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以高分通過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復評工作。
近日,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廣中醫深圳醫院”)以高分通過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復評工作,這是該院在十三五期間的完美收官之作。在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該院榮獲2018—2020年度“廣東省文明單位”稱號。回望過去5年,該院走出了中醫藥特色之路、高質量發展之路、改革創新之路以及先行示范之路。
廣中醫深圳醫院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雙區建設”和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增光添彩,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2015年7月8日,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簽約,在原福田區中醫院的基礎上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翻開了福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新篇章。
2016年,廣中醫深圳醫院成功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2018年,成為全國首家五星級三甲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六臨床醫學院;2019年,獲評國家改善醫療服務創新醫院;2020年,成立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研究院,并獲批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堅持改革與創新,廣中醫深圳醫院邁進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中醫藥領域先行示范的行業標桿。日前,因推動福田區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廣中醫深圳醫院作為福田衛生系統的唯一獲獎單位,榮獲福田區建區30周年首屆“紅樹林先進集體獎”。
區、校、院三合一,換擋發展“駛入”快車道
過去,福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最大短板就是缺少大學附屬醫院。2015年7月8日,福田區政府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簽署協議,按照直屬附屬醫院的模式,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這項重大改革創新模式成為全國直屬附屬醫院模式的先行示范,開創了全國公立醫院體制機制改革的先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報《中國中醫藥報》頭版曾以“開啟公立醫院改革先河”為題進行報道。惠州市、佛山順德區、東莞市等多地紛紛學習和借鑒這項體制機制改革成果。
2015年,該院在全國率先提出“院前治未病—院中治療—院后康復”全鏈條發展模式,倡導醫生服務領域由“院中治療”向“院前治未病”和“院后康復指導”延伸。這種辦院模式的改革與2019年7月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的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高度一致,廣中醫深圳醫院的創新基因與理念再次走在行業前列。
如何實現“病有良醫,助力民生幸福標桿”的目標,關鍵是人才!該院率先在全國中醫系統提出了“全周期人才培養模式”,為不同類別的專業人員規劃職業發展路徑,并進行全周期考核。該院目前擁有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5人,深圳市地方領軍人才1人,博士56人,碩士生導師26人,博士生導師5人,深圳市名優中醫4人。
該院非常重視人才引進工作,出臺了學科帶頭人引進管理辦法,并實施基于考核分級基礎上的年薪制。2016年以來,從全國三甲醫院引進學科帶頭人15名,引進業務骨干和實用人才320余人。該院還柔性引進一批著名專家,在廣東省內中醫系統率先實行首席專家制度。從北京、廣州等地引進11位首席專家,包括院士、國醫大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省級名中醫等。通過挖掘人才第一資源,極大地提高了醫院學科建設水平和診療技術。
“三甲”披身造精品,“五星”征途屢創新
2016年,廣中醫深圳醫院通過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創建。2017年,該院開啟“追星”之旅,對標星級醫院最好、最優、最高,補齊醫院管理短板和服務短板。2018年5月,通過中國醫院競爭力星級認證,成為我國首家五星級中醫院,也是深圳市第一家公立五星級醫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五星級醫生”概念,該院在中國首個醫師節上首次在國內提出“五星級醫生”標準,即醫生要成為院前治未病的主導者、院中最佳診療方案的決策者、院后康復的指導者、教學科研的引領者、優質服務的提供者。醫院還就爭做五星級醫生的目標提出系列舉措:一是醫務人員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每年舉辦講座100多場次,開設線上講座“健康直播間”;二是主辦“養生深圳”微信公眾號,每年發布原創科普文章700余篇;三是醫院專家每年在電視媒體講授科普知識50多場次;四是編寫健康中國系列科普著作——《健康中國名醫在身邊》(11本)(廣東科技出版社)。該院先后被評為深圳市健康促進醫院、廣東省健康促進示范單位。
隨著規模擴大,醫院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益型、由經驗型向科學型、由定性評價向定量考核轉變。該院啟動“精品醫院建設工程”,實現了從精益項目啟動,到精益體系構建,再到精品醫院打造的“三部曲”。近3年,啟動95個質量改進項目,榮獲包括亞洲質量大賽二等獎等國際、國家、省級獎項16項。2019年,被國家衛健委授予“改善醫療服務創新醫院”。
醫療質量和醫療技術是立院之本。5年來,通過內培外引,開設了獨具特色的名中醫館,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68項。市級以上重點專科從零起步,發展到8個省級重點專科,6個市級重點/特色專科。老年病科、康復科獲評中國中醫醫院最佳臨床型專科。醫院建立的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填補廣東省中醫醫療系統空白。依托院士、首席科學家,制定了世界上首個國際中醫藥糖尿病診療指南、世界衛生組織推拿實踐技術標準、推拿培訓標準等3個國際標準,成為國內外專業領域的先行示范。
向創新要結果,向傳承要創新。要想發展好中醫藥事業,必須深入挖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2016年,該院在全國中醫系統率先開展了“國內名醫名師講壇”和“百場經方論壇”活動。5年來,共舉辦近百場講座,講座專家包括陳可冀院士、石學敏院士、樊代明院士、吳以嶺院士、仝小林院士、國醫大師周岱翰、國醫大師李佃貴、國醫大師沈寶藩等。醫院擁有國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副主委15人,省級專業委員會主委2人,市級專業委員會主委6人。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國家教改課題2項,省、市級以上課題226項,學科建設水平在深圳同類醫院中名列前茅。2019年,該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福田區醫療系統30年來獲得的最高獎項。
小服務釋放大溫度,軟實力撐起硬道理
該院還積極倡導“親情化、精細化、個性化”服務,建設有溫度的醫院,融人文關懷與醫療服務為一體。邀請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協和醫科大學袁鐘教授等大咖舉辦講座。
從服務流程著手,完善服務措施139項,解決患者就診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就診高峰期患者取中藥飲片的等待時間從120分鐘縮短至28分鐘,在手機上實現AI導診服務,實現手機自助掛號、繳費、報告查詢等。
開啟“無痛醫院”創建工作,由個體的疼痛癥狀止痛發展到多學科合作精準止痛。成立中西醫結合止痛團隊、疼痛俱樂部,超聲、骨傷、麻醉、康復、護理等多學科參與,探索精準治療止痛方案。
打造醫院文化品牌。先后獲得深圳市先進職工之家、深圳市文明單位、深圳市先進職工之家紅旗單位等榮譽。該院以“親情、和睦、互助、感恩”為核心理念,啟動“家文化”建設,構筑了8大“家園文化”體系,創作了院歌《我們的家園》,打造了“我家好故事”“我家好聲音”“我家新成員”等文化載體。“家文化”基因已融入該院員工的日常行為,并成為醫院發展的靈魂和根脈。
注重中醫藥文化傳承推廣,積極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中醫藥強省和深圳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言獻策。5年來,被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中國中醫藥報、南方日報等媒體報道1671次;醫院的改革項目——《創新引領醫院走進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入選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光明日報出版社)。
新的征程就在腳下!廣中醫深圳醫院將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當好尖兵,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守護群眾健康、助力民生幸福標桿,跑出先行示范“加速度”,實現高質量發展。(馬曉群趙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