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廣東省“科技創新券”在“全國使用、廣東兌付”,建立“銀行+征信+擔保”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新模式,打造前沿技術產業鏈股份制聯盟……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推廣第三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向全省推廣16項改革舉措,包括10項由國內其他改革試驗區域形成、在廣東推廣實施的改革舉措,6項已在廣東部分地區實施的改革舉措。
10項在廣東推廣實施的相關改革舉措
記者注意到,10項由國內其他改革試驗區域形成、在廣東推廣實施的改革舉措,涵蓋科技金融、科技管理兩個方面。
在科技金融方面,包括建立“科技創新券”跨區域“通用通兌”政策協同機制,建立政銀保聯動授信擔保提供科技型中小企業長期集合信貸機制,設立銀行跟貸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緩釋資金池,建立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銀行+征信+擔保”的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新模式,開展銀行與企業風險共擔的儀器設備信用貸等5項改革措施。比如,通過借鑒其他試驗區科技金融創新舉措,結合廣東省實際,推動“粵信融”等增信或征信平臺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企業依靠良好信用記錄獲得“信貸資金”,有效地為省內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提供適合的科技金融產品,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
在科技管理方面,包括集中科技骨干力量打造前沿技術產業鏈股份制聯盟,實施戰略性科研項目滾動支持制度,推動國有企業創新創業增量型業務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生物醫藥領域特殊物品出入境檢驗檢疫“一站式”監管服務,建立地方深度參與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機制等5項改革措施。比如,結合廣東省實際,借鑒國內其他試驗區總結提煉的經驗做法,面向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優勢力量科技攻關,對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基礎研究等重大科技項目進行滾動支持;省政府聯合基礎條件較優的地市,每年安排一定額度財政資金加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深度參與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激發廣東創新發展活力。
6項需深化實施的相關改革舉措
記者還注意到,6項已在廣東部分地區實施向全省推廣的改革舉措,涵蓋科技金融、知識產權、職業教育等三方面。
在科技金融方面,在原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在全省范圍宣傳和推廣以企業創新能力為核心指標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評價體系,擴大試點銀行范圍,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可能性;探索形成銀行與外部專業投資機構的聯動機制,運用“股權投資+貸款”“貸款+認股權證”等模式開展業務,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在省科技金融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構建線上對接共享機制,完善信息對接通道,完善面向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普惠性科技金融工作機制。
在知識產權方面,在原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深化產業數據和專利數據的大數據分析,建立新興產業專利導航數據庫,為重點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決策支撐;探索成立公證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和建立遠程訴訟平臺,辦理知識產權相關案件,降低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效益,為企業及個人解決知識產權糾紛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同時,在廣州、深圳、中山、東莞等市培育保護知識產權示范公證機構,探索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知識產權案件電子證據平臺,助力公證服務保護知識產權工作。
在職業教育方面,在原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發揮廣東職業教育的優勢,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等“校區精準對接、精準育人模式”,推動建立就業、職業、產業、行業和企業協同聯動的新機制,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辦學結構和效能優化,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技工大軍。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廣東已部署推廣3批總計46項創新改革舉措。《方案》要求,要把推廣第三批改革舉措與鞏固第一批、第二批改革舉措結合起來,同一領域的改革舉措要加強系統集成,不同領域的改革舉措要強化協同高效,確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產生實效。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古國真劉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