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初創型企業融資難問題如何解決?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高新投副總裁樊慶峰建議,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讓“知產”變“資產”。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支撐經濟活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以深圳為例,1.7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80%以上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樊慶峰認為,從美國新興產業發展的歷史來看,“硅谷背后站著華爾街”,以風險投資為代表的金融資本,對科技創新的孵化、挖掘、支持作用,并不亞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但目前我國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還未能有效支持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因為缺乏抵押物且發展風險較大,這些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6.9萬億元,僅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4.1%。
樊慶峰說,科技創新企業具有固定資產少、智力密集度高、知識產權成果多的特點。推動知識產權證券化,將“知產”變為“資產”,是實現知識產權價值應用,破解初創型科技企業資金難題,拓寬科技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的一條新路。
將社會資產的“標尺”由自然稟賦型的房產、地權,向知識稟賦型的技術、專利演化推動,蘊含巨大潛力,也存在不少困難。“首先供需市場不平衡,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旺盛和金融機構的慎貸惜貸之間存在不平衡;其次,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方法不夠科學合理,評估機構培育不到位,服務規范有待進一步完善;再次,交易市場不成熟,質權處置難、變現難。”樊慶峰說,這需要從頂層設計著手,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知識產權資本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一系列制度。
據悉,繼去年底深圳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在深交所掛牌后,今年3月深圳又推出首單疫情防控專項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樊慶峰建議把深圳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的經驗做法在國內推廣,解決科技類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深圳特區報北京5月27日電(特派記者李舒瑜甘霖周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