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疫情,對深圳的高科技企業是一場對即時研發創新能力的考驗,也是一場對未來促進產業升級迭代能力的檢驗。
疫情當前,“新基建”經受住了考驗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是深圳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唯一指定醫院。2月13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引進一位萌萌的“小護士”——普渡科技配送機器人,負責餐食、藥品及其他物品的配送,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感染的機會。
2月18日,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促進會向廣東移動深圳公司,僅用一周時間完成方案制定到設備調試,“5G+無人防疫車”相繼在前海夢工場園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投入使用,這款“5G+無人防疫車”除了園區智能消毒,還具備遠程廣播功能,是可移動的宣傳防疫平臺。
3月初,優必選的室內測溫巡檢機器人也正式上崗,測溫效率可達每分鐘200人,節省人力的同時還高效安全……
抗疫一線的醫院之外,騰訊會議8天擴容了100萬核計算資源;騰訊課堂在很短的時間里面,支撐起幾千萬師生同時在線上課,短短一個月,服務學生人數超過1億人次。
深圳力維智聯參與建設的城市精細化管理項目“浦東城市大腦”為社區居家隔離實現了24小時監控。
據天眼查數據,我國口罩生產企業已超38000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倍。步科自動化公司讓口罩機這個行業普遍認為“沒技術含量”的設備全面實現互聯網化,將所有總線聯網提高效率減少故障,故障“云”排查更是在這個不方便面對面的特殊時期,保證了口罩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轉……
復工后“新基建”愈發重要
當然,宅在家上班上學的日子,我們幾乎也都感受到了會議中間網絡卡頓、老師網課語音不連貫的痛苦。好消息是,作為首批5G試點城市,目前深圳5G基站建設已全面復工。按照規劃,深圳今年總共要新建3萬個5G基站,累計建成4.5萬個,力爭在今年8月底前率先實現5G網絡全覆蓋。
市委黨校(市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譚剛認為,5G是深圳具有發展優勢的領域,基于5G所形成的新的網絡平臺和技術框架,將為整個城市的運行、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運轉,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從全球來看,5G將帶來12萬億美元產值;工業互聯網將會帶來13萬億美元產值;人工智能及其關聯產業同樣將帶來14萬億美元的產值。整體來看,新基建的這三個方向將給全球帶來近40萬億美元的產業。
譚剛對此表示,“新基建”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實現經濟復蘇,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副研究員胡國慶也同樣表示,“新基建”是應對疫情的一項經濟刺激政策。
胡國慶說,以5G產業為例,未來10年,預計將給國家帶來6.3萬億元的直接產出,年復合增長率29%;將帶來10.6萬億元的間接產出,年復合增長率24%。這意味著,僅僅5G帶來的關聯產業將會達到16.9萬億元的規模。
深圳商報記者甘雄苑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