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全球化時代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核心功能。今年7月份,經國務院批準,在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對深圳而言,在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正當其時。
在日前舉行的深圳先行示范區經濟組專家研討會上,多名專家認為,在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上,深圳有機遇、有優勢。專家們認為,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深圳有經濟體量和市場規模的優勢,有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優勢,有產業配套完善的優勢,還有毗鄰香港的獨特優勢。多年來,深圳經濟蓬勃發展,常住人口持續增長。2020年全市人均GDP在全國排名前列,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經濟實力為深圳消費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對此,深圳市體制改革研究會的一份調研報告也指出,深圳具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良好基礎條件,包括已經成為國家經濟中心城市、消費商品供給能力強勁、擁有若干個國內外知名特色商圈、會展旅游產業較為發達、構建了通達全球的立體交通網絡等。但專家們在研討時也提出,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短板,也面臨著挑戰。如社消零總量、均量偏低,消費結構有待優化,品牌號召力不強等。
近日,深圳市《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創造消費新需求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出臺,提出了十大消費提升計劃,為深圳國際消費中心建設提供了更明確的路徑。專家們認為,在全國多個城市都提出并積極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當下,深圳要脫穎而出,必須多點發力、積極作為,緊緊抓住深圳科技創新、年輕等城市特點,突破建設傳統消費中心城市思想,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讓“到深圳消費”不可取代,打造全國獨一無二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智慧賦能實現“我比你更懂你”
《行動方案》中提出,要加快升級智能終端消費。對此,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花濤深有感觸:“與國際國內著名消費中心城市相比,深圳具備較好的條件,城市基礎、地位和影響力、市場活躍度、消費水平、消費意愿等市場要素堪稱完美,特別是科技聚集、年輕群體、產業基礎雄厚這三者尤為突出,深圳有機會、有基礎在智慧商業階段再次引領全國甚至全球,進而構建獨具深圳特色和吸引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花濤認為,新一輪的智慧商業變革主要推動力是科技和消費升級,這將給中國商業甚至全球商品流通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我們現在正在探討,通過AR/VR技術讓消費者直接看到一個果園是怎么培育水果的,消費者可以看到一棵棵果樹,甚至某棵樹上的某一個果子,然后直接下單,而果園則立即把這個水果打上標簽,若干小時后,這個水果就到你手上了。”花濤描述了一個智慧賦能的消費場景。
而智慧賦能遠不止于此。花濤用“我給你的正是你想要的”和“我比你更懂你”來形容智慧賦能后的消費,認為包含了智慧電商、智慧商圈、智慧門店、C2M、C2F等,主推動力是技術。
為此,花濤建議深圳著力打造智慧商業示范城市,以科技商業創新和新技術消費應用,從產業鏈生態、智慧商圈、科技體驗等方面,打造獨具深圳特色和“科技引領消費”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具體而言,他建議政府加大對新技術應用和模式創新、供給創新的扶持,讓新技術在整個商業中發揮更大、更快的作用。建議深圳加速構建智慧消費產業生態,在深圳多區打造不同特色的智慧消費產業園,采用虛實結合(線上+線下)的方式,不僅形成資本、人才、上下游空間等產業資源聚集,更重要的是實現新技術、公共數據以及平臺的賦能。打造極具科技感的智慧商業空間。此外建議將科技融入到深圳商業空間中,從硬件、軟件、體驗、服務等各個方面,讓來到深圳的消費者深切感受科技的魅力和震撼,將深圳建設成為引領全球的科技消費之城。
“智慧商業的新模式、新業態往往會受到現有制度、規定的制約,要運用好深圳先行示范區和自由立法權的優勢,及時出臺保障智慧商業良性、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和法規,為國際消費中心建設保駕護航。”花濤建議。
上天下海提供多元化多層次消費產品
在老統計人、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原隊長謝作正看來,深圳要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落腳點還是在創新:“首先是創新消費理念。”
謝作正認為,深圳不能再固守傳統的“以物質消費為主”的消費理念,而要樹立“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并重”的新消費理念:“我們要迎接新的消費時代,從追求數量、追求規模,變成追求質量,追求高品質生活、高品位精神享受。”
《行動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務,第一項就是實施服務消費提質擴容行動。因此,拓展消費的空間領域顯得特別重要。謝作正認為,深圳要順應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趨勢。在疫情結束后,可利用現有的商業、文化、體育、旅游設施舉辦各種各具專業特色的博覽會、文化交流活動、體育賽事、旅游推介展示,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囯際貿易中心城市,拓展消費的空間與領域,實現消費轉型升級。“深圳要高度重視、瞄準太空和海洋兩個消費新空間,利用深圳科技創新實力較強的優勢,搶占上天入海的消費藍海。”謝作正建議。
謝作正還提出,要提供多元化、多功能、多層次的消費產品:消費群體按照人口特征和年齡層次、收入層次、學歷層次可以進行不同劃分,然后根據不同的層次、特征提供相應的消費產品,如物質的、文化的、旅游的、體育的、衛生健身保健的、觀賞的、快樂實景體驗的等;又可以分為吃、喝、玩、樂、觀賞、體驗、參與、模擬現場表演、應景發布展示等;還可針對不同種族、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文化背景等等,積極打造一批各具特色消費街區、改造完善文體旅游設施,提供多元化、多功能、多層次的消費產品。
深港聯動打出“雙子城”特色牌
“香港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消費中心:是國際性大都會、國際旅游目的地、國際高端品牌集聚地、跨國文化交融地,同時具有貨幣支付便捷性、稅收便利性。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充分依托和發揮毗鄰香港的優勢,以‘雙子城’為建設特色。”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院長任颋表示,下一步要擴展的沿口岸經濟帶建設,要充分預留空間,發揮消費集聚功能,帶動兩地相鄰地區的發展。
他建議,打造“一縱一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區:一縱為“香蜜湖-中環”,集聚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商圈;一橫為“口岸經濟帶”,從大鵬貫通至寶安,打造跨境、免稅、體驗相結合的國際消費平臺。
深圳市鐘表行業協會、深圳市智能穿戴產業聯合會會長朱舜華也建議,充分發揮香港的全球免稅港的作用,參考海南的政策,出臺有利于香港繁榮穩定,深圳香港聯動消費的模式,探討進口商品的保稅半稅免稅業務。
尋找特色讓“深圳消費”不可取代
“深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一定要有深圳消費的特色。換句話說,不在深圳,我就沒法進行某些消費。如果能挖掘出一大批有深圳特色的消費,一定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黨委書記吳德林認為,要根據深圳的產業特色來打造屬于深圳的特色消費,比如特色科技消費等,并且要通過增強消費體驗感來促進特色消費的推廣和接受度的提升。而以產業來推動消費,消費也會反過來促進產業的發展。
年輕,是深圳有別于其他大城市的重要“標簽”。樂活集團首席執行官黃心仲認為,深圳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應該緊抓“年輕”這一特點。而Z世代年輕人則是最應該瞄準的消費群體。“Z世代年輕人普遍在比較富裕的環境中成長,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比較孤獨,比較個性、自我,因此,要迎合他們的特點去塑造品牌、打造消費模式和消費環境。讓深圳成為全世界年輕人都向往的旅游、消費目的地。”
城市形象營銷宣傳,對于一個城市的知名度有重要的意義。而在打造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鮮明、獨特的城市形象也將起到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目的。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提出,要進一步“branding the city(塑造城市品牌)”。他舉例說,香港是“亞洲國際都會”、紐約是“I love New York(NY)”,曼哈頓是“city that never sleeps”,這些都是被廣為接受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品牌,而深圳也要去“觸摸城市的靈魂,尋找城市的故事”,塑造出我們獨一無二又易于理解且能打動人心的城市品牌,并不斷推廣,推動消費者逐漸認同這個品牌帶來的消費觀念和價值。
唱響“圳品”以高品質產品引領市場消費新需求
時尚產業后勁足,專家們認為應當在這一時尚消費發力。“深圳應主動研究全球主要時尚消費集團的發展路徑和成長經歷,學習多品牌、多品類、多業態的集團經營管理模式,在未來十年,促成2-3個市值千億的時尚企業誕生。”朱舜華說。《行動方案》提出,要打造全球高端品牌中國首發地。要發展“首發”“首店”經濟,發達的時尚媒體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朱舜華看來,深圳必須彌補這一“短板”:“應當孵化和培育2—3個的深圳時尚媒體,成為國潮的引領地、輸出中國消費、中國品牌的生力軍。”
“深圳應該以設計驅動品牌,以‘爆款’制勝!”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會長封昌紅表示,深圳應發揮“設計之都”優勢,吸引國際人才,加強國際設計氛圍和交流,提升國際化設計發展水平,將設計創新融入制造業高質量創新發展,以設計為抓手驅動制造企業打造自有品牌及市場“爆款”產品,促進設計價值轉化,向國內外市場輸出一批高端化、品質化的深圳自有品牌消費產品,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增加貿易往來。
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汝津則提出,要結合深圳是個充滿魅力、活力、動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特點,積極推動消費業態、消費模式創新,打造獨具特色的個性化消費產品:“要高質量打造‘圳品’,這是當前我們唱響深圳品牌的一個重要舉措,要不斷拓展‘圳品’品類、提高‘圳品’質量、輸出‘圳品’標準,推動‘圳品’北上、東進、西拓,以高質量產品、高效率服務、高性能供給引領市場消費新需求。”
王汝津還建議,深圳要積極打造世界級地標性商圈:“要結合全球數字先鋒城市建設,以科技和創新賦能消費升級,加快構建智慧商業聚集區,還可以與香港、廣州聯動,打造粵港澳灣區的超級消費商圈,集聚最前沿的新消費體驗、新消費業態,拓展新型消費場景,充分釋放消費潛能,努力成為全國重要的智慧商業發展高地。”(記者 周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