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華為官網正式開始賣車。相關發布顯示:4月21日起,用戶可到全國的華為旗艦店進行體驗。
“賣車”是華為官宣的說法。因為“不造車”是近年來華為高層對外的“統一口徑”:華為是有發展邊界的,只做車聯網模塊,永遠不會造汽車;華為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所以,本次上市的新車,是華為與車企的合作出品,車企負責整車制造、動力等環節,華為負責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智能化部件。
“華為賣車”是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車展的最重要新聞,因為除了華為,還有蘋果、微軟、百度、小米、阿里等傳統互聯網企業集結加盟汽車制造產業,還有此前的沃爾瑪、亞馬遜等零售巨頭也紛紛投資汽車制造產業。有分析指出,這些現象標志著“汽車制造產業進入了以自動駕駛為特征的迭代期”,產業格局正在進行著顛覆式的重塑。
什么是顛覆式重塑?我們可以從曾經的“互聯網+”時代溫習到體驗。“互聯網+”不是物理的相加,不是數學的相加,而是產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的全新變革。在這場變革中,傳統制造、傳統零售,甚至于金融、支付等產業,能被互聯網“+”進去的看到了希望,不能被“+”進去的感受到了危機。今天的“華為賣車”,就是一個同樣的信號:基于數據處理技術向5G甚至于更高階段的升級,一個“數字經濟+”為特征的產業迭代的新窗口出現了。面對這樣一個新窗口,我們需要做怎樣的準備?
首先,要搶占產業迭代的戰略制高點。產業迭代通常是由新技術與新思維引領的,比如,電子商務最終革新了傳統零售,比亞迪最終由電池制造躋身新能源車制造,華為能從通訊基站設備制造進軍到智能手機全球三甲等等。深圳是5G技術的領先城市,中國是率先布局5G基礎設施的領先國家。5G技術的特征是數據存儲量更大、算力更強、算速更快,以此為支撐,數字經濟在應用領域的許多理論可能才能變成現實可能。在應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過程中,中國以空前力度布局以5G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為產業迭代提供了雄厚基礎。
其次,要練就應對挑戰的基本功。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技術在應用領域有方向無限的無人區,需要更多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堅定信念,“千軍萬馬”持續沖鋒突破。從“華為賣車”,到華為挺進智能采礦、智慧鋼鐵等一系列舉動說明,華為基于數字技術的產業鏈延伸方向無限、空間巨大,惡意封堵阻止不了技術進步,堅持技術創新,重視技術儲備,才能在產業迭代的重要機遇期立于不敗之地。
本報評論員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