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科技公園
新城之夜
光明區群眾體育中心
光明區行政服務大廳
如今,在光明區辦理政務事項,可真實感受到“光速辦”的高效——“到現場次數”只需0次或1次,可辦理多達280項“秒批”,未來,甚至還有5G在政務場景應用。這些都得益于光明區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并積極探索“精準+秒批”政務服務新模式所帶來的改變。
秉持解決營商環境和服務群眾的“堵點、痛點”的原則,光明區精準把握群眾需求,為企業和辦事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辦事體驗。今年以來,光明區各部門聚焦營商環境提升年和治理能力提升年目標任務,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公正監管、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持續優化區營商環境,共推出“放管服”改革具體措施76項。截至目前,大部分項目已完成,預計12月上旬全部完成。
11月9日,廣東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召開,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總結全省相關工作情況,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改革、創新審批方式,高質量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做到事項全覆蓋,區域全覆蓋,把握好“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途徑,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牽引,優化政府管理和服務,大力抓好平臺拓展,暢通共享標準集成,為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光明區狠抓落實,強化改革意識,加大改革力度,通過實施一系列的創新舉措,從“人找服務”轉變為“服務找人”,讓政務服務資源更及時、精準地滿足群眾需求,也讓政務服務更有溫度。
A
進一步提升行政審批流程效能,實現“光速辦”
曾經,審批時間偏長、跑動次數多、填報材料多,是市民在辦理行政審批的過程中時而遇到。為徹底解決這些“堵點”,光明區銳意創新,大膽改革,對行政審批流程做了進一步縮減,讓效能進一步提升。
“解難題,出實招”,光明區遵循便民、優質、高效的原則,審批部門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理時限,共梳理即辦件事項401項。全面梳理政務服務事項,進一步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實現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到現場次數”為0次或1次。并將簡易注銷登記辦理時限壓縮在1個工作日內,公告時間由45天縮短為20天。將“建設工程無紙化審批”系統擴展成為建設工程無紙化審驗平臺,全面推行無紙化申報。不僅如此,光明出入境智能大廳正式上線,通過使用智助大廳,群眾無需打印表格,完成整個辦理流程僅需3分鐘。光明區還持續優化戶政、出入境等服務,將港澳臺居民居住證辦證流程審批縮減至1個工作日,出生入戶實現即來即辦。
據光明區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依托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和電子證照庫,光明區推動更多事項“秒批”。在全市率先推出“秒批”80項,區行政服務大廳可辦理“秒批”280項,并累計實現“無感申辦”150項,“免證辦”413項、不見面審批277項,區內通辦246項,這些無一不進一步凸顯“光速辦”的成效。光明區還積極探索5G在政務場景應用,推動159項政務服務事項在區、街道和園區大廳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時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完成“一件事”導辦213項,完成“一件事一次辦”181項,提高企業開辦便利度。如今,光明區通過推動稅務窗口進駐區大廳,實現開辦企業“一窗進、一窗出”,辦成企業只需1天時間。
B
探索“互聯網+監管”,建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
探索“互聯網+監管”服務平臺、建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針對重點領域實行精準監管,在監管方面,光明區不斷創新和完善,持續有力推動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
光明區積極配合深圳市建設“互聯網+監管”服務門戶,為社會公眾提供監管信息查詢服務和統一的投訴舉報入口,為監管工作人員開展監管業務提供集成服務。目前,光明區已開通733個賬號,18個監管部門共認領監管事項566項,其中有監管行為事項360項,無監管行為事項206項。認領事項后,光明區監管部門共錄入檢查實施清單601項。強化政務信息資源統一管理,形成光明區第一批數據資源目錄,其中無條件共享8132項,有條件共享425項,928項列入負面清單向各單位共享數據6.5億條,向市民開放100余萬條。
光明區還建立了全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平臺,編制全區各級監管部門一般領域全覆蓋的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和部門聯合檢查事項清單,探索建立“聯合檢查日”監管新模式。由光明區“雙隨機”聯席會議辦組織制定各成員單位“雙隨機”年度抽查檢查計劃、跨部門聯合抽查計劃,持續完善與抽查任務相對應的檢查對象名錄庫,實現實時動態調整。截至目前,光明區累計完成247次,涉及577戶企業主體,抽查檢查結果已通過“光明區政府在線”專欄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根據制定的年度跨部門聯合抽查計劃,截至目前,13個成員單位共開展聯合抽查38次,檢查主體91戶。
針對醫保、交通客運、房屋租賃等重點領域,光明區不斷創新監管機制,監管效果更加精準。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手段,通過智慧醫保系統篩查出11家違規醫療機構,查處違規行為并追回違規違約金額合計150.17萬元。光明區還組織開展“雷霆行動”“雪豹行動”“路政宣傳月”占用挖掘道路整治行動、路政跨區交叉執法等專項整治行動,組織各類聯合執法行動50余次,共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517宗。同時,通過制定出臺《光明區住房和建設局關于印發2019—2020年度光明區工業類產業用房市場租金指導價格等相關文件的通知》等文件,光明區建立產業用房租賃公示制度,平抑實體企業用房成本。
C
減稅降費、出臺惠企條款等系列措施,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范圍內的經濟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光明區經濟復蘇的態勢好于預期,主要經濟指標均位于全市前列,GDP增速更是在全市各區排名第一。實現如此超預期的反彈,自然離不開企業產能的快速復蘇,如何為企業減輕負擔,助力企業發展,光明區可謂多管齊下。
據光明區改革辦相關負責人透露,光明區稅務部門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政策,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推出“白名單”快速審批制度,組建納稅人實體學校,開展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稅收優惠政策;光明區還將稅務申報“最多跑一次清單”擴大到120項,另外“全程網上辦”清單共包含170項,極大提升辦稅效率及納稅服務質量。截至目前,光明區稅務局共審結延期申報申請892戶,秒批防疫企業發票申請77戶次,為119戶疫情防控物資的生產捐贈企業減稅降費約1.015億元,并力推納稅人網上申報率達到99.6%。
此外,光明區多部門主動服務企業,經過共同努力,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光明區政府分別制定出臺支持惠企條款,推出“1+6+9”政策指引體系,支持企業戰勝疫情盡快實現復工復產。光明區委組織部全市率先抽調201名干部下沉包點企業,指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光明區財政局安排“疫后恢復—滿員滿產”專項經費及疫后恢復專項經費0.8億元;光明區工信局在深圳全市率先印發《企業復工復產保險補貼申請操作指引》,對3月10日前全員復工的企業,最高給予50%保費補貼;光明區人力資源局推出勞動力優化配置9條措施,積極搭建用工平臺,向7省31市發出“返崗直通車”101輛,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光明區屬國企和社區股份公司積極落實租金減免政策,共計減免租金9456萬元。
光明區還不斷優化企業服務平臺功能模塊,打造“互聯網+”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資金申報指引、訴求收集疏解、優質資源對接、陽光代辦等一站式服務,實現政策精準化推送、個性化訂閱,提升企業服務智能化水平。結合疫情防控及企業復工復產需要,光明區緊急開發并上線惠企政策模塊,集中宣傳疫情期間出臺的惠企政策,并增設掛點領導服務模塊,完善企業訴求收集疏解機制,同時將市金服平臺服務內容引入企業服務平臺,豐富銀企對接服務內容。不僅如此,光明區通過在“就業用工動態對接平臺”設立重點群體專區,邀請重點群體登記就業意愿,收集轄區720家企業用工需求,發布45258個崗位信息。
D
堅持放、管、服三管齊下全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如今的光明,公共保障不斷強化,轄區吸引力不斷增強。
7月21日印發實施《深圳市光明區人才住房配租管理辦法》,以制度形式強化對人才的住房保障。光明區進一步簡化5G基站、機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審批流程,加快建設進度。截至11月10日,光明區已累計建成5G基站2461個(移動建成1103個、電信建成679個、聯通建成679個),市任務完成率達149.2%,基站密度15.7個/平方公里,光明區初步實現5G信號全覆蓋。同時,印發實施《光明區2020年公益性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方案》,將退役軍人納入公益培訓的重點培訓對象。光明區還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服務創新,建立陽光智慧教育云平臺,并在全區所有中小學及幼兒園全面上線。
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正如廣東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上指出的:要切實增強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責任感緊迫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光明區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光明區接下來將在下述三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進一步提高對“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認識。各部門領導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將“放管服”工作真正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增加專業人員配備,強化統籌協調,提高工作質量。
二是主動作為確保改革措施按期完成。若需要上級部門政策支持,相關部門可進一步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聯系,及時了解政策進展情況,及時推進改革工作,或者主動申請先行先試。
三是強化創新思維推動改革措施取得實效。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創新思維,弘揚“敢為人先”的精神,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破難題,在堅決落實上級部署改革任務的同時,研究出臺更多具有首創性的改革措施,推動光明區“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加強,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未來,光明將堅持放、管、服三管齊下,聚焦當前營商環境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大改革力度,全力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全市乃至全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版撰文坋蔃宏博鄭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