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論壇上參展企業展示產品。深圳商報記者鐘華登攝
中小企業是經濟創新、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12月15日,2020年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圍繞“數字經濟與創新、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發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等重點主題展開思想交流和經驗分享。
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小企業發展
IDC發布的《2020中國小企業數字初始化指數》中顯示,目前有70%以上的深圳小企業擁有中等或更高水平的數字化成熟度,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9%。同時,深圳的中小企業在管理、運營、數據或新技術方面,數字化指數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副局長呂哲表示,深圳作為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龍頭城市,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經濟產業相關業態持續發展壯大,新業態、新應用已經深入千行百業,數字經濟已成為深圳市轉型發展的主動力、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疫情過后,在新基建全面護航之下,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會全面提速,并為深圳經濟持續長期向好貢獻動力。
記者了解到,為此,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聯合“PATH”(平安智慧城市、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從管理、技術、人才、設備、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等多方面切入,通過“恢復、培新、通鏈、提升”四大舉措,為中小企業搭建起數字化賦能平臺,以精準服務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PATH”的數字化能力就是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管理和運營的有力武器。
工業互聯網帶動高質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羅俊章強調,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載體,已經成為緩解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的有力抓手。他指出,目前,中小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對廣大中小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應用指導和服務、鼓勵中小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數據共享、深度挖掘工業互聯網數據價值等將成為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內容。
深圳市寶安區的產業結構以電子信息制造業為主,企業以中小微企業居多,隨著電子信息產業進入后摩爾定律時代,轉型升級的需求非常迫切。發展工業互聯網,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轉型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寶安區委書記姚任表示,工業互聯網能夠從信息共享互動、產業鏈協同、信息化升級以及金融創新四個方面為寶安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賦能。
在政府、服務商、企業的通力協作之下,工業互聯網應用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近期300家制造業企業調查顯示,通過工業互聯網改造,人力資源上,生產現場員工平均減少16%,勞動生產率平均提升13%,人均利潤率提升16%;設備上,運維成本降低13%,綜合利用率提升56%;產品上,新產品上市周期縮短17%,產品交付周期縮短28%;運營上,采購周期平均縮短24%,庫存周轉率提升19%。
拓展國企與民企“融合”發展途徑
在國務院國有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季曉南看來,國企與民企都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重要力量。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呈現為競合關系,要大力拓展國企與民企更好融合發展的途徑,積極創造國有與民營融合發展的良好條件。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使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真正實現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要通過制度創新和深化改革,將目前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的“競合”發展為主的關系轉變為“融合”發展為主的模式。
季曉南認為,國有與民營融合發展的途徑體現為,加快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結構,繼續深化壟斷行業發展,深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同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國有民營抱團走出去,共建共享發展平臺和聯盟,鼓勵民企參與國企改革,開展多種形式資本合作。
在季曉南看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要通過分工協作,機遇共享,實現互利共贏。構建行業內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體系,創新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形式。國企與民企可以建立基于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協作體系,并依托產業集群建設提高協同競爭優勢。
深圳商報記者 李佳佳 陳小慧 苑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