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至27日,推進全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在深舉行。會議指出,當前,在全國職教戰線共同努力下,各項改革舉措穩步推進,職業教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仍存在辦學特色不鮮明、教學質量不高、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等問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快推動職業教育現代化。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據教育部門的統計,目前全國共有職業院校1.17萬所,開設近千個專業、近10萬個專業點,每年招生928萬多人,在校生總人數達2685萬多人,中職、高職教育分別占中國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到來,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迅速上升。而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提升人力資源素質、穩定和擴大就業的現實需要,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舉措。因此,推動職業教育現代化是對接日益迫切的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
深圳的職業教育在全國是叫得響的。深圳目前全市已經有職業院校31所,在校生12.5萬人,預計未來三年內將新增職業教育學位1.8萬個。深圳在深化產教融合方面在全國率先探索“政府出補貼、企業出場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設模式,累計投入資金3.5億元,建成產教融合實訓基地189個。深職院在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獎總數在全省和全國同類院校中排名第一。當然深圳的職業教育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眾所周知,深圳是制造業大市,深圳制造領跑全國,近年很多企業亦反映職業教育滿足不了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為補齊這一發展短板,深圳積極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即“職教20條”),把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意見》等政策措施。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則提出,要建立健全適應“雙元”育人職業教育的體制機制,深化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要推進深圳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還需嚴把教學標準和畢業學生質量標準兩個關口,把標準化建設作為統領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事實上,高度重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一流企業合作培養人才,正是深職院能夠斬獲多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秘密武器”。而放眼世界,職業教育領域,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蜚聲國際。他山之石可攻玉,欣喜的是,目前深圳有多所職業院校,或直接與德國職業教育機構合作辦學,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借鑒“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將德國的“雙元制”與我國現行的現代學徒制相結合。積極推進職業教育標準化建設,將為深圳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工匠精神的國際化復合型技能人才提供助益。
當然,要推進深圳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還要摘掉“差生教育”的標簽。由于觀念上的認知偏差,長期以來,不少家長和學生都認為,職業院校的文憑不如普通院校文憑的“含金量”高,對職業教育存在著心理上的誤解。對于廣大考生來說,要避免陷入“差生教育”的陷阱,轉變“考不好才進職校”的觀念,努力鉆研技術技能,使自己成為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謝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