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土雞養殖基地。
深圳能源集團作為市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堅持以“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扶貧方略為引領,自2016年以來,按照“3+2”模式,全面統籌推進“六大幫扶行動”,助力南坑村實現“十大歷史性躍升”,高成色成就貧困人口和貧困村“雙出列”,為脫貧攻堅書寫了深能篇章、貢獻了深能力量、彰顯了深圳國企擔當,2016-2019年扶貧工作考核連續四年被評為“好”的等次,榮獲2016-2018年度廣東省脫貧攻堅突出貢獻集體。
有了產業脫貧更有保障
清晨,家住河源市龍川縣黎咀鎮南坑村的黃桂蘭開啟了一天勤勞的生活,51歲的她,在深圳能源集團的幫助下,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著精準脫貧政策帶來的新生活。
說起她家的變化,還得從2015年說起。在2015年,黃桂蘭丈夫因失手傷人被判刑,家中瞬間沒有了主心骨,又無固定經濟收入,家庭因此陷入貧困境地。由于兩個小孩需要撫養,黃桂蘭只能挑起了家中的大梁。“那個時候,我們一直借住在別人家里,成天為錢發愁,沒錢交學費。”黃桂蘭回想起當時的境況,很是難過。
深圳能源扶貧駐村工作隊進駐后,第一時間走訪調研,了解情況。經過充分調研,科學決策,深圳能源確立了“精準扶貧+造血扶貧”的脫貧思路。在農業專家實地調研后,確定了鴨稻、百香果、油茶的種植方案,并派駐村工作隊落實推進幫扶計劃。與此同時,黃桂蘭一家被列入了精準扶貧對象接受幫扶。“駐村工作隊知道我家情況后,資助了我小孩的部分學費,并幫助我創收,真的太感謝了,解了我們家的燃眉之急。”說起精準扶貧給自己家帶來的變化,黃桂蘭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然而在鴨稻、百香果、油茶項目的推進中,涉及土地使用、村民參與度、產業鏈形成、產品銷售等,幾乎是從無到有,無異于一次次創業。扶貧項目雖好,但實施難度大,加之留守村民思想較保守,說服他們拿出土地做從來沒經歷過的事,難度實在太大。
駐村工作隊頂住壓力,下定決心,從容易的鴨稻先入手。“鴨稻”屬于立體種養殖,鴨子在稻田里覓食可除草除蟲,同時鴨糞可供肥,保證了稻米無污染無農藥的有機品質。有心人,天不負,慢慢有了第一批支持者。可喜的是,試驗田收成不錯,鴨子上市后受到多方好評,還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成了南坑村第一個明星產品,每畝田每季給農戶增收1000元左右,被龍川縣農業局評為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示范點。村民們備受鼓舞紛紛加入,“鴨稻”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扶貧工作也更上新臺階。
駐村工作隊通過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更是跑出了脫貧致富的“加速度”。如今,村里逐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長效發展模式,擁有土雞養殖基地、油茶基地、百香果地基、茶葉種植基地和“鴨稻”基地。
這幾年來,黃桂蘭也找準了發展思路,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從當年養20多只雞到現在養1000多只雞,還發展起養鴿子、魚塘、種植茶葉等衍生產業,除此之外,駐村工作隊還幫助黃桂蘭打通銷售渠道,并培訓指導養殖。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展種養產業,黃桂蘭家里收入翻番,已在2017年達到脫貧標準。
“黃桂蘭是個很勤勞的人,我們幫助她之后,她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讓整個家庭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我們全村36戶、105名貧困戶,在2019年已經全部通過驗收,宣布脫貧。”河源市龍川縣黎咀鎮南坑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曾柳清說,他們將繼續鞏固脫貧成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幫扶行動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深圳能源中心保安部經理楊永堅是南坑村人。他對近幾年南坑村的變化看到眼里,喜在心上。他說:“能源集團優先解決與村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他介紹說,村里建成“一中心一廣場”,在原村委“危樓”舊址上建成2層現代風格,面積約4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設衛生站),以及15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道路硬化和加寬,對6.81公里村道硬底化,所有自然村村道和農戶入戶道路幾乎全部硬底化;能源集團還出資100萬元,支持由鎮政府統籌對5.6公里主村道拓寬,實現行政村可以通行客車,實在太方便了!
能源集團的“產業發展幫扶”讓村里原來自產自給的產品有了外銷的出路,也讓楊永堅感觸很深。他表示,如今,77歲的母親獨自一人在南坑村生活,他時常動員在外務工的哥哥回鄉務農。他說“村里的產品有銷路,哥哥返鄉后可以照顧母親,又能創收,何樂而不為?”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深圳能源集團黨委切實增強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全面統籌推進南坑村精準扶貧工作,實施“六大幫扶行動”,使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大力實施“組織提升幫扶行動”。“要致富,靠領路”,推動村委成為脫貧攻堅的“主心骨”和帶領村民奔康致富的“火車頭”。
——大力實施“一戶一法幫扶行動”。對貧困戶的幫扶做到一戶一法,因戶施策。
——大力實施“產業發展幫扶行動”。立足長遠,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長效產業發展模式。2016年,成立了此輪精準幫扶龍川縣首個村辦幫扶企業——“龍川南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注冊“南圳”牌多個農產品商標。其中“鴨稻”種植基地被評為龍川縣綠色、高效創建示范項目。2017年開始陸續成功入駐“嶺南優品”、“圳扶貧”電商平臺,逐步實現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
——大力實施“教育醫療幫扶行動”。確保“三保障”和國家兜底政策落實到位。
——大力實施“公共領域幫扶行動”。優先解決與村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讓鄉村更清潔、面貌更友好。
——大力實施“消費扶貧幫扶行動”,強有力支撐了村集體經濟。
5年來,深圳能源集團扎實推進對口幫扶河源龍川南坑村,集團黨委統籌制定幫扶方案、協調資源,集團黨委領導30余次入村調研、指導幫扶,集團機關各黨支部和所屬企業黨組織與南坑村“結對”幫扶,駐村工作隊長年堅守一線幫扶,為譜寫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交出了深能答卷,貢獻了深能力量。2016-2019年扶貧工作考核連續四年被評為“好”的等次,榮獲2016-2018年度廣東省脫貧攻堅突出貢獻集體,駐村工作隊榮獲深圳、河源市突出貢獻個人稱號,帶領實現高成色“脫貧雙出列”。
南坑村貧困人口全部高成色“脫貧”。2020年南坑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860元,遠高于省定脫貧線8950元。全面高質量實現安全住房、教育、醫療“三保障”,安全飲水等“八有”指標,南坑村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實現脫貧。
南坑村作為貧困村整體高成色“出列”。2020年南坑村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899.59元,遠高于今年退出標準11934元。村集體經濟超60萬元,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突出,村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道路、農田水利、集中供水等十項指標全部達標,南坑村實現整村出列。(何泳梅樹欣傅文杰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