,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進一步穩定崗位,促進就業,延續實施了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對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的符合相關條件的參保單位,大型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30%返還,中小微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返還。
為保障資金的順利發放和用人單位的便利,市人社局讓“數據跑路”,積極開發調整業務經辦信息系統,對系統中正常參保的80多萬家參保單位的單位性質、規模類型、繳費臺賬、裁員領金等多個申請條件進行判斷比對,免申請受理成功77萬余家參保單位。此外,通過進一步與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等部門提供的數據進行主動比對核查,實現參保單位無感辦理。
2021年政策調整后,更多中小企業和社會組織獲得資金返還。新政策將除參保企業外的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經濟組織都納入了穩崗返還范疇參照實施。裁員率也進一步放寬,新政策規定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按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6%執行,30人(含)以下的參保企業裁員率不高于參保職工總數20%〕即可。
2021年11月,第一批符合條件的76萬余家參保單位收到了穩崗返還資金。據統計,2020年普惠性穩崗返還共計發放58.1萬家企業。2021年比2020年發放數增加31%,共計約5.13億元。12月底將開展2021年第二批穩崗返還參保企業的免申請發放工作。
全面推動各類評價主體
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華為“一試雙證”于2021年推出,12月16日,首批145名通過“一試雙證”的人員,獲得華為認證的技能人才同時可獲對應級別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陳斌表示,“這是一項人才培養政策的有益探索,一方面該政策為學院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提升人才學習技能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華為認證與國家職業培訓的資源優勢互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對深圳產業轉型提供了最有利的數字化人力資源支持。”
2021年,深圳發布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清單中提到,支持企業參照國家標準或行業、企業評價規范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支持重點產業頭部企業申報新職業,開發新職業新工種的行業標準和地方規范并申報國家標準。為此,深圳市人社局進一步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大力推行以職業能力和市場化為導向、以促進技能人才隊伍發展為目標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重點打造我市企業廣泛參與,市場普遍認可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品牌,充分發揮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服務支撐產業發展、促進就業質量提升的積極作用。
記者了解到,深圳全面開展了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如出臺規范性文件,常態化征集深圳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企業,目前已有騰訊、中廣核、中興通訊在內的44家用人單位主體參與等級認定工作。在企業制定評價標準、設置參評條件、運用評價方法、應用評價結果等方面,充分發揮企業自主權,有序推進社會化培訓評價組織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在深圳發布的兩批征集第三方評價組織公告中,市人社局在全市申報的100多家機構中擇優遴選華大基因、國檢、燃氣協會等36家機構成為我市社會化培訓評價組織,統籌評價主體和申報職業的關聯性,合理控制同一職業承載社會培訓評價組織的數量,做到均勻布局、有序競爭。市人社局還發布了《關于在福田等5個區開展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在部分區下放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服務監管事權,強化全市“一盤棋”布局,市區聯動來持續開展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目前,全市現有備案用人單位主體44家,備案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核驗考點)36家,備案技工院校11家,共核發6萬本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市人社局還支持數字產業龍頭企業,新業態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組織企業或第三方評價,統籌推進全市技工院校按照廣東省統一要求組織評價。如支持騰訊聚焦數字技術領域開展“工評合一”直接認定,4000多名計算機程序員獲評高技能人才;推動順豐、京東、德邦等物流行業龍頭企業自主評價近4萬多名快遞小哥,給予相應職級晉升或調薪激勵。
通過引入德國萊茵先進制造、香港家政養老社會服務等高水平職業資格證書的評價標準,推動國際認證組織與我市技能等級認定機構合作,探索國際證書本地化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國際認可。如指導華為、大疆、華大基因等高新科技企業申報14個新職業,推動我市企業評價規范上升為國家職業標準。
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惠企穩崗促就業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文件提出,在全國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深圳于同年印發《深圳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有的放矢實施十大技能培訓行動。此后,深圳市人社局相繼印發《深圳市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辦法》《深圳市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辦法》等7個培訓補貼配套文件,推動技能提升行動深入開展。
全面完善職業技能補貼政策。7個培訓補貼政策文件的先后印發,將在職勞動者、失業人員以及來深求職就業的市外戶籍人員、港澳臺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全部納入技能提升培訓補貼范圍,個人、企業、培訓機構可根據自身實際自主選擇最合適的培訓組織形式,建立“從無業到有業,從學徒到工匠,從線上到線下”覆蓋勞動者終身職業生涯的技能培訓制度。
全方位精準開展政策宣傳服務。通過“i深圳”“深i企”及官微、官網發布政策解讀和業務指引,通過各媒體平臺開展政策解讀及直播,深入街道、社區、重點用工企業開展政策宣講,廣泛發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申領補貼。主動與多個政府部門大數據比對篩查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通過社保經辦系統向企業精準推送政策指引和申請鏈接,并通過政務短信向重點企業社保經辦人、稅務經辦人推送申報指引,將補貼政策精準送達符合條件的企業。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一鍵申報”。按照“互聯網+”政務服務要求,市人社局建設起培訓補貼申報系統,與社保、商事登記、學歷查詢等12個業務系統實現互聯互通,自動比對核驗補貼申領條件,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個人申辦業務。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實時監管平臺,利用活體驗證、人臉識別、隨機打卡等技術手段,實現線上培訓全流程動態監督,減輕企業培訓資料整理校核工作量,確保培訓過程規范、高效,大幅提升審核效率、化解廉政風險。
2021年以來,全市全年開展補貼性培訓約170萬人次,培訓規模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有力提升勞動者素質。(鐘鴻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