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自拍亚洲欧美老师丝袜_日韩黄色在线_一区二区国产日产

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三) 

發(fā)布時間:2016-07-01來源:深圳市企業(yè)文化研究會編輯:唐娜

三、關于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

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頁

所謂“全盤西化”的主張,乃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頁

清理古代文化的發(fā)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fā)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708頁

人民要求普及,跟著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而這種提高,不是從空中提高,不是關門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這種提高,為普及所決定,同時又給普及以指導。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2頁

一切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只有聯(lián)系群眾,表現(xiàn)群眾,把自己當作群眾的忠實的代言人,他們的工作才有意義。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頁


繼承中國過去的思想和接受外來思想,并不意味著無條件地照搬,而必須根據(jù)具體條件加以采用,使之適合中國的實際。我們的態(tài)度是批判地接受我們自己的歷史遺產(chǎn)和外國的思想。我們既反對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對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們中國人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并決定什么東西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里生長起來。毛澤東:《同英國記者斯坦因的談話》(1944年7月14日),《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頁

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的熱忱,必須聯(lián)系群眾,而不要脫離群眾。毛澤東:《文化工作中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1944年10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2頁

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jīng)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毛澤東:《論十大關系》(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頁

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總結講話》(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4頁

藝術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現(xiàn)形式要多樣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毛澤東:《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1956年8月24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頁

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頁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fā)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fā)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頁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毛澤東:《關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批示》(1964年9月27日),《毛澤東文藝論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227頁

我們的方針是,一要普及,二要提高,兩者不能偏廢。只普及不提高,科學文化不能很快進步;只提高不普及,也不能適應國家各方面的需要。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有文化的勞動者,所有勞動者也都需要文化。教育普及了,群眾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會多起來。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做到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鄧小平:《辦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1958年4月7日),《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0頁

我們要繼續(xù)堅持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文藝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為工農(nóng)兵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fā)展,在藝術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頁

我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不同民族、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不同經(jīng)歷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們,有多樣的生活習俗、文化傳統(tǒng)和藝術愛好。雄偉和細膩,嚴肅和詼諧,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夠使人們得到教育和啟發(fā),得到娛樂和美的享受,都應當在我們的文藝園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業(yè)績和普通人們的勞動、斗爭和悲歡離合,現(xiàn)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應當在文藝中得到反映。我國古代的和外國的文藝作品、表演藝術中一切進步的和優(yōu)秀的東西,都應當借鑒和學習。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頁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頁


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藝術成就,應當由人民來評定。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頁

文藝是不可能脫離政治的。任何進步的、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不能不考慮作品的社會影響,不能不考慮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黨的利益。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頁

我們要永遠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但是,這不是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可以不利于安定團結的大局。如果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可以不顧安定團結,那就是對于這個方針的誤解和濫用。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民主,不是資本主義民主。所以,我們堅持安定團結,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雙百”方針,是完全一致的。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頁

堅持“雙百”方針也離不開批評和自我批評。批評要采取民主的說理的態(tài)度,這是必要的,但是決不能把批評看成打棍子,這個問題一定要弄清楚,這關系到培養(yǎng)下一代人的問題。

鄧小平:《關于思想戰(zhàn)線上的問題的談話》(1981年7月17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2頁

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鄧小平:《為景山學校題詞》(1983年10月1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頁

我們要向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經(jīng)營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知識和文化,閉關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屬于文化領域的東西,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它們的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方法進行分析、鑒別和批判。鄧小平:《黨在組織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迫切任務》(1983年10月12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頁


思想文化教育衛(wèi)生部門,都要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它們所屬的企業(yè)也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產(chǎn)品,要堅決制止壞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進口和流傳。鄧小平:《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1985年9月23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頁

要兩手抓,一手要抓改革開放,一手要抓嚴厲打擊經(jīng)濟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兩點論。鄧小平:《在接見首都戒嚴部隊軍以上干部時的講話》(1989年6月9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頁

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繁榮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不允許毒害人民、污染社會和反社會主義的東西泛濫;必須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而又充分體現(xiàn)社會主義時代精神,立足本國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優(yōu)秀成果,不允許搞民族虛無主義和全盤西化。江澤民:《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莊嚴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頁

不管是哪種社會制度下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進步的優(yōu)秀的東西,都應積極學習和運用。對糟粕的東西則應剔除,不能學。我們在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國家一切好的東西時,當然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缺乏信心。江澤民:《深刻領會和全面落實鄧小平同志的重要談話精神,把經(jīng)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搞得更快更好》(1992年6月9日),《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8頁

在思想文化教育部門和所有從事精神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或傳播的企事業(yè)單位,都必須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在這個前提下講求經(jīng)濟效益,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的正確結合,多出好的精神產(chǎn)品,而絕不允許“一切向錢看”的錯誤傾向沖擊和危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更不允許這種錯誤傾向泛濫而不受到批評和制止。江澤民:《在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1993年12月26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8頁


必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斷培養(yǎng)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江澤民:《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4年1月24日),《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頁

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是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具體體現(xiàn)。江澤民:《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4年1月24日),《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頁

弘揚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發(fā)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江澤民:《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4年1月24日),《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頁

要把物質(zhì)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統(tǒng)一的奮斗目標,始終不渝地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去換取經(jīng)濟的一時發(fā)展。江澤民:《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系》(1995年9月28日),《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4頁

學習外國,必須堅持為我所用的方針,進行認真鑒別。對什么東西可以學,什么東西不能學,要做到心里有數(shù)。對可以學的東西,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消化吸收,不能囫圇吞棗、生搬硬套,更不能邯鄲學步、失其故步。江澤民:《論加強和改進學習》(1999年1月11日),《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8—309頁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國民素質(zhì)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江澤民:《教育必須以提高國民素質(zhì)為根本宗旨》(1999年6月15日),《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2頁

要發(fā)揮民族地區(qū)文化資源的優(yōu)勢,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積極發(fā)展民族文化產(chǎn)業(yè)。江澤民:《扎扎實實搞好西部大開發(fā)這項世紀工程》(2000年6月20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頁

大力發(fā)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9頁

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有機統(tǒng)一、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的有機統(tǒng)一,大力發(fā)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3年12月5日)

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f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辯證取舍、擇善而從,積極吸收借鑒國外文化發(fā)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動我國文化的發(fā)展繁榮。胡錦濤:《在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7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03年8月12日),《人民日報》2003年8月13日

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胡錦濤:《在中國文聯(lián)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xié)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753頁


要全面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充分發(fā)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堅持社會責任和創(chuàng)作自由的統(tǒng)一、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的統(tǒng)一。胡錦濤:《在中國文聯(lián)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xié)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2006年11月10日),《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757頁

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頁

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頁

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xiàn)代文明相協(xié)調(diào),保持民族性,體現(xiàn)時代性。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頁

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tǒng)一。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頁


要充分發(fā)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chuàng)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頁

服務人民,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充分發(fā)揮人民主體作用,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根本標準,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努力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讓人民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8年1月22日)

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fā)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不斷把黨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的成功經(jīng)驗上升為理論,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不斷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8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2008年12月19日

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交好物質(zhì)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份答卷。胡錦濤:《在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2010年9月6日),《人民日報》2010年9月7日

要堅持發(fā)展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全面發(fā)展,不斷開創(chuàng)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持續(xù)迸發(fā)、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1年7月1日),《人民日報》2011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