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生態: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迸發鋪天蓋地的創新活力
“電梯門打開,陳湘宇一只腳跳著進了辦公室,步幅很大。”福布斯中文網曾對患有小兒麻痹癥的陳湘宇這樣描述。
僅僅4年,就上市納斯達克——正如他的公司名字“創夢天地”一樣,這個令人炫目的夢想在34歲的陳湘宇手里實現了。這家員工平均年齡25歲的企業,已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手游領域的翹楚。
創夢天地夢想成真,緣于深圳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肥沃土壤。
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深圳創新發展的秘訣所在。
“特區立法權是深圳發展最大的優勢。”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劉曙光說,從上世紀80年代尤其是從1992年被賦予經濟特區立法權后,深圳共推出126部法律,基本涵蓋經濟社會管理各方面。
近年來,深圳堅持以改革紅利釋放發展新動能,為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制度紅利是驚人的:2013年初,深圳在全國率先實施新的商事主體登記制度。如今,這里已有100多萬家企業,意味著不到20個人就有一家企業。
華強北,曾經的“山寨王國”,如今已成無數人心中的“創客天堂”。
“這里半天出小樣,一天出大樣。當你想的時候,華強北已經在做了;當你做的時候,華強北已經發貨了。”賽格集團副總經理胡建平如此形容這個街區“推陳出新”的速度。
“來了,就是深圳人!”作為一座移民之城,深圳文化多元而包容,吸引著來自中國乃至世界懷揣夢想的人們到這里創業,活力不斷在這里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