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發展日新月異。
5位黨代表走進網絡演播室接受“云采訪”。
4月27日晚上,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第七次代表大會首場“云采訪”活動開啟。5位黨代表走進網絡演播室,圍繞“深圳新時期新使命”主題接受“云采訪”。
談未來發展:
站在灣區和全國高度思考
從粵港澳大灣區到深圳先行示范區再到綜合改革試點,三大國家戰略相繼落地,深圳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黃金發展期。
“深圳不僅迎來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黃金發展期,也承擔了全方位、綜合性、復合型的歷史新使命。”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認為,要站在深圳的角度,更要站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全國的高度來思考深圳未來的發展。
李清泉從高等教育領域談起,他說目前深圳大學正在制定學校發展的“十四五”規劃。“我們將力爭打造學科高峰,全面提升服務深圳履行新使命,建設先行示范區的能力和水平,為我國的高等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李清泉表示。
中共深圳市委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陳少雷則認為,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多個層面來解讀。
陳少雷認為,從宏觀層面看,當下中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這是理解過去、審視當下、展望未來的重要視角,也是理解中國與世界互動的重要維度。”從中觀層面看,深圳迎來戰略機遇期、黃金發展期,與深圳過去40年的積極探索和取得的偉大成就緊密相關,也與當下發展大局、整個國家層面的戰略謀劃緊密相關。從微觀層面看,深圳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深圳人的共同努力。“作為基層一線代表,應結合自身工作為深圳未來發展貢獻力量。”陳少雷說。
談高等教育:
很快躋身第一方陣
“創新是大學發展的魂,是大學的生命線。”談及創新與高等教育發展,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說,深圳大學在過去30多年形成了以創新創業為特色的辦學模式,構建了以深大校友、畢業生、老師為主體的創新創業生態圈。
“據不完全統計,有數百家科技型創新企業落戶在學校周邊。這是國內為數不多、圍繞學校周邊的‘雙創’生態圈。”李清泉認為,未來這個生態圈將發揮更大作用。他透露,在“十四五”時期,深圳大學將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突破“卡脖子”難題;另一方面計劃在深圳各區建立不同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未來我們還要依靠改革創新不斷產生新的發展動力,推動學校高水平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作貢獻。”李清泉說。
深圳如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攜手香港提升教育發展水平,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作出更多貢獻?李清泉認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但大灣區的高等教育協同發展還有很大空間。比如學分互認、教師互聘、課程共享等問題有待解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李清泉提出建議,希望加強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雙向互補合作,讓高等教育發展匹配城市發展。
“過去五年,是深圳高等教育發展最好的五年。我相信,未來五年,依舊是深圳高等教育發展最好的階段。”李清泉表示,隨著深圳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相信未來不用太長時間,深圳將很快躋身國內高等教育城市第一方陣。他還透露,深圳大學計劃在香港設立新校區。
談前海發展:
實現跨境商品互聯互通
“這些年前海發展可謂日新月異!”談到前海這幾年的重大變化,深圳前海聯合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峰激動地說。在他看來,前海這些年最大的變化可以概括為一個詞,即“落地”。董峰表示,這些年一大批制度創新、關乎產業和民生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不斷在前海落地,形成了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
作為香港交易所集團在內地設立的唯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未來如何進一步推動大宗商品領域互通互聯?董峰表示,前海聯合交易中心設立的初心是建設全球大宗商品人民幣定價中心。接下來將重點聚焦四件事:一是重構國內商品市場格局,形成現貨價格基準,輸出“前海價格”;二是重點打造標準化資產體系,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連通境內外,實現跨境商品互聯互通;四是發揮深圳科創優勢,為金融科技提供真正與實體產業結合的平臺。
“其中推出前海價格不僅可以用來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游產能的重要調節工具,也可以推動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及人民幣國際化。”董峰說,從第一線企業家角度,他認為破題關鍵是緊緊扭住提升要素市場資源配置效益和提升金融支持實體兩個牛鼻子不放,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和外在動力。
談深港合作:
優化完善深港兩地分工協作
深港產學研基地實驗室副主任盛立遠結合自身工作經歷談到深港產學研基地的協同創新模式。盛立遠說,大疆創始人汪滔是受益人之一,他曾在香港科技大學跟隨著名科學家李澤湘教授學習,畢業后回到深圳創業,建立了全球領先的無人機企業——大疆。
盛立遠表示,深港產學研基地還依托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開展了深度合作,成立之初就吸引了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知名校友來深圳創業。“當時李澤湘教授在自動化領域有很多成果,我們基地剛成立,李澤湘教授就來到基地創建了固高,固高也一直伴隨著深港產學研基地成長,現在已成為國內知名的自動化領域頭部企業,這也是深港協同創新上的突破。”盛立遠說。
如何進一步推動深港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盛立遠認為,深圳是珠三角地區經濟和科技創新活躍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與香港隔河而望的近距離優勢,都有利于深港兩地在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產業協同等領域的深入融合。“深圳可以通過對香港創新資源的吸引,不斷深化深港兩地之間在學術、金融、產業等的交流合作,不斷優化完善深港兩地的分工及協作,也能夠進一步促進深港兩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盛立遠說。
談基層治理:
探索網格化黨建模式
如何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龍崗區坂田街道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黎群表示,街道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是基層的基礎,只有基礎牢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他表示,坂田街道將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探索網格化黨建模式破解治理難題。根據居住區域片區,重新科學合理劃分基礎網格,確保網格管理范圍覆蓋所有的居住區域,實現一個居住區域就是一張網、一個治理單元,并按照“成熟一個、建成一個”的原則,全部成立黨組織和黨群服務站,打通街道、社區、站點三級黨群服務體系最后一公里,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委為主體,網格黨組織為基礎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
黎群還表示,要踐行“楓橋經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堅持把黨建和基層治理緊密結合起來,優化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探索建立事務協商機制,調動居民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積極性,并根據居住區域的不同特質,對癥下藥,切實解決基層治理重難點問題。
“要繼續推進‘智慧坂田’建設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依托運行指揮中心平臺,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繼續在智慧社區建設先行示范,全面構建1+12智慧城區運行體系,全面提高轄區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黎群說。
深圳商報記者 陳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