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魯甸地震發生后,騰訊公司第一時間響應,在向災區捐款500萬人民幣后,迅速開通了網上捐助平臺,截至2014年8月5日記者發稿時止,籌得款項已超過630萬元。
從2009年起,騰訊發起了“騰訊月捐計劃”,網友可通過每人每月10元錢的小額持續捐款形式自主選擇愿意支持的公益慈善項目。深圳商報記者王軍 攝
在云南魯甸地震發生后,騰訊公司第一時間響應,在向災區捐款500萬人民幣后,迅速開通了網上捐助平臺,截至5日記者發稿時止,籌得款項已超過630萬元。
作為全球排名前三的互聯網企業,騰訊已將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實踐貫穿到企業發展的全過程,將互聯網技術與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深度融合。騰訊堅持用最優質的資源來做公益,并將公益打造成騰訊的自覺文化。
在云南魯甸地震發生后,騰訊公司第一時間響應,在向災區捐款500萬人民幣后,迅速開通了網上捐助平臺,截至5日記者發稿時止,籌得款項已超過630萬元。
立體救援迅速反應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云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災區交通、電力、通訊全面中斷。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簡稱“騰訊基金會”)第一時間啟動救災響應機制,捐款500萬元人民幣給壹基金、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公益組織用于緊急救災等工作。與此同時,騰訊公益網絡捐贈平臺第一時間為魯甸災區緊急開通了樂捐通道,上線專項樂捐項目,希望愛心網友共同支援災區。截至昨日17時,已超過13.8萬網民通過騰訊公益網、微信平臺、QQ平臺等參與捐款,已籌得款項超過630萬元。
實際上,這已不是騰訊第一次參與救災工作,在此前的四川雅安地震、青海地震時,騰訊都是沖在最前的企業。依托騰訊公益捐款平臺,騰訊與知名公募基金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災難提供快速善款募集渠道。騰訊所打造的立體救援模式,由災情評估、善款籌集、后勤保障、前線救援等形成,確保了救災任務高效、有序開展。
騰訊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說,騰訊自2007年以來啟動緊急援助計劃,希望能夠在自然災害突發的情況下,企業能夠通過與社會救助機構的合作,快速地反應,力所能及地去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發揮互聯網的影響力號召網友行動起來獻愛心,體現一方有難、八方來援的精神。
開創公益新模式
據財報顯示,騰訊2013年收入已達604億元,在2013年時市值也已突破1000億美元,成為僅次于谷歌和亞馬遜、全球排名第三的互聯網企業。但騰訊仍然不忘將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實踐貫穿到企業發展的全過程,深入到產品研發的全平臺,體現到企業建設的全方位中去。
作為騰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先鋒,騰訊基金會一直努力通過高效的慈善投入幫助騰訊履行對社區、環境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承諾。騰訊基金會成立于2007年6月26日,作為中國第一家由互聯網企業發起成立的公益基金會,騰訊基金會致力于互聯網與公益慈善事業的深度融合,通過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傳播優勢,締造“人人可公益,民眾齊參與”的公益2.0模式,致力推動網絡公益新生態的建設。
騰訊公益網上線后,先后發起了“騰訊月捐”、“騰訊樂捐”、“筑力計劃”、“騰訊微愛”、“筑夢新鄉村”等多項產生了廣泛影響的公益項目與行動。以2009年發起的騰訊月捐計劃為例,騰訊愛心網友通過每人每月10元錢的小額持續捐款形式,自主選擇愿意支持的公益慈善項目,參與公益慈善實踐。僅2013年,騰訊月捐項目就已接受捐款2128.8萬元,比2012年增長13.05%,這些善款投向了環保、教育、扶貧、醫療等方面的慈善公益事業。
在云南魯甸地震發生后,騰訊公司第一時間響應,在向災區捐款500萬人民幣后,迅速開通了網上捐助平臺,截至5日記者發稿時止,籌得款項已超過630萬元。
用最優質的資源做公益
去年在微信5.0版本推出后,騰訊公益服務號也正式上線,網友可以更加自由方便地選擇自己喜愛的公益項目,通過微信只需要幾秒就能完成捐款動作,送出自己的愛心。目前,已有包括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綠化基金會、愛德基金會、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等19個公益組織在此平臺接收網絡捐款。在騰訊內部,公司也鼓勵員工發起自有公益項目,將資金支配權、立項決策權交到員工手中,特別是技術、創意類公益項目,讓人人參與公益在騰訊內部實現。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8月5日,騰訊基金會總共接受來自超過2310萬人次的捐款,籌得善款近1億9500萬元。僅2013年,騰訊基金會就接受116萬名用戶共5047萬元的捐款。
用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基金會榮譽理事長陳一丹的話來說,“公益已經成為騰訊的自覺文化”。從QQ到微信,騰訊一直都在堅持用最優質的資源來做公益。在全平臺公益理念的驅動下,騰訊集結全產品、攜手全行業、推動全社會參與全民公益的生態建設。“互聯網改變著一切,連接著一切。公益正成為我們隨手可觸的習慣,也成為我們關愛生活的日常行為”,陳一丹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