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福首席科學家周海林講述公司研發情況。
安多福工作人員正在現場作業。
春節臨近,深圳有一家企業卻不敢松懈,正盡全力保障消毒液供應。近日,記者來到位于鹽田區的深圳市安多福消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多福”),映入眼簾的,全是一派繁忙景象。“這樣‘連軸轉’的生活從去年初就開始了。”安多福首席科學家周海林告訴記者,他們其實不希望看到產品供不應求。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安多福成為全國單日生產含酒精消毒劑產量最大的企業,并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擊新冠肺炎先進集體”稱號。
提高自動化水平,做到“停人不停機”
在安多福大樓中,記者看到一瓶瓶碘伏正在加緊生產、打包、裝車。“這是手術必備的消毒產品,目前我們月產量在10萬瓶左右。”周海林介紹說,“從這個車間出來的碘伏將被運往全國各地。”
除了碘伏,各種消毒產品在有序籌備中。
去年疫情暴發之初,對于消毒液的需求突然呈井噴式增長。正值春節,在大部分員工已經放假回家的情況下,安多福實現了一周恢復生產,兩周日產量達到30萬至40萬瓶。
“從去年初開始,我們就不停升級生產設備,進一步提高車間的自動化水平,做到‘人停機不停’。”周海林表示。
目前,來自安多福的數十萬瓶消毒液已發往北京、河北等多個地區作為儲備,避免出現去年“供不應求”的情況。
疫情暴發后的“快速反應部隊”
安多福在預防醫學領域已耕耘30余年,其消毒產品、藥品、清潔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歐美和東南亞等地,在深圳的市場占有率達到95%以上。2003年“非典”期間,安多福是北京傳染病醫院和小湯山醫院的重要醫療物資供應企業之一。正是長期形成的職業敏感,該企業成為疫情暴發后的“快速反應部隊”。
周海林回憶說,去年過年,當時留在公司的只有董事長吳崗、安多福創始人郭秀玲和自己3位高管。
疫情就是任務。大部分工人和員工都已放假,3人就率先投身一線,一邊組織恢復生產,一邊盡快把公司倉庫的500箱共12000瓶醫用消毒液捐往武漢。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物流。那幾天,郭秀玲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不停打電話聯系運輸。去年1月26日她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聲音已經沙啞。捐贈物資終于在去年1月25日(大年初一),由中國郵政運往了武漢。
“我們去年大年初一發出返崗通知,所有員工都表示理解。到初三除了湖北地區,其他地方員工已基本到齊。”郭秀玲告訴記者。
回憶去年疫情暴發之初的應對,周海林仍歷歷在目,“年初二深圳相關部門了解到我們面臨缺人、缺原材料、缺包裝的困難,馬上一路‘開綠燈’,初四原材料就到了我們手上。”
今年有望推出等離子體消毒設備
創立20余年,“萬金水”是安多福專心鑄“碘”的一個縮影。
1992年,郭秀玲注意到一項名為“安多福”的固體碘伏研究成果。
當時,只有少數國家能生產固體碘伏,進口成本高,“安多福”有望為我國打破技術壟斷,由于生產條件有限,轉化面臨“難產”。為了保住這個“中國造”,郭秀玲毅然拿出全部存款投入研發,并于1997年在深圳市鹽田區成立公司。
此后,安多福不斷嘗試將碘研究做到極致,除了研發用于可以殺滅病毒、細菌甚至是超級細菌的消毒清潔產品外,更首次將碘用于口服液中。“‘萬金水’此前用于治療動物腹瀉,當時獲得了全球唯一一張碘口服液的藥品資質證書,我們也是最早一批推出‘可入口消毒液’的企業。”郭秀玲表示。
據悉,目前公司包括碘在內的各類消毒、清潔產品已多達200余種。
潛心研究消毒產品之余,安多福也將目光投向了消毒設備。采訪中,周海林透露,公司已與深圳的一家企業合作,研發出一款等離子體消毒設備。與普通空氣凈化器不同,這款設備通過等離子風,可有效消除空氣中的多種病毒。“兩年前已有研發這款產品的想法,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加速了這一進程,”周海林說,“我們預計于今年推出這款產品。”(記者袁斯茹/文鐘華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