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自拍亚洲欧美老师丝袜_日韩黄色在线_一区二区国产日产

“沿途下蛋”,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發布時間:2021-03-11來源:深圳商報編輯:吳猛

航拍光明科學城。CFP供圖

“穿實驗服的和穿西裝的在同一棟樓里,一個技術問題可能在電梯交流中就能解決了。”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劉陳立介紹了他們正在探索的“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

劉陳立所說的是一種科技與產業對接的新模式,科研人員和初創企業可以打破空間壁壘,在“樓上樓下”共事,縮短原始創新到產業轉化的時間周期。這種模式,無疑是對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積極探索。

筑“金窩”下“金蛋”打造創新生態鏈

去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市委書記王偉中在接受新華社《瞭望》雜志專訪時,解讀了“深圳奇跡”密碼,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正是其中之一。

王偉中表示,深圳實施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計劃,推動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沿途下金蛋”。

“沿途下蛋”是對“科研-轉化-產業”這條可持續發展創新生態鏈的形象比喻,表示要持續性產出科技轉化而來的產業成果。

下“金蛋”需要“金窩”。作為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規劃面積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學城被寄予厚望。劉陳立所說的“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正是位于光明科學城。值得一提的是,距離綜合體僅2公里之外,就是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基礎設施。

“就像一座理性設計合成生命的高度自動化工廠。”大設施總工藝師司同此前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生命的高度復雜性,理性設計并合成生物需要海量試驗及不斷試錯。例如生產青蒿素,傳統模式需要先種植黃花蒿,經過18個月的生長周期,才能進行提取。通過合成生物學方法,構建人工酵母菌,在幾周之內就能生產大量青蒿素。

合成生物大設施是前沿科技“沿途下蛋”的一個典型。據悉,光明科學城已確定建設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學、綜合粒子設施、精準醫學成像、材料基因組等六大設施。此外,這里還落地了7個平臺,并規劃了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和中山大學深圳校區。

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曾堅朋表示:“目前光明科學城的重大項目庫已經形成了項目儲備前期開工滾動批次開發的機制,僅政府投資就超過1700億元,很多都是百億級的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在國內領先,很多在國際上都能拿得出手。”

企業實驗室研發成果走向產業化

2018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上研所聽取無線業務匯報的講話中,提到“在攀登珠峰的征程中沿途下蛋”,即在追求理想主義目標的時候,用孵化出來的技術做出現實主義的產品。

注重應用研究,正是華為一直以來的堅持。年報顯示,2019年華為研發投入占全年銷售收入的15.3%。深圳商報記者此前實地探訪華為松山湖的“材料結構與力學實驗室”,看到一個放了6年的魚缸,其中左邊是華為的基站模塊外殼,右邊是同行的同類產品。“我們模擬的是北歐的環境測試,那里的通信基站通常位于下水道中,而雪水融化后流入,可能腐蝕設備。魚缸里放的是類似的咸水,用于測試設備的抗腐蝕能力。”實驗室工程師彭雪松表示。

華為的魚缸是深圳企業堅持自主創新的一個縮影。無論是生物醫藥、半導體材料等前沿科技,還是照明、消毒等與生活貼近的技術,來自深圳企業實驗室里的研發成果,正不斷走向產業化,走進人們的日常。

去年3月,由深圳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高光效長壽命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科研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洲明科技顯示事業部國內總經理袁道仁表示,該成果的推出和應用,實現了全球最大規模的LED芯片技術產業化和核心器件國產化,一舉打破了半導體照明的技術瓶頸和國際壟斷局面。

在日常應用方面,新冠疫情期間,洲明科技針對人流密集區域,推出了智慧路燈疫情防控人體測溫系統。

15條措施打通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不僅需要科研人員面向市場,需要研發與市場的全面對接,更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與政策支持。

今年3月,《深圳市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措施》正式印發。《若干措施》從實施高質量成果“創新工程”、成果產業化“暢通工程”、成果產業化“支撐工程”和成果產業化機制“保障工程”等四個方面,共提出15條具體舉措,旨在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打通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為暢通成果產業化渠道,《若干措施》提出探索實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和資本組成的多元運營機制,為實驗階段的科技成果提供技術概念驗證、商業化開發等服務。支持在深圳國家高新區建設科技成果中試工程化服務平臺,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設小試中試服務平臺基地。

為進一步促進高水平科技成果與需求企業的常態化精準對接,根據《若干措施》,深圳要建設與引進一批高水平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建設市、區、重點機構“核心節點+區域分節點+專業分節點”三級有機融合對接網絡,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開展科技成果信息深度挖掘和匹配。

市委書記王偉中此前曾表示,為促進成果產業化,應不斷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激勵力度,豐富技術入股、技術分紅、成果轉讓收益分配等方式,讓科研人員合理合法實現“名利雙收”。

根據《若干措施》,深圳將推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設立技術轉移部門,并將科技成果轉化情況納入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離崗創業、在崗創業或者到企業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等。

此外,2019年12月,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發布了《深圳市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項目資助管理辦法》,“真金白銀”支持成果轉化。據悉,2020年擬資助的相關項目達36個。(記者袁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