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創業創新成本和風險大幅降低
何云付,一個從事模具行業10多年的老師傅,剛剛注冊成立了深圳星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幾年前,他在外面創業組建了一個小團隊,生存非常艱難。2015年,他來到Mould Lao眾創空間后,高昂的設備可以共享,按實際使用時間付費,辦公、財務、廠房、法律顧問等,均由眾創空間一條龍幫他搞定,企業成本大降。“來到這里后發展非常迅速,現在公司每年產值達到四五百萬,員工有15名。”何云付高興地告訴記者。
剛剛創立深圳全鑫泰科技公司的劉安全,也在眾創空間里如魚得水。他告訴記者,模具設備動輒上百萬,自己創業拿不出那么多錢買設備,就算買了一兩臺,也沒法形成配套,眾創空間給了自己一個很好的創業平臺,在這里設備按小時計費,隨用隨給,創業的壓力和成本大減。
張亞洲,是一家加盟眾創空間的模具制造小企業老板。他到眾創空間后,感覺“如釋重負”。“以前沒單的時候,也要養人,發工資,各種成本一樣省不了。”張亞洲說,在這里,企業成本直降了40%,“我現在不用自己養那么多工人,一年可以做到500萬左右,企業利潤大幅提高。”
在眾創空間,記者發現,這里的用工關系與傳統企業發生了質的變化,每個工匠變得更加自由。一個小企業拿到訂單后,能在眾創空間迅速找到各個環節的工匠,自由雙向選擇,一個團隊就立馬組建完畢,各司其職,最后各取報酬。
“今天他是我的客戶,明天他就可能是我的供應商。”在采訪中,幾乎每個人都對眾創空間交口稱贊,他們在這里找到了施展才華和創業創新的空間和平臺,創業激情四射,創業創新的成本和風險大降。同時,長期困擾大家的勞資糾紛問題也迎刃而解。
在這里,“共享制造”為小微企業闖出新路
在眾創空間碰到的每個人,都對一個人推崇有加。這個人就是Mould Lao眾創空間創始人、五鑫科技公司董事長汪強。
充滿激情,不走尋常路,事業心強,是汪強給記者的最深印象。作為一個70后,他兩手空空來到深圳,進入一家日本企業,走上了一條從模具學徒到技術主管再到企業高管最后創業成功的成長之路,
2005年,他創立了深圳市五鑫科技有限公司,立志做中國最好的精密模具。在企業迅速發展過程中,他突發奇想:能不能改變老板和員工傳統的關系,能不能“分田到戶”真正激發員工的活力,能不能讓技術工人成為與市場自由交換價值的工匠?
為此,他另辟蹊徑,頂著各種巨大的壓力,大刀闊斧地簡化繁瑣的管理層級,將模具設計、模具組裝、注塑等生產部門變成了多個獨立運營的小單位,將公司的廠房和大型加工設備出租給技術工匠,然后以適度競爭的方式,由公司統一發單給各個運營單位,自主報價,自負盈虧。這樣一來,公司的管理變得異常簡單,管理成本、材料成本、設備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人員減半,產值翻番。
這個“內部市場化”模式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比如,這個模式就需要強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為此,汪強和合作伙伴獨家開發了商道ERP信息化管理系統。該系統以流程為主線,以作業成本法為核算基礎,詳細追蹤每個訂單的作業成本,精準地統計出每批次產品的實際發生成本,并核算出每個訂單的毛利潤率,從而告知企業哪些才是真正帶來利潤的產品和客戶,以便企業集中優勢資源于這些優勢項目,對于不賺錢的客戶和訂單則盡量少做或不做。同時,商道ERP系統完全支持內部市場化,將部門主管變成承包商,由以前的雇傭關系變成合作伙伴關系,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這項破天荒的改革,讓員工“又愛又恨”。愛,是自己變成了小老板,和企業由雇傭關系變成了合作關系,收入和能力以及業績直接掛鉤,真正為自己打工。恨,是沒法混日子,收入高,壓力也大。對于汪強來說,他的“摸石頭過河”試驗成功,企業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2015年李克強總理發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我發現自己早早就走上這條路,不經意間成了先行者”。
2015年底,五鑫科技有限公司獨特的企業管理模式引起了外界的關注,先后在CCTV發現之旅頻道《華商論見》欄目和《品質》欄目進行了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