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術大學校園。
深圳技術大學聚龍學院成立儀式現場。
深圳技術大學營造濃郁國際化氛圍。
2021年伊始,深圳技術大學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學院——聚龍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這一學院將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的創新型人才,打造以精品課程、精品教材、精品項目為主導的教學先行示范學院。深圳技術大學首位全職院士劉清俠出任創院院長。
培育創新應用型人才,是深圳技術大學的初心與使命,作為該校的創新創業學院,聚龍學院的成立,是推進學校一流應用型技術大學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未來,這里將成為深圳乃至全國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
由學校首位全職院士擔綱掌門
聚龍山下,坪山河畔,深圳技術大學邁出了新一年的新步伐。以當地聚龍山命名的聚龍學院正式揭牌,這也體現了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的決心與作為。
據了解,聚龍學院將在現有基礎上,打造全新創新教育體系,構建分層分類、深度融合、協同遞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推動交叉學科融合,跨學科融通。讓學生在創新創業中鞏固專業知識,在專業教育中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加深對市場、產業、資本的理解,最終提升學生創新成果產業化的能力,從而有效解決社會發展和人類面臨的重大復雜科學問題、社會問題和全球性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聚龍學院的創院院長劉清俠。劉清俠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圳技術大學表面與界面前沿科學與應用工程中心主任,也是深圳技術大學引進的首位全職院士。
“深圳技術大學一直以來都秉持產教研深度融合的辦學特色,校企合作密切深入,‘創新創業’是學校與生俱來的底色與基因。所以,深圳技術大學聚龍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的成立,可謂水到渠成。”劉清俠表示。
以劉清俠為學術帶頭人,聚龍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建立了一支由校內外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業教師組成、專兼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導師隊伍,旨在建成國際化的高水平創新創業基地。
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這是聚龍學院的創辦宗旨。學院將在開展國際先進科學技術研發中培養創新創業高尖端人才,在產業孵化中凝聚人才,在金融投資中加速提升人才,并在創新中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在揭牌儀式當天舉行了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峰論壇,多名海內外院士參與論壇,聚焦創新創業教育,并對聚龍學院的成立寄予厚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圳技術大學成立聚龍學院,以培養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對深圳技術大學、深圳市乃至廣東省的發展,意義很重大。”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葉志鎮指出。
四大平臺打造創新創業人才培育方案
在初期規劃中,聚龍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將主要建設四個平臺:教書育人平臺、多學科交叉科研平臺、產業孵化平臺和金融資本平臺,多平臺疊加厚植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沃土。
聚龍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將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的創新型人才。以“1+3”的國際化模式培養聚龍學院英才班的頂尖應用人才,打造以精品課程、精品教材、精品項目為主導的教學先行示范學院。
依照計劃,聚龍學院英才班將在學生完成大學第一年的課程后,從全校范圍甄選不同學科的優秀學生。入選英才班的同學,在學習交叉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在學院導師和工業導師的指導下,參加多學科交叉科研項目,并可獲得到國際頂尖大學合作培養的機會。在創新和實訓中培養和發現人才,在產業孵化中提升人才的素質,在金融資本的初期運作中培養和鍛煉“雙料”人才。
在英才班的堅實基礎上,學院將充分利用多學科交叉科研和教育平臺,整合國際國內優質碩博資源,培養專業碩士、博士,探索2年技術大學培養、2年聯合培養、1-5年國際國內頂尖院校聯合培養的碩博人才培養模式。在滿足多學科交叉科研平臺智力資源需求的基礎上,為企業和科研院所培養和輸送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另外,聚龍學院還將開設高等培訓班和聚龍論壇。高等培訓班將根據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需求,聘請國際和國內的知名專家、行業協會成員,為企業培育掌握技術、了解前沿的一流應用型人才。聚龍論壇則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行業大咖到學校開設講座和高峰論壇,為師生講授尖端知識。圍繞相關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及熱點問題進行專題研討,挖掘研究前沿新思路,拓展國際研究新視野。
科研方面,學院將打造多學科交叉科研平臺。根據深圳技術大學的發展,聚龍學院計劃成立5個多學科交叉科研創新中心,包括“智能+技術創新中心”“互聯網+智能制造創新中心”“新材料新能源開發創新中心”“大健康及醫藥研究中心”“工業和文化創新設計研究中心”,通過“學科際”或“跨學科”的研究活動,尋找科學新的突破點,嘗試綜合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復雜科學問題、社會問題和全球性問題。
產業方面,依托聚龍學院打造的產業孵化平臺,將為新創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和基礎設施,提供創新創業全方位支持。深圳技術大學的產業孵化平臺是為了全方位、多層次鼓勵學生創新創業而建設的創業孵化基地。現有面積約600平方米,建設有創客工作室、路演展示廳、沙龍分享室、創業辦公區、創業咖啡屋、創業服務區、創客種子孵化營等7個核心區域,可同時容納約25個創業團隊開展創業體驗和創業實戰。
在資本方面,學院將對接金融資本平臺,為孵化的企業提供投融資解決方案和面向資本市場的融資產品的鏈接和推薦,促進孵化企業的優化資源配置、節約財務和生產成本、保障創業初期的資金安全、提升運行效率,為創新企業的初期發展提供豐富的融資服務。
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聚龍學院的成立,是深圳技術大學作為一所應用型高校,在培育創新創業人才之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如何培養出既扎根中國大地又擁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創業人才?從2016年1月深圳市委常委會通過籌建技術大學至今,學校一直在積極思考這一問題,并作出努力的探索:
2年前,深圳技術大學成立了創業創客與就業指導中心,對標德國一流應用技術大學人才培養體系,注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在雙創課程教育、創業項目培育、創新創業賽事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引導學生在實戰中提高專業技能、錘煉創業本領。目前,學生創業園在園孵化項目49個,資助經費達725萬元,參與學生近500人,申請專利23項,注冊成立公司9家。
“深圳技術大學是按照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建設的大學,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這兩天我在深圳技術大學參加了一系列的學術活動,也真切的感受到了這里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逸泰在聚龍學院揭牌儀式上表示。
從創立至今,深圳技術大學一直致力于構筑一套深具“深技大特色”的人才培育體系,從學科建設、課程設置、實訓方式、國際交流、文化建設等各個層面都呈現出了開放、多元、前瞻的特點。
根據《〈中國制造2025〉深圳行動計劃》、珠三角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深圳技術大學配置相應的學科,如智能制造、大數據與互聯網、城市交通與物流、新材料與新能源、健康與環境工程、工程物理、質量和標準學院等。
為更好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師、設計師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與國外高校及機構開展共建二級學院、聯合培養學生、引進師資力量,共建實驗室、聯合成立測試中心等多種形式的深度合作。
學校采取“教授負責制”培養模式,學生入學后即進入實驗室,跟隨教授學習專業技術,課程設置秉承“來自實踐、面向應用、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理念。
在師資方面,全球攬才建設專業化高水平教師隊伍。從德國、瑞士等應用技術大學引進專、兼職高水平教師;從企業、產業界引進高水平技術骨干,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突出教學能力、又有豐富技術開發及應用經驗、有技術大學特色的師資隊伍。
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成效目前已初步顯現。2020年,學校師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榮獲省級以上獎項84項,全國“互聯網+”“挑戰杯”等創新創業賽事,實現了獲獎項目零的突破。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也充分體現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顯著成效。
“對深圳而言,創新是長期貫穿發展的主線,對技術大學而言,創新是人才培養的必修課。”深圳技術大學校長阮雙琛說:“聚龍學院成立后,學校將依托學院進一步加大創新創業教育扶持力度,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師資配備,優化課程體系,加強與企業間的平臺建設合作,努力營造一個創新有潛力、創業有動力、創造有活力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
深圳技術大學2020年加快創新步伐
勇攀科技高峰孵化豐碩成果
在歲末年初,回望過去一年,深圳技術大學各項事業發展亮點不斷——學校成為廣東省率先全員返校復課的高校;本科招生邁上新臺階,2020年廣東理科錄取線名列全省第九;同時,學校發揮學科特色和研究優勢,探索技術成果孵化育成體系建設,推進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成效凸顯。
科技創新頻出碩果,師生參與各項賽事喜訊連連。學校的創新教育,為這一年交上了一份令人振奮的答卷。
多項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
“團隊和平臺共建、橫向與縱向項目看齊、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去年,深圳技術大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學校學科特色和研究優勢,探索技術成果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從制度制定、平臺建設、專利申請等領域都頗具亮點。
學校出臺了《深圳技術大學科研人員創辦企業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政策保障。在這一年里,學校已初步建立起由技術大學、坪山區政府及企業共同參與的產學研合作與技術成果轉化應用的組織載體。
2020年7月,深圳技術大學技術成果產業化中心在坪山區生物醫藥創新產業園揭牌成立。中心負責學校的科研成果轉化、專利運營管理、大學科技園區和孵化器管理,建筑面積約2700平方米,目前已有先進裸眼3D顯示及芯片設計中心、液體分離工程實驗室、機器視覺技術研究所等14家研究機構(包括研究所、研發中心、工作室等)入駐,多項技術成果在此轉化落地。
2020年,學校多項技術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在這片創新的沃土上,科技“種子”蓬勃萌發,枝繁葉茂:
100W工業級全固態紫外皮秒激光器是由技術大學阮雙琛教授帶領研發團隊,與大族激光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皮秒種子源,脈沖寬度10ps以下,采用MOPA放大技術,結合多級光纖固體放大、光束整形以及非線性轉換技術,獲得單脈沖能量高達88μJ、功率大于100W的高功率皮秒紫外激光輸出,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12月20日,學校柴廣躍團隊的“基于熒光型白光LED的可見光以太網通信系統”通過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授權深圳市專家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果鑒定,專家們一致認為該技術在傳輸距離和信號覆蓋范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是他們首次看到的最接近實用的可見光通信系統,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此外,去年技術大學還研發了“Yb:KGW固體飛秒激光再生放大器”“8寸大面積多晶金剛石片”“裸眼3D電視生產與圖像處理技術”“汽車輪胎全息視覺檢測系統及設備”“納特級智能矢量磁傳感器”“柔性線路板(FPC)卷對卷AOI設備”“超強超短渦旋激光產生及應用”“貨車內輪差盲區生命探測與智能防控系統”等多項成果,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學校去年多項成果成功申請專利,包括授權專利103項,其中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專利42項,外觀專利36項。在2020年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學校有65項技術成果參展。
“自制實驗儀器設備”亮點紛呈
在科技攻關的同時,“自制實驗儀器設備”項目在深圳技術大學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
“自制實驗儀器設備”是指由在校師生自行設計、自行加工制造,或將既有獨立設備設計加工后組成新系統的專用儀器設備。主要面向教學科研前沿和產業重大需求,根據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研制開發有針對性、創新性的儀器設備。
為何要“自制”實驗儀器設備?對深圳技術大學這樣一所新興的應用型技術大學而言,與科技發展創新相配套的科研需求、與產業前沿需求相對標的人才培養要求,都決定了相應的實驗儀器設備不能只依賴于成套購買。因此,“自制實驗儀器設備”專項項目從誕生以來就受到高度重視,也得到師生的廣泛關注和參與。
2019年1月,學校制定《深圳技術大學自制實驗儀器設備管理辦法》,由校國有資產與實驗室開發管理部和各學院共同組織專家隊伍對設備的技術水平、可靠性、功能、穩定性及綜合效益進行鑒定,完善立項、評審、驗收等各項流程。
在團隊組成方面,學校大力鼓勵老師帶領學生一同進行實驗儀器設備的自研自制。學生是否切實參與項目,成為項目能否順利獲批專項經費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
“大家或許對飛秒激光并不陌生,平時常聽到的近視眼矯正手術就是通過它來實現的。我們成功研發了飛秒激光精密銑磨全瓷牙設備,讓這項高精準技術又多了一個用武之地。”中德智能制造學院教師何正娣帶領學生開發了牙科修復物制造用超快激光精密銑磨設備,解決了傳統金剛石刀具銑削制作全瓷牙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刀具損耗問題,相關科研成果已在Ceramic International等國際期刊發表,申請了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
2019年初,深技大自制實驗儀器設備項目共立項11項,資助金額215萬元,參與學生44人次。經過兩年的自研自制,至2020年底,立項項目進展順利,其中9項已能很好地服務于日常科研和教學工作,并誕生實用新型專利8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1項,實用發明專利1項,論文4篇,成果顯著。
經專家評審,新一批自制實驗儀器設備項目已有25項初步達到立項要求,預期學生參與人數將達到153人次,總資助額度超過500萬元,創下新高。
在學校看來,自制實驗儀器設備一方面帶動師生親身參與儀器設備研制、滿足學校教學科研需要,一方面以高校科研力量助推符合產業需求的新型儀器設備研發。對于提高科研水平、促進實驗室建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工程物理學院教師梁德志表示,在帶領學生進行熱機循環儀器的初步設計與改進中,實驗結合了力學、熱學、電學、機械控制領域的交叉知識,能夠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基礎物理實驗教學質量。(聞葭李曉謀姬建麗)
專家寄語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中騏:
聚龍學院是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而設立,如同深圳技術大學的命名一樣,這所學校強調“技術”,這是一個很好的理念。“科學”和“技術”是兩個概念,科學是技術創新的基礎,但是把科學的規律用到技術上,去解決我們目前遇到的實際問題,來造福民生、推動社會發展,這是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當務之急。深圳技術大學是對標德國一流應用技術大學人才培養體系,這也是符合當前中國發展需求的。可以看出,新成立的聚龍學院師資實力非常強。我認為聚龍學院以及深圳技術大學都是非常有前途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逸泰:
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深圳市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是創新發展的典范。深圳技術大學是按照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建設的大學,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這兩天我在深圳技術大學參加了一系列的學術活動,也真切的感受到了這里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創新創業教育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深圳技術大學要建立聚龍學院,我認為應該重視三個方面:一是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在重要的基礎課程加入創新的內容;二是要有運轉良好、收費合理的共用測試平臺,使廣大師生都能有機會平等使用,為師生提供了創新的條件;三是改進考試體系,筆試分數應有梯度,要增加科學的口試課程,有利于學生科學演講能力的培養。
南方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講座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礦冶與石油學會會士徐政和:
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如今工程教育的一個趨勢。國家正在推動新工科的教學模式,新工科強調通過實踐,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中去學知識。
聚龍學院的成立對深圳技術大學在創新創業領域去培養人才,幫助將師生的研發用于實際應用,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本科階段就進行這樣的訓練,我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當然,創新創業能力的發揮,需要學生自身打好非常扎實的基礎,高水平的學術導師也是必不可少。南科大工學院也十分注重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相信兩個學院今后會有很好的合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葉志鎮:
深圳技術大學成立聚龍學院,培養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對深圳技術大學、深圳市乃至廣東省的發展,意義很重大。
創新創業,人才是核心。創新創業人才如何培養?我認為應當關注三個方面:首先是培養創新知識能力,注重個體化、差異化、多樣化學習;二是培養新技術開發能力,為產業發展掌握關鍵技術;三是培養創業能力,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掌握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和創業思想,為社會產業發展貢獻力量。在阮校長、劉院長的帶領下,相信聚龍學院將助力深圳技術大學培養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型人才,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譜寫學校發展史上的新篇章。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講席教授張宏:
聚龍學院是深圳技術大學開拓創新、傾力打造的創新創業學院,希望聚龍學院成立后,探索創新創業教育之路,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也希望深圳技術大學堅持自己,辦一所中國最好的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