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衣食住行。交通出行,關系到每位市民的日常生活。今年以來,深圳以群眾需求為落腳點,全力打造“惠民交通”,全市公交服務進一步優化,慢行系統加速建設,民生難點“斷頭路”得到有效整治。高品質的交通建設和服務,大大提升了深圳人的幸福感、獲得感。
攻堅難點將打通“斷頭路”納入民生實事“菜單”
近期,龍崗居民迎來一項出行利好,大家期盼已久的坪地環城南路全線貫通,結束了20多年的“斷頭路”歷史。據了解,環城南路是坪地交通內循環的重要道路,也是其連接龍崗中心城片區的交通要道。該路的建成通車,進一步打通了龍崗區的路網交通,由此從坪地開車可“直通”龍崗中心片區,高峰期節省近15分鐘的車程,有效緩解了龍崗區域的交通通行壓力。
打通“斷頭路”,暢順交通瓶頸,一直以來是群眾關注的交通熱點問題。據了解,今年初,市政府將“打通15條斷頭路”納入民生實事“菜單”。針對這一群眾呼聲較高的出行難題,市交通運輸局統籌,各區政府積極推進建設。據了解,截至目前,已順利完成年初為民實事菜單,打通了福田福順路、龍崗創富南路、寶安蠔鄉路、坪山寶珠路、大鵬新區中山路延長線等15條“斷頭路”。此外,龍崗區寶龍五路北段、田心路、旺華路、德政路、下李北路等15條“斷頭路”,也得到了有效整治,解決了附近居民出行的一大難題。
綠色出行改造非機動車道超350公里
為落實深圳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低碳生態示范市、兒童友好城市目標,為市民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慢行空間,鼓勵群眾綠色出行方式,低碳生活,我市高度重視慢行交通系統建設,2018-2020年已新改建非機動車道超1000公里。
“2021年初,我們利用美團外賣、順豐速運等騎手出行反饋數據和網上問卷調查等方式,在各區政府、市公安交警部門配合下,全面梳理了全市非機動車道建設需求和騎行斷點。按照‘遠近結合、輕重緩急’,率先安排一批建設需求比較迫切的路段建設非機動車道,總計超過300公里。”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已累計新改建非機動車道353.2公里,超額完成原定300公里的目標。記者實地采訪看到,已經建設完成的如南山區荔園路、龍崗區五和大道、寶安區新沙路等,均增設了機非共板型的非機動車道,實現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相互分離,顯著改善了非機動車交通環境。“道路環境更好了,出行更安全了!”周邊群眾紛紛反映。
優化網線增加原特區外運力供給
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讓市民出行路暢心更暢。今年以來,市交通運輸局會同各公交企業持續優化全市公交線網,積極推動公共交通供給側改革。一方面加強軌道接駁,軌道接駁公交線路比例提升至83.1%,覆蓋全市90.8%的建成區;另一方面優化公交運力在全市范圍的空間布局,增加原特區外運力資源供給,累計向原特區外轉移公交運力316臺。
我市還試點推出了公交線路準點服務,篩選出45條軌道接駁線路及134個主要客流站點開展試點工作,向市民公布各主要站點計劃到達時刻表,為市民出行做參考。據了解,截至目前,試點線路的準點率達到98%以上。市民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準點線路“候車時長”指標得分提升11%。(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