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集團創辦的富源學校校園一角。
從1987年,到2017年,整整30年,在深圳富源集團董事長繆壽良的心目中,此時是很好的一個節點。這30年摸爬滾打的奮斗之旅,既一路曲折,也一路凱歌。在深圳的企業家隊伍里,他是最早一批來深創業的代表人物。回首30年的過往歲月,他坦言企業的每一次發展進步、每一次選擇與轉型,都是伴隨著深圳改革開放的腳步,離不開深圳這片沃土的滋養。
如今的富源集團,早已形成了以工業商貿為主體,房地產和教育為兩翼,產業涉及工業、商貿、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能源、科技、教育、文化傳播、酒店等,跨度非常之大。
而繆壽良的身份也十分多重,比如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研究員,廣東省客家商會名譽會長,深圳同心俱樂部副主席等。如此龐大的產業王國是如何誕生的?過去的他被稱為深圳的“采石大王”,如今的他為何又做起了“藍寶石”?本報記者日前來到位于翻身大道的深圳寶安富源集團,約訪了繆壽良。
曾是深圳知名的“采石大王”
1987年的中國,第一次出現了“企業家”的名詞,之前,他們都被稱為廠長或經理。歷經了將近十年的發展,中國的消費市場逐漸擴大,從民間崛起的力量開始展現他們的實力。
“當年我們創業的時候,送郎送到深圳灣,眼淚滾滾翻……”繆壽良告訴記者,他32歲來到深圳時,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上,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人了。童年時代的生活磨難,讓他早早當起了家:7歲時,他用羸弱的雙肩挑起了第一擔柴,擔負一家人的生計,嘗盡了人生苦楚。20多歲時,繆壽良由河源遷回老家五華縣,他立下了發財致富的愿望。
做生意之前,他在政府職能部門任職過,那幾年里,無論是文字水平,還是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錘煉。仕途一帆風順之時,他卻做出了從商的抉擇。來深之前的他在老家已經是富甲一方,好幾間商鋪均盈利。“我并不是赤手空拳打天下,雖然只帶了2000塊錢,但很多人不知道,我是開著小車來的,哈哈……”他笑著說。
選擇深圳作為落腳點,也并不是偶然,很多時候,“準確的預見”對于企業家來說是一種莫名的天賦。在老家做生意期間,因業務往來,繆壽良經常來到廣州和深圳,廣州當年被看成是“南大門”,繆壽良經常在中山路一帶落腳。深圳則不一樣,改革開放的氛圍下,萬象更新。“我有個家姐在此地定居,心理上我對深圳更親近。”對比了幾個區之后,繆壽良覺得寶安區有著地域方面的優勢,又在出關口,于是選擇在這里做實業。
一來深圳就開起了石頭廠,幾十萬元的投資,這在當年的創業隊伍中可謂是“一覽眾山小”。從老家開來的一輛小車也賣掉了,換成了大車,不停地拉石頭。當時的深圳在高速發展,建路、修橋、造大廈,沒有一樣離得了采石。而在五華縣,采石技術堪稱全國一流。繆壽良帶領著從老家來的弟兄們抓住了這一時機,開啟了奮斗之旅。
“一部車每天約1000元的進賬,一個月就賺3萬多,除去2萬多的開銷,凈賺1萬元。第二月又凈賺2萬,第三個月凈賺三四萬……”繆壽良透露,當年的房地產商沒有不認識他的,地產商多數是搞建筑出身,大量需要碎石打地基。曾經繆壽良的工廠有200多部汽車同時開動拉石頭。后來,繆壽良接下了包括機場、高速路和一些大型市政工程的訂單,打出了一番天下,賺到了第一桶金。
從“采石”到打造“藍寶石”
36歲被評為“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企業家”,37歲是“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38歲是“廣東省十大青年企業家”,短短幾年,繆壽良就在深圳立穩腳跟。做生意賺了錢之后,他不忘回饋社會,做慈善、辦公益晚會,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是當年出了名的“活躍分子”。
后來,繆壽良的產業涉及房地產、商場、酒店、工業園區等領域,每一步都走得扎實,沒有冒進,沒有投機的心態。用他的話說是:“趕上了好時代,當年整個中國,尤其是深圳,都是一個大發展的時期。我每一次進步后,都會尋找新的方向。”他形象地比喻:“七歲孩子的鞋子,八歲的孩子肯定穿不進,因此,做企業要勤換思想,瞄準未來。”
30年來,每個時期,面對各種困境,比如亞洲經濟危機、金融海嘯、股災等,繆壽良都會憑借過人的膽識和戰略家的眼光,平靜應對。如今的他特別看重集團里“科技”和“教育”這兩個板塊,投入了很多精力。在他看來,方方面面都做過了,還需要一些挑戰,做一些國家需要的產業。
廣東富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富源科技:834315)成立于2011年6月22日,注冊資金達6.0125億元,一期工程計劃投資38億元人民幣,是一家集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大尺寸高質量藍寶石材料供應商,專注生產以智能手機面板為主的藍寶石產品。經過幾年來的攻堅,公司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藍寶石晶體生長爐設備和技術研發團隊,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約24.5億元,擁有晶體生長爐202臺,常規量產的藍寶石晶體重量達140公斤,藍寶石晶體總產能已達到年產550噸,藍寶石晶體產能處于國內第一。也承擔了國家、廣東省多項新材料關鍵技術科研攻關項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通過短短4年時間,富源科技順利登陸新三板。在繆壽良的帶領下,富源科技研發團隊通過鉆研和創新,大膽地實行產品結構調整升級,實施產品多元化發展戰略。據他透露,蘋果公司也曾涉足藍寶石領域,但切割、打磨不出來,因為材質比較硬,又容易碎,晶體不好做,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藍寶石的散熱好,觸摸速度快,由于手感好,打游戲以及上網都很舒適,還防輻射、耐摔、不用貼膜。”繆壽良介紹說。
在研發藍寶石屏幕領域有著40多年經驗的日本手機生產商京瓷公司,非常看好富源科技的發展。繆壽良表示,兩家公司已于2014年合作推出了一款具有三防功能、同時配備藍寶石玻璃的新手機,自推出后一直供不應求,受到國外消費者強烈關注。“至今年,公司與京瓷公司已經合作了近4年時間,我們生產的藍寶石面板一直深受客戶和消費者好評和認可。”除了京瓷公司,富源科技與臺灣的HTC公司也展開了相關合作。
雖然已完成了很多突破,但藍寶石領域在繆壽良看來仍是“摸著石頭過河”,他說:“藍寶石技術具有很大挑戰,比當年的開荒采石難多了。”
富源集團旗下的廣東賽翡藍寶石科技公司一角。
投資辦教育近20年碩果盈枝
“學校的發展一年一個臺階,比較健康,讓我看到了希望。”聊起富源集團旗下的教育城,繆壽良滿心歡喜。據他介紹,富源在教育方面走出了兩條線:有小學至高中12年一貫制學校,還有國際教育。
2016年度,深圳市富源學校獲得“寶安區民辦教育質量獎”“寶安區毒品預防教育示范校”“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和寶安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榮獲“深圳市2016年高考工作超越獎”“寶安區初中教學管理標兵單位”“深圳市規范優質民辦學校獎”“華南地區優質民辦學校”,被授予“中國青少年藝術素養促進計劃示范教育基地”“中國校園網絡電視臺攝制基地”等稱號。
又是百花怒放時,今年鳳凰花更艷。今年高考中,富源學校的成績也是非常令人矚目,記者從該學校的負責人處獲悉,在今年高考人數(415人)比去年人數(322人)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富源學校的高考上線率與往年相比有很大的提高:重本上線率達25.8%,本科上線率達73.01%,大專以上上線率達100%。高分層人數的比例位居深圳市民辦學校前茅。國際高中考生也實現了“滿堂紅”,考入世界排名前50名學校的比例達63.8%,畢業生100%入讀國外大學。
“我投資辦教育已經近20年了,辦教育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英雄出少年。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了文化建設,必須要一手抓經濟、一手抓教育,要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像我們教育城,將武術當成小學必修課,還有100多個社團組織,讓每個學生都懂得吹拉彈唱,旨在培養有領袖氣質、有國際視野的現代中國人。”談及此,繆壽良非常地自豪。
據悉,深圳富源集團堅持“愛國、敬業、守法、誠信、奉獻”的企業宗旨,本著“以人為本,科技領先,管理制勝,超越自我”的經營理念,發展十分穩健。目前已成為一家“以工業、商貿為主體,房地產、教育為兩翼”的大型民營企業。員工5萬多人,自有物業150多萬平方米,下屬有富源水電有限公司、廣東富源科技、富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富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致豐創藝廣告有限公司、富源成衣百貨廣場、海濱市場、富源工業區、富源工業城、富源花園、景富苑、富源商貿中心、濱海春城等直屬企業33家,合資合作企業100多家。企業歷年來被評為廣東省先進企業、深圳市文明企業。
人物小傳
繆壽良,1955年12月生,籍貫廣東梅州五華縣。1987年來到深圳創業,開辦寶安區富源石場,后來成立了富源實業公司。多年來,為深圳機場、廣深高速公路B段、廣深公路、寶安中心區等大型市政工程的建設立下了赫赫戰績。2002年被美國《福布斯》評為中國富豪第42位,2003年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富豪第25位。2015年,以13億美元財富位列福布斯華人富豪榜第267名,全球富豪榜第1415名。2016年胡潤百富榜,繆壽良以230億元財富排名第81位。
企業家心語
● 偉人出于平凡,富人出于勤奮。
● 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人在深圳,心要在世界。
● 要學習德國工業制造4.0的精神,做國際型的企業,打造民族品牌。
企業要為社會多做貢獻
很多人把1987年稱為“企業家的年代”。那一年,彼得·德魯克出版了他著名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在這本劃時代的著作中,他第一次將創新和企業家精神視為企業成長的基因。
上個世紀80年代,很多在那個年代的創業者,似乎大多有著一個“卑微”的開始。用繆壽良的話說:“那批創業者里的有些人已經掉隊了,沒有積極性了,未老先衰,看破紅塵,沒有戰斗力和理想了。”而他卻不會這般消極,他說:“我從來沒有感到自己有悔恨,以后我也會不斷思考:在中國不斷的發展中,怎樣緊跟時代的隊伍,不要掉隊。”
企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自己的企業要創造財富,更要帶動一方,為社會多做貢獻。多年來,富源集團也實踐著繆壽良的這句話。集團已累計為全國貧困地區的社會福利事業捐款超過1.6億元。
繆壽良告訴記者,他老家鎮子里有差不多七八萬人,幾年前,每逢過年時節,他會給一些特殊人群每個人發100元錢。這些人中有八九十歲的老人、生病臥床的困難職工,也有單親家庭等,每年他都會捐出約20萬元。在他心里,這比在外面捐款2000萬還有意義,因為“全村的人心都暖了”。這個行為堅持了約五六年的時間,“直到國家開始給鎮上的人發救濟補貼,我才停止。”繆壽良說。
學會為人處世,贏得口碑與人心,這在繆壽良看來,也是企業家應有的品德。“有的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來求你。記得曾有一個員工,剛來了不到一個月,忽然找到我說要離職,他家里有親人得癌癥了,我們依然發給他當月的工資,以及安慰金。這些點滴之事,會換來他一輩子的感激。”
對于下一代的培養,繆壽良堅信“自古雄才多磨難”。他認為,在復雜的社會環境里,年輕人不僅要勤奮,還要學會適應變化。他喜歡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線錘煉,“讓他們多經歷,哪怕是打擊,都值得。要懂得底層人民的辛苦,才會有愛心;允許他們顛簸,這樣才有進步。”
展望未來,繆壽良依舊充滿信心與希望。從小至大、從無到有,打造屬于他的產業王國過程中,他享受著創造的快樂,以及成功的喜悅,然后增強了自信,又繼續勇往直前。他說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記者手記
他是勤奮睿智的企業家代表
繆壽良的辦公室很大,仍被諸多書籍填滿,有《資治通鑒》《傳世藏書》等,印證了他口中的“勤奮”與“好學”。還有各式獎杯,這些獎杯有來自慈善組織的,也有工商聯、統戰部等機構和部門的。
“從來沒有想過我一定要賺多少錢,也沒有想過要把戶口遷到哪里去,就想踏踏實實地過日子,走好每一步。”一邊聊著過往種種,一邊開心地笑著。很難相信,眼前的繆壽良,是曾經幾度登上美國《福布斯》富豪榜榜單之人。
為了配合采訪,他空出來一整個上午的時間,推掉了很多工作安排。因為在他看來,尊重他人的工作也是尊重自己。面對成績不驕不躁,談及苦難也不會回避。謙遜而又內斂,點評很多人與事的時候,分寸感很強,事事透著通達,注重細節,心態陽光,對未來充滿自信。
他身上有著深圳企業家們的共同特質,比如勤奮、開創、務實,還有拼搏、進取、創新,口頭上常掛著的詞便是:實干興邦。且在我看來,繆壽良又與其他的企業家有所不同,那便是言談舉止間的從容,心平氣和。
他調侃自己“極少發脾氣”,哪怕是早年“開荒采石”時,有的合作方延遲付款,到了最后又沒錢給,他也經常笑笑作罷。他與深圳上百名房地產商有過生意來往,多數是好朋友。
他的身邊圍繞著的都是跟隨他幾十年的“老人兒”,有一起奮斗打拼幾十年的太太,也有跟隨20年的秘書。他自嘲來到深圳30年,體重重了30斤,“平均一年長一斤”。不工作的時候他喜歡登山、打球,“籃球最喜歡投三分球”。
當下的深圳有千千萬萬人創業開公司,一部分成功,也有不少失敗的案例。繆壽良稱,他看到很多年輕企業家的身影,能夠感受到他們的辛苦,很受觸動。他比較欣賞深圳的華為公司,坦言任正非在他心中是個“標桿”,一位令人尊重的老大哥,“經常在新聞中看到他一個人跑,打車、吃面,很接地氣。這些榜樣的力量,會激勵我們前進。”
他寄語時下的年輕人,在物聯網、互聯網加實體經濟的浪潮中,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與方法,既要勤奮,更要睿智,順應時代,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