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夜間,華為CEO任正非8月2日在華為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與部分科學家、專家、實習生的講話曝光。在這篇名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實錄中,任正非暢談了對于基礎研究、華為如何有質量地活下來、6G等問題的看法。
允許海思繼續去“爬山”
華為中央研究院是2012實驗室下屬聚焦于未來創新研究的組織機構,擔負著華為創新前沿的責任,是探索未來方向的主戰部隊。
在回答諾亞方舟實驗室代表關于如何“捅破天,扎到根”時,任正非表示,研究前沿科技的科學家,一條是走科學家的道路,一條是走專家的道路。
他解釋說,“走科學家的道路”,從事基礎科學理論研究的就是科學家。“我們不怕科學家多。”他指,十幾年來,如果華為沒有對基礎科學和研究的重視,沒有與世界前沿科學家的深入合作,沒有對基礎研究人員的重視,就不可能有今天這么雄厚的理論技術與工程積淀。
“走專家的道路”就是用掌握的基礎理論來解決實際商業問題。“我們要敞開胸懷,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
任正非表示,對于長期研究的人,不需要擔負“產糧食”的直接責任,就去做基礎理論研究。“我們允許海思繼續去爬喜馬拉雅山,我們大部分在山下種土豆、放牧,把干糧源源不斷送給爬山的人,因為珠穆朗瑪峰上種不了水稻,這就是公司的機制。”此外,華為還要去尋找“又瘦又胖”的人,就像馮·諾依曼(著名匈牙利裔美籍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那樣,既能解決理論問題,又能解決實際問題。
加速研發超前變現
此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表示,華為明確了公司未來5年的戰略目標,“即通過為客戶及伙伴創造價值,活下來,有質量地活下來”。對于如何“有質量地活下來”,任正非認為華為靠的是“兩個漏斗”。
第一個漏斗是2012實驗室基礎理論研究。“這個漏斗是公司給你們投入資金,你們產生知識。”第二個漏斗是開發隊伍。“公司給他們資金,2012實驗室給他們知識,當然還有社會的知識,他們的責任是把產品做出來,創造更多商業價值。”他說,連接兩個漏斗的中間部位就是“拉瓦爾噴管”。
任正非比喻的是,通過加速方式使得研發超前變現。“立足于這個研發體系上,我們不僅僅要在5G上引領世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一個扇形面上引領世界。”他說。
他介紹,這兩年華為人力資源政策從未變過,工資、獎金發放一切正常,職級的晉升、股票的配給等一切正常。“公司不僅不混亂,反而是內部更加團結,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我們的隊列。”
研究6G是未雨綢繆
在6G方面,任正非認為華為要聚焦在5G+AI的行業應用上,要組成港口、機場、逆變器、數據中心能源、煤礦等“軍團”,準備沖鋒。同時還要拼命研究6G,因為“4G是數據能力,5G是面向萬物互聯的能力,我們研究6G是未雨綢繆,搶占專利陣地,不要等到有一天6G真正有用的時候,我們因沒有專利而受制于人”。
他還表示,支持華為做好類腦計算。其理由,一是最終體現的社會價值就是算力,通信是給算力提供服務的;第二,包括算法在內的“根技術”,對國家安全和國家進步來說都是必需的。
任正非認為,終端是一個復雜的載體,不僅僅是一個通道,也不僅僅是手機。“終端將來是什么形態我也不知道,但肯定不只是手機,還包括汽車、家電、可穿戴設備、工業設備……我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繼續努力,還有很多理論問題需要攻關。”
在材料學的研究方面,任正非認為,需要更多的理論突破,尤其是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科學領域。他強調,華為要推動顛覆性創新技術,“即使最終證明是完全失敗的,對我們公司也是有價值的,因為在失敗的過程中,也培養出來了一大批人才”。(記者陳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