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自拍亚洲欧美老师丝袜_日韩黄色在线_一区二区国产日产

聽,文化創新道路上的深圳足音!

發布時間:2017-01-18來源:深圳特區報編輯:唐娜

2016深圳宣傳文化十件大事出爐?

文博會推動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資料圖片)

深圳舉辦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提升了國際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資料圖片)

編者按

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2016年1月,《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印發,描繪了未來5年深圳文化創新發展的美好藍圖和實現路徑,成為深圳宣傳文化系統未來5年工作的“總抓手”。

誠如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所說,一座城市的文化影響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唯有通過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才能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在2020方案的實施中,必須“認準一個目標,實施一套方案,構建五大體系,一年干幾件實事,堅持數年,必見成效,努力建設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強市。”

2016年,深圳奏響文化創新進行曲,宣傳文化系統快馬加鞭,立足于打基礎、補短板、謀長遠,文化創新亮點紛呈,品牌活動層出不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比翼齊飛,改革浪潮激蕩,創新步履鏗鏘。

在辭舊迎新之際,我們以一年時間為軸,盤點深圳宣傳文化2016年度十件大事,分析其影響力、輻射力,比較其知名度、美譽度,考量其受眾面、能見度,在回眸十件大事中,感受深圳文化創新的力度、文化能量的迸發,為文化創新發展中用心用神用力的人們點個贊。

大事1

《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印發,提出構建五大體系,建設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強市,成為深圳宣傳文化系統未來五年工作的總抓手。

2016年1月21日,深圳宣傳文化工作會議舉行,《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以下簡稱“2020方案”)正式印發。

深圳市第六次黨代會明確了“努力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宏偉目標,市委市政府在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時,把文化創新發展擺到了重要的位置,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宣傳文化工作高度重視、深入調研、部署指揮。從2015年8月開始,深圳宣傳文化系統成立了以李小甘、吳以環為組長的課題組,緊密結合深圳實際,通過廣泛調研、討論、論證,歷時半年多,精心制定了“2020方案”。

根據“2020方案”,深圳將通過構建五大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城市精神體系、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桿的文化品牌體系、以媒體融合發展為標志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質量型內涵式發展為特征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并通過組織領導、土地空間、財政金融、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保障,確保方案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2020方案”,成為深圳宣傳文化系統未來5年工作的“總抓手”,這是一張展示城市文化未來的美好“效果圖”,更是一張深圳文化如何創新發展的細致“施工圖”,其最大特點就是實踐性。方案配套了《目標責任書》和任務分工表,細化分解列出150多項具體任務,明確了每一項任務的工作要求、牽頭單位、完成時間,力推方案項目的落地、實施和推進。

大事2

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在深圳舉行,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該論壇成為深圳近年來在文化領域規格較高、影響較大的一次國際性活動。

11月10日-12日,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在深圳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對論壇召開表示熱烈祝賀。習近平指出,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國博物館事業已有100多年歷史。近年來,中國各類博物館在場館設施建設、藏品保護研究、陳列展示和免費開放、滿足民眾需求、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中國各類博物館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見證者和參與者。習近平強調,希望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們集思廣益、凝聚共識,讓世界各國博物館的豐富館藏都活起來,為共同保護文化多樣性、增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

論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國家文物局、深圳市政府共同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女士出席會議。論壇高朋滿座,世界多國文化部長、40多個國家博物館館長和專家代表200余人匯聚深圳,圍繞“探討發揮博物館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與跨文化交流的作用”主題進行深入討論,并發布《深圳宣言》,在國內外產生深刻影響,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播發專稿,《今日頭條》有關推送達1.2億人次。人民網、新浪、搜狐、網易等國內主要新媒體從不同角度報道、刊發了論壇相關新聞,增進了外界對深圳的了解,有效提升了深圳的國際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

大事3

第十二屆文博會圓滿舉辦,實質性成交量和出口額均創下新紀錄,走質量型、內涵式發展新路的文博會越辦越紅火。

5月12日-16日,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考察文博會之后給予高度評價:作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會,深圳文博會已成為觀察和研究我國文化改革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他說,文博會越辦越紅火,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縮影。

本屆文博會成果喜人——實質性成交2032.014億元,比上屆增長23.42%;出口交易金額176.972億元,同比增長7.35%;主展館“文化+”新業態企業達146家;海外參展面積達20%,國外參展單位115個,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98個國家和地區的1.95萬名海外采購商到現場采購;舉辦200多項交易活動,億元以上項目達134個;各類配套活動超過700項;182家境內外媒體1200多名記者參與報道,折射出“中國文化第一展”的魅力。

文博會認真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首設“一帶一路”專館,沿著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軌道前行,讓世界通過這扇窗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之美,推動中華文化從這里揚帆遠航。

文博會,也推動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在2016年,深圳以更加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和政策,推動文創產業創新發展,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華僑城集團再次躋身“全國文化企業30強”,預計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超過1900億元,占全市的GDP比重約10%。

大事4

深圳報業、廣電、出版發行三大文化集團深化改革總體方案出臺,讀特、讀創、壹深圳、全民閱讀APP、掌上書城等一系列移動客戶端上線,深圳文化集團的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

2016年是深圳文化體制改革銳意進取、實現新突破的一年。馬興瑞、許勤等領導多次深入報業集團、廣電集團、出版發行集團調研,聽取改革進展、解決發展難題,寄望三大集團加快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

“不改沒有出路,遲改沒有新路,改了沒有退路”,深圳三大文化集團加大改革力度,深化改革總體方案經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報業集團“瘦身計劃”卓有成效,廣電集團加快推進下屬企業“8并4停”,出版發行集團加快推進“一區一書城”和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建設。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媒體發展的扶持力度,從2015年至2020年,每年給予報業、廣電集團各1億元補助資金,扶持國有文化集團轉型升級。

3月28日,深圳特區報新聞類APP“讀特”正式上線。“讀特” 作為新聞資訊類、綜合服務型、開放互動式的APP,將積極搶占輿論陣地制高點。9月29日,城市級自媒體內容平臺“@深圳”上線,分成資訊、論壇、行政區、自媒體四個大區共上百個頻道,網聚深圳自媒體力量。12月28日,國內首個以科技、財經為主要特色的平臺級主流新聞客戶端“讀創”上線,將力爭兩至三年躋身國內一流科技財經類移動新聞客戶端。

2016年,深圳ZAKER升級,用戶近600萬,入選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案例前10名;晶報代運營了深圳交警、深圳教育局等50余家政務微信、微博、網站,服務總粉絲數超過1105萬。

2016年,深圳廣電集團全媒體新聞指揮中心投入運行,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CUTV)已形成移動新媒體、廣電安全云、城市電視臺門戶網站、互聯網電視及IPTV等核心業務,“壹深圳”客戶端的本地下載注冊達120萬,全國用戶超過200萬。

2016年,深圳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謀定而動,蓄勢待發。為改變當前文藝院團缺人才、缺隊伍、缺作品、缺影響的現狀,市委宣傳部、市文體旅游局經過一年多的反復調研,形成《深圳市深化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并通過了市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會議審議,現已提交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定。

大事5

策劃創辦了國際科技影視周、“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深圳國際攝影大展等新的文化品牌活動,文藝精品和體育賽事精彩紛呈,“月月有主題 全年都精彩”的“城市文化菜單”基本形成。

9月2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深圳市政府共同主辦,市委宣傳部、市科學技術協會、南山區政府等單位聯合承辦的首屆“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開幕,同期舉辦的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制作人年會評選出被譽為國際科教影視界“奧斯卡”獎的“中國龍獎”。

2016年,深圳文化品牌活動推陳出新,舉行了2016華語電影深圳盛典、第22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等活動,同時,完成了“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深圳國際攝影大展等品牌文化活動的策劃、報批和籌辦工作,這些活動充滿國際范和時尚氣息,將與深圳現有的文博會、高交會、讀書月、創意12月、關愛行動、市民文化大講堂等活動,一起為市民奉獻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其中,廣受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將于2017年3月舉行,致力于打造一個具有國際一流影響的音樂盛會,而深圳設計周計劃于2017年4月舉行,將設立高達百萬美元的大獎,辦成全球創意設計領域一流的專業化活動。

2016年,深圳文藝精品創作取得一批新成果。紀錄片《一個農民的故事》榮獲中國視協紀錄片長篇類最高獎;深圳制作的兒童電影《鷹笛雪蓮》獲第七屆歐洲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兒童故事片獎”及第十三屆圣地亞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故事片最佳音樂獎”;兒童電影《你幸福我快樂》獲第十一屆美國百老匯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故事片獎”、第十三屆世界民族電影節“最佳兒童故事片獎”。

構建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桿的文化品牌體系,2020方案也致力于匯集超級賽事和明星隊伍群,建運動活力都市。2016年,《深圳市足球振興行動計劃(2016-2020)》出臺。在2015/2016賽季,八一女排首次以“八一深圳”的身份亮相聯賽;CBA勁旅“東莞馬可波羅隊”更名為“深圳馬可波羅隊”;加上中甲足球隊,深圳第一次同時擁有三大球職業球隊。

大事6

中央主流媒體以空前的密度和深度報道深圳,深圳英文網“EYESHENZHEN”上線,深圳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日益提升。

在2016年,中央主流媒體3次集中聚焦深圳,在全國范圍內掀起“解碼深圳”的熱潮。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社等中央主要媒體采訪團在4月、7月、11月3次來深開展主題采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度和深度刊播系列報道80多篇,聚焦深圳新常態下開展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成效經驗,“深圳樣本”、“深圳經驗”頻頻被各媒體轉載,形成強大的輿論疊加放大效應,一時間,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都是深圳報道,為經濟新常態下各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經驗啟示。

5月10日,多家中央媒體同時在頭版為創新中的深圳點贊。人民日報刊登《深圳:改革排頭兵 創新當先鋒(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深圳調研行)》,文章指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深圳通過改革創新,使得經濟保持著澎湃的發展態勢。光明日報頭條《創新,深圳為什么行》,則探究為什么深圳創新之路可行可持續。經濟日報在《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報道中總結出創新對深圳的重要性。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更在頭條新聞《引領新常態,深圳做對了什么》中,用7分鐘全面介紹深圳蓬勃發展背后的原因……

當海內外聚焦深圳,深圳如何更好地暢通渠道,向全世界展示自己?5月9日,深圳市首個英文門戶網站EYESHENZHEN(聚焦深圳)上線。深圳還主動走出去,受邀參加首屆倫敦設計雙年展,在巴黎舉辦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頒獎典禮及優秀作品展,推介深圳設計周。應歐洲音樂節聯盟邀請,深圳交響樂團在9月開展了為期三周的歐洲巡演,得到各國主流媒體的熱情報道。

大事7

“深圳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名家計劃”啟動,以“天下英才為我所用”的氣度,吸引國內15位學術名家入庫,為深圳發展貢獻智慧。

12月10日,在第八屆深圳學術年會主題學術研討會上,“深圳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名家計劃”啟動,首批15位學術名家入選名家庫,包括張樹華、謝壽光、遲福林、巴曙松、王珺、房寧、陳光金、俞可平、單世聯、傅才武、祁述裕、金元浦、倪鵬飛、馮果、連玉明等。長期以來,缺乏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名家大師,一直是制約深圳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一個短板。此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名家計劃的實施,將通過柔性人才引進機制,吸引國內外優秀學者為深圳發展貢獻智慧,做好建言,提供決策參考。

在引入名家的同時,深圳大力構建現代智庫體系,推動學術文化發展,促進深圳學派建設。7月,市委印發《關于加強深圳新型智庫建設的實施意見》。10月10日,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之際,深圳發布首份雙創研究報告,以國務院參事王京生為組長的課題組深入研究深圳“雙創”的獨有模式,為深圳乃至中國雙創發展做出理論探索。11月22日,深圳首個社科理論研究平臺“深思網”上線,為黨的思想理論宣傳插上“網絡的翅膀”。“深思網”設置了文化創新發展2020、理論要聞、論見、視野、旗幟、大家、深圳智庫等12個欄目,致力于打造成為網上理論學習宣傳的深圳品牌,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提供智力支撐。

大事8

《深圳經濟特區閱讀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廣東省全民閱讀經驗交流會在深圳舉行,第十七屆深圳讀書月吸引千萬人次市民參與,全民閱讀氛圍日益濃郁。

4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閱讀促進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國內城市第一部以條例形式出臺的關于促進全民閱讀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從起草到出臺,歷時兩年多,由于沒有上法的參照,此次立法堪稱一大創舉。《條例》的實施對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民閱讀”戰略,進一步保障市民文化權利,營造書香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月,第17屆深圳讀書月舉行,以“創新之城,讀具匠心”為年度主題,舉行了807項主題活動,為市民奉獻了一場文化盛宴,吸引近1300萬人次參與。

在讀書月開幕當天,全省全民閱讀推廣經驗交流會在深圳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在會上介紹了深圳推廣全民閱讀的經驗,從戰略認識、探索實踐、未來設想三個層面和與會者進行了分享。

2016年,深圳“一區一書城”全面布局,由市政府和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按照1∶1比例承擔項目總投資的投資方式,將在原特區外新建四大書城和一個數字出版配套基地。書城模式還走出深圳,在合肥等地綻放。此外,掌上書城、全民閱讀APP成功上線,探索數字閱讀時代全民閱讀的新模式。深圳全民閱讀軟硬件建設并駕齊驅,讓讀書無處不在,讓城市里處處充滿書香。

大事9

《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福田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深圳公共文化服務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2016年,深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出臺《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深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和《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公共文化服務政策和標準不斷完善。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多元化,發布實施《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性目錄》,2016年市財政投入2350萬元,向社會購買460場公益文化活動及1.2萬場公益電影。加快規劃建設一批公共文體設施,將深圳美術館、深圳文化館新館、深圳圖書館調劑書庫等市級重大文體設施分別布局在龍崗、光明、龍華等地,促進原特區內外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加強區級文體設施建設,已有11個區級文體設施項目納入全市12項重大民生工程,總投資62億元。探索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打造“圖書館之城”微服務平臺和“一站式”數字文化館服務平臺,推廣網絡平臺“菜單式”文化服務,探索“群眾點單”、“資源配送”等雙向供給模式。

10月26日,在文化部主辦的2016年中國圖書館年會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論壇上,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名單,福田區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行政區。2013-2015年,福田區共投入超過8億元用于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建設,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實現全面覆蓋,服務供給實現多元化,在2016年創建工作實地檢查中,福田區以99.5分的總得分獲得通過。

大事10

深圳首評“十大文化名片”,增強市民對城市文化的自豪感、認同感,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城市精神體系。

“十大文化名片”評選,被稱為2016年“現象級”的深圳文化活動。活動歷時兩個月,在全市范圍廣泛征集到80個單位和十萬市民報送、推薦的400余張文化名片。在網絡投票期間,活動頁面的PV瀏覽量高達1000萬人次,網絡投票數達3300萬票。6月24日,評選結果揭曉,蓮花山鄧小平塑像、深圳義工、深圳十大觀念、深圳讀書月、文博會、設計之都、華僑城、大鵬所城、華為、騰訊被評為“深圳十大文化名片”。

本次評選是創新思想理論載體、構建城市精神體系的創新之舉。深圳還舉行首屆成人禮,將親情教育、生命教育、理想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愛國教育融于一體,打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品牌。

2016年,深圳積極開展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培育社會文明風尚。市文明辦研究制定《深圳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綱要(2016-2020)》,將通過開展修心、養德、尊法、尚智、崇文、健體六大行動,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同時,組織開展新入戶市民培訓與承諾工作,通過派發“深圳新市民禮盒”、組織“入市第一課”等方式,讓新市民了解深圳市情,明確自身權利義務和行為規范,爭做深圳主人。推動制定《深圳市文明行為聯合激勵工作暫行辦法》,對積極踐行志愿服務、無償獻血、慈善捐贈、見義勇為等文明行為、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的先進個人,在醫療、交通、文化服務、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優待政策,營造“爭做好人好事”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