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自拍亚洲欧美老师丝袜_日韩黄色在线_一区二区国产日产

“調解優先”打造商事調解“深圳樣本”

發布時間:2021-12-17來源: 深圳商報編輯:王營波

跨國訴訟成本高、周期長,對雙方當事人都消耗極大。而且,中國一些企業在應對跨國知識產權訴訟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面對起訴書,國內一家玩具商行焦急萬分,找到深圳市藍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調解中心求助。調解員經深入了解分析后作出專業判斷,本案中動漫有限公司可能構成重復起訴。經過調解員耐心溝通,最終起訴方主動表示認可調解員的意見,向法院申請了撤訴。

12月12日,在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座談會上,深圳21家機構、企業共同簽署“調解優先”公約,承諾優先以調解方式解決商事爭議。(圖:深圳市商事調解協會)

一場可能曠日持久的涉外商事爭議很快消弭于無形,大大降低了雙方當事人維權成本,這不僅體現了“四兩撥千斤”的調解功效,離不開專業商事調解組織和調解員的汲汲努力,更得益于深圳積極構建化解商事糾紛“大調解”格局的深耕細作。

1

抓實試點要求,鼓勵商事調解工作走勇探索建機制之路

作為改革開放和創新創業熱土,深圳的商事主體數量持續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隨著商企數量迅猛增長和跨境商貿活動頻繁,深圳商事糾紛和跨境商事爭端數量也逐漸攀升,企業對解決商事爭議的訴求日益突出。

在我國現行的商事法律體系下,商事爭端的處理機制主要有調解、仲裁、訴訟三種。其中,商事調解是最有活力、最有挑戰、最有魅力的機制之一,具備高效便捷、低成本、保密性好、程序靈活等特點。2019年8月,《新加坡調解公約》開放簽署,中國成為首批簽署國,商事調解工作隨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21年1月20日,由市工商聯支持、羅湖區聯和商事調解中心承辦的首期“商事調解大講堂”成功舉辦。(圖:深圳市羅湖區聯和商事調解中心)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中明確,要健全國際法律服務和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國際調解組織和調解員交流協作機制。《深圳“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提出,要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多元調處化解機制;建立司法、仲裁和調解相銜接的跨境商事爭議解決中心。

搭乘東風,立足實際。深圳市司法局因地制宜,貼合企業需求,對接國際規則,認真落實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和“十四五”規劃要求,同時,圍繞“法治城市示范”戰略定位,著眼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社會治理、擴大對外開放等目標,積極探索建立商事調解工作機制,加強商事調解組織和商事調解員隊伍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商事調解國際合作,架設起商事糾紛多元化解“立交橋”,切實助企業解憂紓困,為深圳打造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助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范城市。

2

彰顯“五彩繽紛”,注重商事調解組織走敢創新有特色之路

目前,深圳市正著力完善商事調解機制,搭建高效便捷、親商友商的非訴訟糾紛解決平臺,打造一批具影響力、有代表性的商事調解組織,培育一支專業強、素質高的商事調解員隊伍。

在深圳市司法局的指導和推動下,深圳市藍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調解中心、羅湖區聯和商事調解中心、坪山區商事調解院、深圳市前海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等商事調解專業組織相繼在深圳民政部門登記并揭牌成立。它們聚合不同資源優勢,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水平,為商企化解糾紛,走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路徑,在商事調解前沿勇于創新,各具特色、大展風采。

2021年5月21日,由深圳市司法局為業務主管單位、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為業務指導單位的全國首個商事調解專門協會——深圳市商事調解協會揭牌成立。(圖:深圳市商事調解協會)

●以“商事調解+法律查明”之徑探索商調新模式

深圳市藍海現代法律服務發展中心成立于2014年2月,是全國首個以查明域外法為核心業務的獨立法人機構,被最高法院確定為“港澳臺和外國法律查明基地”。2019年10月,在業務主管單位深圳市司法局及上級機關的支持下,藍海現代法律服務發展中心升級增加商事調解職能并掛牌運行,在全國率先邁開了探索“商事調解+法律查明”全新調解模式的矯健步伐。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作為深圳法治創新和涉外法律服務領域的一張亮眼名片,深圳市藍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調解中心(以下簡稱“藍海中心”)力求在商事調解國際化、專業化和創新性方面做出特色。

在國際化方面,藍海中心聘請首位中國籍WTO機構大法官、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先鋒”清華大學張月姣教授為中心主任,并在全球遴選了17個司法管轄區的百余名專業人士擔任調解員。三年來,藍海中心與粵港澳大灣區多家法院、深圳國際仲裁院、廈門仲裁委員會等建立了訴調、仲調對接合作關系;作為國際化的法律機構被四川、海南、青島、廈門等地引入當地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與國際知名的新加坡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大韓商事仲裁院、希臘替代性糾紛解決中心、香港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等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加強跨境合作。

在專業性方面,藍海中心建立了國內外法律查明案例庫,通過案件類型化梳理,幫助糾紛當事人了解同類案件的裁判規則。2021年,藍海中心接受廣東省司法廳委托,承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平臺配套制度研究》的課題調研并完成跨境糾紛調解規則等三份建議稿。同年,藍海中心接受司法部委托,開展商事調解比較法研究,翻譯整理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關調解制度的法律、法庭指引、調解規則等。

在創新性方面,2020年藍海中心作為特邀調解組織,與深圳兩級法院共同探索,先后成功調解了申請破產前的職工債權案件和破產程序中的破產和解案件,在全國范圍內開創了庭外調解+破產和解的探索。2021年3月,由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商務局、深圳前海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等作為指導單位,藍海中心為落地單位的“商事糾紛中立評估基地”揭牌,率先在全國探索機構化、市場化的中立評估服務,以中立評估的創新機制推動“訴源治理”。

2020年4月至今,藍海中心已受理各類商事調解案件2154宗,案件類型涵蓋金融、房屋租賃、買賣合同、知識產權等,其中涉港澳臺和涉外商事、知識產權等商事糾紛388宗,涉案總金額超過20億元,平均處理時間僅為一周,受到各方好評。

●以“一站式”之便打造綜合調解平臺

坪山區擁有全市最大區域可開發土地面積,在城市更新和大量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面臨拆遷安置、不動產權屬等諸多法律問題。2020年7月17日,深圳市首個商事調解院——坪山區商事調解院(以下簡稱“坪山商調院”)成立,著力打造商事領域“一站式”矛盾糾紛綜合調解平臺。

坪山商調院從法學學者、資深律師、心理學專家等群體中遴選出首批商事調解員共81名,整體隊伍具有年輕化、專業化、多元化、本土化等特點。

以新加坡商事調解規則為參照,坪山商調院在全市首創“商事調解特殊受理程序”,在繼承國際通用的商事調解規則的基礎上,開創“一方啟動、費用減半預繳、調成足額繳付、事中促成調解合意”的商事調解特殊受理規則,有效破解了因無事前管轄合意而無法受理案件的困局。

自設立起,坪山商調院汲取不同爭議解決方式的優點,以滿足企業合法需求為服務導向,以賦強公證、仲裁確認、司法確認作為強執保障,以專業調解隊伍配置,以非對抗方式修復已損商事關系的技巧,以案件受理后30至90天內調解完成的速度,以調解非公開進行、不進入任一信用或公示系統的保護方式,以低于商事仲裁、商事律師收費標準的價格,構建起以“專業、保密、和氣、迅捷、價優”為特色的商事調解坪山模式。

這些特色可從坪山商調院受理的首案中得窺一斑。這宗長達16年之久的積案,糾紛標的額高達2800萬元,歷經人民調解、法院訴訟、部門信訪等程序均未得到有效解決。坪山商調院在受理后立即組建辦案專班,并形成“一降溫、二說法、三說理、四拉鋸、五極限”的調解方針,配套建立了多種調解預案,綜合運用“背靠背調解”“中立評估報告”“場外因素運用”“多方聯動”“緊迫追擊式調解”“攻克真權利人”等商事調解技巧,經不懈努力最終促成調解結案。

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坪山商調院累計受理自收類案件10宗,涉案總標的額約為人民幣1.49億元。

●以調解之力紓解民微企業之困

羅湖區作為傳統商業中心,民營小微企業云集。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各類商事矛盾糾紛頻發,但囿于法律知識淡薄、糾紛解決能力較弱,民營小微企業亟需公平、公正、和諧、共贏的爭議解決平臺。

在深圳市司法局和羅湖區司法局的支持下,深圳市小微企業發展促進會于2020年5月21日率先成立了首個區級專業商事調解機構——羅湖區聯和商事調解中心。

以調解優先、聯和共贏為核心理念,聯和商事調解中心作為羅湖區人民法院特邀調解組織,確立“立足羅湖、服務深圳、對標國際、引領內地”的發展目標,積極探索商事調解的本土化、差異化發展道路。

以黨建引領、扎根基層為鮮明底色,聯和商事調解中心作為京基100新黨群服務中心首批共建單位、羅湖區社會創新空間、龍華區中小微企業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入駐單位,從制度設計上為民營小微企業申請減免調解費預留了通道。

以司法賦能、聯調聯動為關鍵法寶,聯和商事調解中心與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深圳市美容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建工作站,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福田、南山、寶安、龍華和坪山等區域。

成立一年多來,除法院委托調解案件外,聯和商事調解中心接受普通商事調解申請案件17宗,正式受理15宗,涉案金額總計920萬元。

●以創新驅動之能構筑解紛服務高地

前海正在打造國際法律服務、國際商事爭議解決服務的高地。而深圳市前海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以下簡稱“前海國際商調中心”)無疑是這片高地上的重要生力軍。2020年8月26日,在深圳市司法局、市前海管理局、市貿促委三家業務主管單位的支持下,由深圳市前海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合會發起創辦的前海國際商調中心正式揭牌。

立足前海,放眼世界。該中心面向國內外企業、機構等商事主體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查明、爭議解決顧問、法律專業培訓等市場化商事糾紛調解服務,在跨境及國際商事爭議中探索建構具有深圳特色、中國特色的國際商事調解話語體系,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經貿商事提供法治支撐。

前海國際商調中心凝聚了強大的人才團隊,目前已聘任246名專業調解人才,包括137名內地調解員、109名國際調解員。其中,國際調解員來自美國、新加坡、以色列等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總體占比44%。該中心與瑞中法律協會、日內瓦國際調解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時與非洲的多個國家展開了深度的合作交流。

以創新為驅動,前海國際商調中心逐步打造出一套對標港澳地區與國際、體現深圳和中國特色的國際商事調解規則體系,并建立健全商事調解與商事訴訟、商事仲裁的對接協作機制,解決了調解程序與訴訟程序、時效合理銜接問題,建立受托調解和聯合調解機制,探索運用調解協議轉化、司法確認、辦理公證等方式提升商事調解可執行效力。

同時,該中心還逐步與深圳、內地其他城市、港澳及海外相關商事調解機構建立交流互鑒和業務協作機制,與深圳對外貿易投資的各大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商事調解供需對接戰略合作關系。

成立僅一年時間,前海國際商調中心已通過前海法院、福田法院、羅湖法院、義烏法院接受訴前聯調案件約280多個,調解成功約50多個。

3

強化頂層設計,推動商事調解行業走聚合力優管理之路

深圳高度重視營商環境、悉心呵護商企成長,正致力建設國際商事爭議解決樞紐城市,并推動在前海合作區內建設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以及國際區際商事爭議爭端解決平臺。

深圳市司法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積極引導商事主體通過調解方式化解商事爭端,加快構建分層遞進、銜接配合的商事糾紛解決體系,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同時加強商事調解行業管理,以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為處于“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黃金發展期的深圳增添騰飛羽翼。

2021年5月21日,由深圳市司法局為業務主管單位、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為業務指導單位的全國首個商事調解專門協會——深圳市商事調解協會揭牌成立。商事調解協會由深圳市藍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調解中心作為主發起人,聯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深圳調解中心、深圳市前海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合會、深圳市律師協會、深圳上市公司協會、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深圳市供應鏈金融協會、深圳市小微企業發展促進會、深圳市小額貸款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發起。協會的會員種類包括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首批會員共57個,由深圳市兩級法院的特邀調解組織和特邀調解員組成。

商事調解的專業性極強,對商事調解員的知識結構、實踐經驗、調解技能、專業素養等方面要求較高。12月12日,《深圳市商事調解協會商事調解員資格評審規則(試行)》在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座談會上正式發布。規則共計14條,對調解員申請資格條件、初任調解員培訓、培訓課程、調解實踐、申請材料、申請認可、資格續期、持續專業發展培訓、域外商事調解員管理、資格評審、入冊管理與除名等事項進行全面規定。規則的實施將推動相關部門認可“調解員”專門職業,帶動更多人才加入商事調解事業。

薈集專業力量,共促長遠發展。以深圳市商事調解協會為依托,深圳商事調解制度覆蓋領域更加廣闊,全市商事調解組織和商事調解行業依法依規自律管理水平得以進一步提升,商事調解成為更多企業主動選擇的定分止爭“最優解”。試行規則發布當天,在協會推動下,深圳市小額貸款行業協會、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機構、企業共同簽署了“調解優先”公約,鄭重承諾優先以調解方式解決商事爭議。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在培育組織和人才、強化行業管理之外,深圳還抓住制度這個根本。通過頂層設計先行創新,深圳正加速推動出臺全國首個涵蓋商事調解組織設立和管理的地方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率先就商事調解的適用范圍、調解組織主體資格登記備案,以及商事調解的收費、信息公開、保密義務、政府監管、行業組織職責、行業自律管理等事項作出規定,率先探索創設民商事糾紛中立評估機制等新做法,從源頭保障行業健康成長,為深圳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深圳市域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記者 張瑋瑋 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