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廣東省首個人工智能學院——由深大與騰訊共建的深圳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揭牌成立,雙方合作推出的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軟件工程專業去年開始招收新生,就成為深圳大學報考最熱門的專業之一。在昨日“第二屆MEET教育科技創新峰會”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透露了這一信息。通過立足“數字化助手”,將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騰訊近年在深圳教育行業探索出一條條新路。
攜手高校培養新興人才
“在高等教育中,以新內容拉近校園與社會距離,讓人才培養跟上時代步伐。”湯道生說,騰訊把自己積累多年的技術能力和實戰經驗向高校和教育機構開放。通過完整的系統課程、實訓平臺、教師培訓、人才認證體系,助力培養既有前沿知識、又有實戰能力的科技人才。
深圳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湯道生稱,這個學院圍繞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專業,提供“教、學、練、訓、管”一體的學習平臺,整合實訓的產業案例,培養新興科技人才。
在深大,這個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軟件工程專業又被稱為“騰班”,主要培養學生對人工智能工程問題的發現、分析、設計和優化能力,已成為深圳大學最熱門的專業之一。騰訊教育副總裁王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騰訊工程師會參與學生面試、定期分享,參與課程開發,而這個專業培養出的學生,也非常適配騰訊AI實驗室的需求。
拉近講臺與課桌的距離
最近,羅湖區小學的老師可以用AI來布置體育家庭作業,而家長只要用手機拍攝學生跳繩的視頻,就能實時檢測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動作糾正。通過這樣的技術手段,讓原本難以落地的“課外一小時”很好地運轉了起來。在基礎教育中,騰訊則以新場景拉近講臺與課桌的距離,通過精準教學找到最佳學習路徑。
去年,騰訊與羅湖區政府合作建設的“羅湖智慧教育云平臺”亮相,一是提供豐富、高質量的教育應用;二是把各類系統的老師和學生數據融合打通,構建全面的評價體系。通過大數據中心,老師可以精準地把握每個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管理者可實現數字化管理、精準化決策;家長們則能夠高效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羅湖智慧教育云平臺”已完成開發上線推廣的應用共46個,還有幾十款應用正在引入中。其中悅動圈、通知公告等應用使用率均超過20%,在家校溝通、學生作業管理,及上面提到的在線運動打卡等場景,全面提高了溝通和管理的效率。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王濤認為,隨著教育信息化進入深水區,做好大數據驅動下的教育治理,更好支撐評價體系、精準決策,基于AI和大數據支撐下的教學創新、人才培養等,都是騰訊發力的方向。
助力學校“數字新基建”
作為行業智慧化升級的“數字助手”,騰訊教育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前沿探索,積極參與深圳各類學校的“數字新基建”。
去年,騰訊還為深圳中學新校區打造了一個智能化管理系統。深中將學校的所有業務系統統一,以企業微信和微信為出口,依托騰訊智慧校園統一身份認證能力,實現系統賬號的體系化。憑借一個數字ID,深中新校區就實現了一臉通、一碼通、一卡通。
騰訊還攜手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共同打造智慧校園。騰訊昨日表示,將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前沿探索,與中山大學展開深入合作。中山大學校長助理、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帆說,中大有“三校園五校區”,信息化比較急迫,希望通過與騰訊的合作做好智慧校園。他提到,會將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作為試點,這一想法也得到了深圳市的支持。
【深圳商報訊】(記者陳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