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下稱《意見》)的出臺具有劃時代重要里程碑意義,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代賦予深圳新的重大歷史使命,深刻體現了對深圳未來發展的重托與厚望。”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建設先行示范區要求深圳不斷改革創新,而改革創新正是深圳的根和魂。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希望深圳緊緊抓住“雙區驅動”效應,不斷改革創新,再創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率先示范的新奇跡。在新征程中,全方位全過程率先垂范,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輻射帶動全國發展,加快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一、深圳成長的足跡,鮮明記錄了創新促發展的時代特色
“深圳經濟特區自誕生以來,一次又一次做出大膽創新與示范。無論是當年打響特區建設第一炮的‘蛇口熱’,還是大膽創辦內地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深圳成長的足跡,鮮明記錄了創新促發展的時代特色。40年來,幾乎從零起步的深圳,已成為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張景安指出,深圳因改革而生,以創新為魂,多年來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始終走在改革創新最前沿。
“具有遠見卓識和大局視野的歷屆深圳市委市政府率先抓創新,深圳企業率先實踐創新,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圳人特別會開放、特別會改革、特別會發展,也特別會創新。”他舉例說,華為在20世紀90年代成功自主研發程控交換機。不僅華為,整個深圳都在創新。眾所周知,20世紀90年代初,內地很多地方還在依賴引進甚至重復引進,而深圳已下決心立志創新,從而普遍提高了創新能力,一批又一批深圳創新型企業為全國作出了示范,成為在我國發生偉大巨變歷程中閃耀創新光芒的典范。實踐證明,引進只能縮小差距,創新才能決勝未來。深圳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深圳的創新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我有幸在2005年帶隊組織科技部和《科技日報》相關人員去深圳調研,親眼看到深圳創新實踐中的一幕幕偉大創舉,并于2005年7月7日開始,一連5天在《科技日報》頭版頭條刊登長篇通訊——《來自深圳自主創新的報告‘把自主創新寫在我們的旗幟上’》。7月10日,中央領導對此報道作了重要批示,7月13日新華社向全國發稿。從那時開始,宣傳自主創新成為我國輿論界的主旋律。”張景安感慨地談到,深圳不僅在經濟建設領域改革創新作出示范,在精神文明、創新文化方面也創造了獨特的精神財富和先進文化思想。20世紀80年代,深圳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等名言,廣為傳播,發人深省。這些產出于深圳、獨具特色的新體制、新機制和優化創新環境的創新文化,是生生不息的創新動力和源泉。深圳不斷涌現的創新文化對全國的思想解放起到巨大作用,展現了改革創新的深圳無比強大的影響力。
“深圳的創新不僅有制度創新、管理創新,還有理念創新、文化創新等的綜合創新,才有今天的輝煌。”他說,深圳最寶貴的經驗就是改革開放創新三位一體,互相促進,不斷螺旋式成長,不斷攀升新高度、新境界。深圳是改革創新的破冰船、先遣隊,始終站在改革創新最前沿,敢于第一個“吃螃蟹”,敢于碰硬,敢于“殺出一條血路”。深圳要繼續高舉改革開放創新的旗幟,緊緊抓住“雙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引領未來的發展,乃至引領世界的發展,為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二、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打造全球創新發展高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大戰略抉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張景安強調,創新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創新對深圳未來的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深圳應以創新驅動未來發展,把深圳打造成為全球創新發展高地。
張景安建議,深圳未來應在三個方面有所作為。
首先,在新變革中應有所作為。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世界科技革命和百年大轉變,世界已處在新一輪的大變革、大調整之中。目前全球創新版圖向多中心轉移,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有人認為世界科學中心有向東轉移的趨勢,中國有可能成為這次大轉移的中心。對此,深圳應有所作為,也大有可為。
第二,在引領世界科學發展中應有所作為。世界科學中心一般擁有良好的科學氛圍、先進的教育、領先的產業、大量的原創,在這些方面深圳有條件也有基礎。如華為已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和5G領域領軍者,深圳的人工智能、基因測序、新能源汽車、生物與生命健康、新材料、石墨烯等領域部分核心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有人認為新的世界科學中心以智能科學、人體健康科學、再生能源科學、海洋科學、太空科學等為特點,深圳在這些方面有優勢,應有所作為,為中國引領世界科學發展作出貢獻。
不過,他也提醒說,世界科學中心往往網羅大量世界一流人才,是世界頂尖科學技術專家和戰略科學家集中地。在科技發展中,科研機構與科研團隊的強弱取決于領軍人才與尖子人才。未來,深圳能否吸引世界一流的領軍科學家、頂尖科學人才云集十分重要。這需要深圳繼續發揮包容性強的優點,發揚敢闖敢試、敢于擔當、與時俱進等特區精神,進一步夯實新興產業基礎,創新體制機制,弘揚科學精神等,建好世界一流的科學環境。要把深圳逐步打造成為世界一流人才夢寐以求的城市,用世界一流人才培養更好的人才,造成群星云集、群星璀璨的局面,創造更多燦爛輝煌,引領世界未來的科學發展。
第三,在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和深化體制改革中有所作為。創新競爭背后是創新體系和創新制度的競賽,是理念的交鋒。當前,各國均在加強創新戰略部署,加快創新體系和體制改革步伐,增強先進性、實用性、應變力、凝聚力等。深圳也要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為加快打造成為全球標桿城市打下基礎。同時,要注意搞好有為的政府、有效的市場的密切結合,這是創新的關鍵。深圳要在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基礎上,充分用好用足強大的制度優勢、完備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優勢,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多作探索,作出更大貢獻。
“創新是多方面的,其中科技創新地位和作用十分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用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張景安強調,科技創新正逐漸成為我國全面創新的關鍵支撐。深圳在新征程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高地。
“深圳是我國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首個以城市為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今年初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花落深圳,將爭取國家支持集中布局建設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他表示,這有利于重點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強化原始創新能力,成為深圳科技創新升級的核心引擎。
他說,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希望深圳能成為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先遣隊和示范區,推動我國在創新強國道路上加快前行。
三、打造更有說服力、競爭力、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深圳樣本”
“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付出了很大代價,特別是環境方面的代價。”張景安指出,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人類文明發展要走向生態文明,讓生態文明之光照亮世界。先行示范區是全方位全過程示范,應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理念,實現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爭做可持續發展先鋒,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這既是深圳破解自身發展難題和瓶頸的必然選擇,也是全面先行示范的題中應有之義。”他認為,深圳創造了良好社會環境,在美麗深圳、綠色深圳方面做出了很多示范。未來,深圳還要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和城市管理,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碧水藍天的生態空間,在美麗灣區建設中走在前列,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經驗。
“創新是可持續發展的源泉。放眼長遠,要走出一條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深圳特點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打造更有說服力、競爭力、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深圳樣本’。”張景安建議,第一,深圳應強化戰略定力,胸懷“兩個大局”,瞄準最高最好最優最強,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制度。第二,深圳可積極探索教育等全方位的制度規則設計,提升市民的整體素質,大力營造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不排一點污染、保護環境、熱愛社會的文化氛圍。第三,進一步完善城市規劃,規劃出世界上最美、最人性化,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范例。第四,注重食品安全,用一整套制度保證住得放心、吃得安心、行得方便。第五,以創新為引領,一手抓科技產業創新,引領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一手抓體制機制和服務管理創新,著力增強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支撐力。
“深圳要成為環境人人羨慕,人人文明高尚,生態文明制度、城市管理都是未來世界樣板的城市。我相信深圳有這樣的能力,也有這樣的氣質。”他說。
四、創新區域發展模式,爭當區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改革開放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已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談及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核心引擎,張景安表示,希望深圳創新引領區域發展模式,創造新的奇跡。
他說,疫情后全球化進程放緩,為區域經濟大發展提供了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要實現創新要素的流動,建設高水平的國際創新平臺,對接融匯世界創新元素,首先是人才、金融、法律、科技等等的對接。深圳應先行先試,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促進人員、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先行者,真正助推大灣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改革引領、各種要素優化配置、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科技創新城市群,為全世界作出示范。
“助推大灣區建設,深圳應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新體制,打造真正高水平開放平臺,對接更高層次更國際化更高標準的經貿投資規則,創新完善各領域開放合作體制機制。”張景安提出,深圳要打造成為機制最靈活、超前服務最好、環境最美的城市。深圳的產業智能化、高質量發展要在大灣區中走在前面,爭當區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輻射帶動周邊,優勢互補,以五大發展新理念引領灣區發展,實現各種資源、先進思想在這里優化組合,暢通無阻,開放共享共創。
“深圳已初步形成智能硬件研發和制造較為齊全的供應鏈,初步成為世界智能硬件創新中心。期待深圳成為智能制造工廠、數字化智能化園區聚集地,協同創新的試驗田,率先融入世界的先遣隊,創新全球化的先行者,創新集群的探索者,源頭創新的實踐示范者。”他說,深圳要助推大灣區全面形成有創新的文化氛圍、有自由的思想、有獨特的文化的大平臺,為世界創新人才、創新企業打開一扇大門,成為創新創業者首選地,創造新的經濟奇跡。
2012年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考察,第一站就來到深圳。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勾畫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和宏偉構想。
“深圳在改革開放40多年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新時代要實現偉大中國夢,作為先行示范區,深圳要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張景安相信深圳在不斷改革創新中一定能不斷創造奇跡,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世界未來帶來希望,為人類帶來榜樣。
“希望深圳堅持以大灣區建設為綱,以先行示范區建設為總牽引、總要求,以創新引領全方位全過程先行示范,以實際行動和扎實成效體現深圳的擔當作為。”張景安希望深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勇做開路先鋒,在創新中創造更大奇跡,探索中國未來發展新格局、新路徑,樹立新的標桿、新的榜樣。“可以想象,深圳下一輪發展將更加光彩奪目,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一顆明珠。”
■ 深圳特區報駐京記者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