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旗艦店內的華為智選SF5汽車。深圳商報記者鐘華登攝
這里誕生了首個進入新能源汽車“百萬輛俱樂部”的中國品牌,專營的公交車輛已實現純電動化全覆蓋,這里的充電樁隨處可見,新能源車能夠享受停車優惠……
深圳,一座名副其實的新能源汽車之城。如今,另一個“百萬夢”浮出水面,它要在5年后將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提升到100萬輛左右,圍繞新能源汽車構建產業應用生態圈,打造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之城。
產業之變
5月19日,位于深圳市坪山區的比亞迪全球總部,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將該公司生產的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交付給車主。比亞迪由此成為中國首家實現10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下線的車企。
自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比亞迪迅速成長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鋒。從2008開始量產電動車,比亞迪僅用13年就圓了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百萬夢”。
電動汽車三大核心是電池、電機、電控,電子信息產業正是深圳強項。在國家日益重視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并渴望汽車工業實現彎道超車的背景下,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了跳躍式發展。
在參加2009年啟動的“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時,深圳一下子推廣了5000多輛新能源汽車,成為全國典型。同年,深圳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出臺配套政策,從研發到基建、消費,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如今,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羽翼漸豐,產業鏈上集聚了比克電池、航盛電子、星源材料、藍海華騰、貝特瑞、匯川技術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材料企業。
截至2020年9月,深圳新能源汽車注冊登記量為44.28萬輛,占全市機動車總量的12.6%,保有量和占比均位居全國第一,并形成千億產業集群。
城市之變
依靠先行先試的勇氣和智慧,深圳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闖出了一片新天。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折射出一個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低碳綠色發展的城市身影。
作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深圳綜合運用智慧國土、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建筑節能、資源回收等技術,碳排放強度逐年下降。
以交通為例,深圳已實現專營公交車和出租車100%純電動化,出行低碳指數大幅提升。去年深圳還建成充電樁重點投資項目30個,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超過11萬輛,新推廣純電動余泥渣土運輸車超3200輛,淘汰老舊燃油車約7萬輛。這些新能源車也成為深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成員。
今年2月,美國福布斯網站刊發文章《這個中國城市擁有1.6萬輛電動客車和2.2萬輛電動出租車》,將深圳稱為“夢寐以求的未來城市”。
未來之變
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約542萬輛,純電動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的份額將提升至90.9%。國家政策、廠商布局、電池技術突破、與自動駕駛的協同發展、更開放的消費態度是市場驅動因素。
《深圳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注冊汽車(不包含置換更新)中新能源汽車比重達到60%左右,至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累計建成公共和專用網絡快速充電樁4.3萬個左右,基礎網絡慢速充電樁79萬個左右。
根據規劃,深圳將持續提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比重,至2025年,新能源網約車達到5.5萬輛,新能源物流車達到11.3萬輛,新能源環衛、泥頭車達到0.8萬輛,新能源公務(含警車)、國企用車達到0.5萬輛。鼓勵引導私人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至2025年,全市新能源私家車保有量達到78萬輛左右。
大力建設新型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推廣應用柔性充電等新型智能化充電技術。在公用領域,實現市域平均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公里,城際高速公路充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在私人自用和公務用車領域,基本實現新能源汽車“樁隨車布”“一車一樁”。(深圳商報首席記者王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