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區高科技企業燦若星辰。
2019年11月15日,高交會現場,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公共平臺在成立1年后,重磅發布“青云”系列芯片設計原型平臺。
不負“青云”志,開啟“芯”征程。近年來,南山持續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卡脖子、受限制”難題,讓創新脊梁不斷“硬起來”。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公共平臺由南山區聯手與Arm中國合作共建。
最近,在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南山收獲滿滿,小米集團國際總部、中國船舶集團海洋科學園和字節跳動大灣區總部簽約入駐。
時光見證前行的步伐,歲月銘刻奮斗的足跡。
回望建區30年,南山通過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搶抓發展機遇、在城區功能定位調整中厚植發展潛力、在優化產業結構中贏得發展先機,走出一條越來越寬廣的高質量發展道路:GDP從1990年建區時的78億元發展到2018年的5018億元,增長超過64倍,人均GDP接近5.5萬美元,每平方公里稅收超過8億元。
“科技創新+總部經濟”
引領全域創新
觀察南山高質量發展,上市公司是條重要的路徑。
今年以來,南山新增A股上市企業7家,占全市的2/3。全市登陸科創板的公司南山最多,達4家。
2019年12月17日,銳明技術在中小企業板上市。至此,南山轄區的上市公司達163家。這一數字即將在歲末跳至164家。
163家上市公司中,新興產業細分領域的知識密集型企業燦若星辰。信息技術有騰訊、大族激光、瑞聲科技、深信服;生物醫藥有邁瑞醫療、康泰生物、海普瑞;物聯網產業有遠望谷、中航信息;軌道交通智能化領域有方大集團、賽為智能;智能電網領域有奧特迅;在新材料產業有德方納米……
面對高質量發展格局,南山應如何謀未來?在新近舉行的南山區2020年工作務虛會上,南山區委書記王強用持續堅持“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驅動戰略作答。
今年以來,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及知名跨國集團紛紛來南山設立區域總部和功能總部,包括,京東、美團、中航國際、開域開始落地選址,小米、滴滴、新希望、百佳永輝等落戶安家。
今年四季度,光峰科技總部大廈、礪劍大廈、聯泰超總灣國際中心、OPPO國際總部大廈、深信服科技大廈、優必選機器人大廈、航天工研院總部大廈等位于留仙洞總部基地和深圳灣總部基地的7個項目集中開工。
2018年底新入庫各類型企業1826家,總體增速36.9%,入庫數量為全市第一。截至今年11月底,南山區累計商事主體為504952戶,企業戶數389806戶。
發力生態鏈優勢
全過程全生命周期創新
近日在第六屆廣東專利獎評選中,南山區有16個項目入選,其中金獎6項占全市66.6%全省30%,銀獎7項占全市50%全省17.5%,優秀獎3項占全市42.8%全省5%。
今年前三季度,南山區國內專利申請量4.9萬件,國內專利授權量2.7萬件,累計國內有效發明專利5.8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87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0.45萬件,占全市42.4%,占全國近1/8。
2019年,南山區獲得中國專利獎29項,獲獎單位翻倍增長,邁瑞生物、中興通訊、大疆創新成功入選。
專利是創新鏈的先導指標。當前,南山正全力打造“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創新層級鏈和“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創新形態鏈,兩鏈以創新生態之“環”實現全面創新。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都市桃花源,南山正在打造的原始創新高地,已上升為廣東省和深圳市的重要戰略平臺,并得到了科技部和省、市層面的支持,正在逐步打造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南山前沿陣地。
“一軸”立意于深圳全球創新之都核心區,貫穿南山轄區的南北,連接高新區、留仙洞、大學城等片區。南山將學習借鑒美國硅谷、日本筑波科學城、以色列特拉維夫等全球創新中心的先進經驗,讓其成為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要素、人才云集的“新高地”。
“一帶”旨在打造世界級的灣區總部經濟帶。深圳灣CBD貫通深圳灣、后海、蛇口和前海等片區。當前,深圳灣CBD戰略工程已經啟動,包括提升20公司濱海文化景觀帶、創造一個“無限創新雨林”、升級十大國際項目群等。按照規劃,南山將以舊金山、曼哈頓、東京灣等世界一流灣區為標桿,吸引跨國企業、頂尖人才、國際資本加快集聚,建設具有世界水準、中國氣派、特區風格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新地標”。
近3年,南山區大力實施“筑巢引鳳”戰略,人才工作直接投入資金2.9325億元,累計發放住房補租15億元,提供金融貸款19.3億元,不斷落實好各項人才綜合配套服務措施,構建了“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目前,轄區擁有諾獎實驗室7家、全職院士34名、市高層次人才數量近6000人,已成為深圳名副其實的“人才高地”。
發力以一流的營商環境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營商環境是“投資指南”更是核心競爭力。12月28日,在第十四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南山區榮獲“2019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范縣市”第一名。
近年來,南山區始終堅持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人才提供更優質服務。對創新的包容、對規則的尊重、對民企的呵護、對民生的承諾,讓無數優秀人才和創新企業向南而生,打造了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南山樣板”。
著力營造宜業的產業發展環境。全方位優化產業空間資源配置。著力營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發展環境。對國際頂尖人才和團隊,最高支持5000萬元。今年配租人才住房5000套、發放補貼超過5億元。
著力營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南山行政服務大廳瞄準“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力,企業辦事更加便捷。
著力營造美麗宜居的綠色發展環境。在城市中央,打造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態長廊,聯通羊臺山、塘朗山森林生態系統與深圳灣海灣生態系統,構筑了一個人、水、城和諧共榮的生態文明圖景。
著力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重構南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引進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知識產權出版社等36家權威機構,打通知識產權保護全鏈條,凡是涉及知識產權的事項,都可在這里咨詢、辦理。
著力營造開放的貿易投資環境。今年1-9月,全區實際利用外資4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超過全市3/4。西麗火車站升格為高鐵主樞紐,將借鑒日本大阪站經驗,進行站城一體化開發。先后建成沿山社區外國人服務站、南山國際化交流中心等涉外管理服務平臺,服務2.3萬名外籍人士。(記者 鄭愷 通訊員 徐鋼糧 李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