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作為高交會的重要活動之一,“華為城市智能體峰會2021”在深圳舉行。本屆峰會以“”為主題,共話數字化轉型新理念,共享城市治理新成果。
本屆峰會由國家信息中心、深圳市政府指導,深圳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華為聯合主辦。
華為副總裁、企業BG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岳坤提出,要把城市當成生命體來打造,“要有感知、中樞、應用、網絡、數據等,就像人的腦、眼、手、血液,能新陳代謝、生長發育”。首先以“三項全能”視野,統籌規劃和系統推進城市智能體建設,促進城市生命體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以“韌性城市”目標,深耕城市智能體“一網統管”應用,增強城市生命體的應激反應能力;以“人工智能”筑基,“一城一智(中心/平臺)”建設城市智能體底座,培育城市生命體的自適應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也提到了“韌性”。他說,“城市安全”是三維的韌性,即“城”的韌性、“市”的有序、“管”的有效。城市韌性提升目前面臨單一設防、單點觀測、機理解譯不清等問題。為實現從被動救災減災到主動韌性提升的轉變,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構建集“事前預控決策、事中快速應對、事后高效救援”于一體的城市健康大數據專家系統。
他強調,城市治理現代化要以數字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為核心,著力構建地上下、室內外一體化的“透明城市”信息平臺。希望業界共同探索一套集全域感知、互聯共享、智能安防、智慧決策于一體的城市治理現代化模式。
“硬實力讓一個城市變得強大,軟實力讓一個城市變得偉大”。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教授、博導,上海一網統管城市數字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認為,一網統管的“網”要縱橫交錯,橫向拉通各個委辦局,縱向打通市、區、街道,實現三級協同。城市數字治理技術與制度建設要同步進行,要始終把人的感受、人的參與、人的智慧、人的同理心融入技術賦能城市過程中,打造剛柔并濟的數智網絡。
一年前,華為發布城市智能體參考架構,開啟用智能體賦予城市生命體智慧的實踐。(記者 陳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