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繼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后,這份文件是對大灣區發展的又一次重點部署。
如何進一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成為深圳金融業的共同課題。
作為最早的一批“拓荒牛”,深圳中行早在1978年便扎根深圳,一直在對外開放中扮演“金融先行者”的角色。迎來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的“雙區驅動”發展機遇,深圳中行充分發揮在大灣區國際化程度高、綜合經營牌照多、具有跨境金融和合作開放基礎的獨特優勢,續寫“金融先行者”的全新篇章。
做實金融支撐全力服務灣區基建
金融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這是《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總要求。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四部委要求“金融支持”圍繞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金融需求,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資金融通效率,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能等。
對于深圳中行來說,金融支持貴在“做實”。支持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重點產業項目發展是關鍵。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大灣區發展的基石。時代命題面前,深圳中行站在了前沿。信貸投放、資本市場服務等多措并舉,為灣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今年前5月,該行各類貸款批復總額超900億元,并向交通基建、高技術制造業、5G等大灣區重點產業領域全面傾斜。
深圳媽灣港區海星碼頭泊位改造,便是深圳中行金融支持灣區基礎設施的一個縮影。這一項目建成后,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領先的5G無人智能碼頭。深圳中行作為銀團牽頭行,為該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強大的“后勤”保障。而實際上,運用銀團貸款、項目貸款、建筑工程保函等金融服務,深圳中行正全面參與大灣區基礎設施重點項目,既有大灣區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重大公共文化設施,還有國際郵輪港等新興項目。
在貸款規模傾斜的同時,深圳中行還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債券直接融資服務,引導資金支持大灣區重點產業發展。今年以來,深圳中行牽頭或參與27個債券發行項目,涉及醫療設備、民生項目、重點項目、高科技、普惠金融等重點領域,協助深圳航空、深圳燃氣、中興通訊、中廣核等企業完成債務融資超1300億元。
隨著“雙區驅動”日益深化,深圳中行金融支持大灣區重點項目的思路越來越明晰。據了解,深圳中行聚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主動向發改委重大項目、總部基地項目、新基建領域等客戶提供專項融資方案,全力支持市政府重點項目,截至5月末,深圳中行已為重點項目批復授信總量達839億元。
發揮跨境優勢
深耕灣區特色金融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深耕百年,中國銀行擁有“跨境、跨業、跨界”的業務條件,搭建起以“支付”“融資”“服務”為核心的產品體系,成為連接境內外不可或缺的金融橋梁。
2018年7月,中國銀行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深圳中行同時啟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建設,圍繞支付、融資及服務等領域,加強產品創新。一系列創新成果落地:積極投入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建設,成為首批參與銀行之一;提交的供應鏈融資方案,獲選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一期實現的唯一方案;辦理全國首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跨境供應鏈融資業務;率先辦理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本外幣資金池、首單QFLP、首筆跨境保理資產轉入等創新業務……
深港聯動是灣區跨境合作的核心。針對廣大港資企業的服務需求,深圳中行和中銀香港積極聯動,與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合作,于2019年落地深圳首單“深港通注冊易”跨境商事登記業務,為港資企業在深開戶提供便利。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入,深圳中行表示將聚焦灣區客戶多層次、多樣化跨境金融需求,不斷提升綜合服務體系,不斷加強中行在灣區內的互聯互通作用,為客戶提供跨境信息共享平臺、跨境企業股權激勵項目等更優質的跨境金融服務。
聚焦創新驅動
助力科創中心建設
作為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之一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深圳則是核心引擎。扎根深圳,深圳中行一直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緊緊聚焦建設科創中心這一重要任務。
著眼實體經濟,深圳中行全力服務創新驅動。為配合創新發展,深圳中行專門成立科創金融與綜合經營部。部門的成立,與中國銀行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去年11月簽訂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息息相關。根據協議,中國銀行將全力支持深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創金融產品體系,聚焦5G新科技、高端制造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行業,積極探索科創企業投貸聯動創新發展模式。
科創企業投貸聯動創新發展模式的效果已經顯現。設立于香港的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5億元規模的中銀資本科創股權投資基金;中銀資產與招商局資本聯合發起設立深圳市中鑫招商信息技術股權投資基金,規模18億元。
激發創新活力,深圳中行大力推行普惠金融。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深圳中行在2019年初推出“深圳高新企業模式”授信產品,對于滿足授信審批條件的科技型企業,最高可提供人民幣4000萬元(不含)的授信支持。尤其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情況下,深圳中行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需求的中小微企業,推出“抗疫貸”“戰疫人才貸”“信新貸”“復工貸”多種專項定制產品,為企業戰疫和復工復產提供了百億級的資金支持。
發力金融科技,深圳中行積極應用創新技術。探索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的應用,通過科技力量為服務實體經濟加碼,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重點。早在2018年11月29日,深圳中行便為本地企業辦理全國首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跨境供應鏈融資業務。截至5月末,深圳中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首批合作銀行,已為進口企業辦理業務3692筆,累計金額45.25億美元,業務量及筆數均位列市場第一。今年6月,深圳中行成功落地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多級供應商銀企直連項目,通過中行系統與騰訊金融科技推出的“微企鏈”的銀企直連,為創維集團辦理多級供應商融資業務。據悉,這是中行系統內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多級供應商銀企直連項目。
發力重點平臺
重兵布局前海河套
建設大灣區,深圳中行立足本地,積極發力重點平臺建設。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門戶之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承擔著金融創新的重任。目前,深圳中行已服務1萬多家前海企業,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等業務客戶包括深圳地鐵、萬科、中興通訊等20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實際發放金額位列深圳地區銀行同業前列。
結合自貿區特色政策與市場需求,深圳中行持續推進產品創新、業務拓展,陸續落地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人民幣發債、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跨境資產轉讓、自貿區的離岸賬戶結售匯、跨境人民幣同業存入、跨境人民幣結算高水平便利化等創新業務,其中,“深圳市首個跨境本外幣資金池”“首單‘深港通注冊易’跨境商事登記”業務被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評為“2019年度前海優秀金融創新案例”。
6月23日,皇崗口岸開啟重建。媒體用“蝶變”來形容此項工程。在皇崗口岸重建的背后,以河套為中心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規劃布局越發清晰。去年8月,中央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發布,前海與河套是重點提及的兩大發展平臺。
仍在構想和建設之中的河套,深圳中行就已率先落子。目前深圳中行河套皇崗支行已經成立,重點支持深港科創特別合作區業務發展。根據已經制定深港科創合作區行動計劃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深圳中行將為園區和區內科技企業、科技人才等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
創新民生服務
加速灣區互聯互通
依托中國銀行全球布局優勢,深圳中行不僅服務內地居民“走出去”,而且助力港澳居民“走進來”,為打造粵港澳居民一小時優質生活圈加速金融互聯互通。
支付是金融服務的基礎。2018年,中國銀行聚焦大灣區日益增長的資金往來及豐富多元的支付場景,推出了針對個人的粵港澳大灣區主題銀行卡,覆蓋消費出行等多元化消費場景。除了“一卡在手暢行大灣區”的信用卡,深圳中行在深圳地區發行的大灣區主題借記卡,更是具備“深圳通”支付功能,提供深圳市區公交出行便利。
央行等四部委5月出臺的意見中,提出探索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深圳中行推出的大灣區“開戶易”,便是“探索”的先行版。去年3月20日,深圳中行先行推出“大灣區開戶易”服務。香港客戶只需攜帶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回鄉證”),前往中銀香港任何一家分行辦理見證手續,即可快捷開立內地中國銀行Ⅱ、Ⅲ類個人賬戶。
申請人領卡激活后,便可在香港輕松管理內地中國銀行賬戶,綁定電子支付APP,盡享大灣區消費支付便利。深圳中行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開戶易”已開戶9.65萬戶,移動支付交易金額超7.6億元。
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港澳金管局發布公告,決定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點“跨境理財通”。而深圳中行已經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