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高交會的關鍵詞,每年各參展企業均會攜“獨家秘笈”登場,亮出創新硬實力。在今年高交會9號展館的創新與科研展區、先進制造展區,硬核科技再次匯聚,從特種作業仿生機器人、智能駕駛飛行器到超聲軟組織切割止血系統、手持3D掃描儀,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智能制造、智慧醫療、高端裝備制造等熱點領域,從中可管窺近年來全球高新科技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態勢。
記者昨日在9號館近距離感受這些硬核科技時留意到,展館中藏著不少深圳創新企業帶來的自主研發的高科技應用成果。
仿生機器人勝任特種作業
在反恐安防、生化實驗等復雜高危的特殊場景,機器人替代人工操作,執行系列任務,可有效降低現場人員安全風險。在深企萬勛科技展臺,一個擁有高自由度仿生設計機械雙臂、履帶式移動底座的黑色機器人“戰士”吸引觀眾目光。展臺負責人魏先生介紹,這是一款特種作業機器人,仿生機械雙臂協同配合可完成復雜物體的拆解或儀器設備的操作,相比單臂實用性、靈活性更高,能執行巡檢、排爆、應急救援等緊急危險任務。
“操作員可通過操控桿和特殊的內骨骼操控器,聯動控制高自由度機械臂,實現機械臂末端位姿毫米級精度操作。”魏先生告訴記者,萬勛科技機器人的擬人雙臂系統和核心控制算法均為自主研發技術,同時針對不同特種作業環境研發了不同的定制化末端執行器,執行不同的作業任務。
在黑色機器人“戰士”旁邊展臺,記者看到一個白色機器人“實驗員”靈活運用仿生機械雙臂進行模擬生化實驗。據了解,這是深企墨影科技研發的移動協作機器人,可在生化實驗室代替研究人員在危險或者對潔凈度要求較高的環境中獨立工作,使用各種實驗工具,避免泄露污染和感染風險。
墨影科技市場部經理高立斌介紹,墨影科技研發的機器人應用場景除了在實驗室進行醫療操作和藥品調劑等,還可用于3C制造、物流運輸、智能檢修等場景。該機器人仿生機械臂能360度任意方向移動,可實現抓取、裝配、分揀、上下料、移動、搬運、視覺檢測等功能,同時完成產線中多個不同工位的任務,并能在狹小工作空間中靈活作業,提高場地利用率和生產效率。
智能檢測賦能傳統制造
隨著激光和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激光檢測等各種自動化視覺檢測裝置、自動化測控系統已被廣泛應用到傳統制造、工業生產等領域,為傳統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高交會9號館,深圳正隆偉業展臺的工作人員現場向觀眾演示了如何使用手持3D掃描儀實時完成對一臺工具箱的掃描建模。正隆偉業行政總監周文軍介紹,手持3D掃描儀是專為需要獲取高質量、高效率制造和計量的專業人士而設計,具有0.025mm的超高精度,可在車間震動、部件移動和環境不穩定等多種生產環境中使用,完成高度精確且可重復的計量級測量和3D幾何表面檢測。“當與具備探測功能的手持光學坐標測量機配合使用時,可以將3D掃描和探測功能相結合,完成端到端檢測過程。”周文軍說,目前該手持3D掃描儀在機械制造、汽車制造、損件修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記者在正隆偉業展臺另一區域看到,一臺正在運轉的機床主軸頭(刀具位置)安裝了一個圓柱形狀的深紫色儀器,一旁筆記本電腦時顯示著一系列運動數據,吸引了多名觀眾拍攝視頻。據介紹,這是一套五軸機床精度檢測系統,通過安裝在主軸頭的三維測頭,測量跟隨轉臺運動的標準球的“跟隨誤差”,真實再現機床的五軸聯動誤差,反映五軸機床實時精度,為生產制造企業提供機床修正參數,以高質量高效率進行精密器件的生產加工。
“五軸機床精度檢測系統還可應用在三軸機床上,將三軸機床調整為五軸機床的加工參數。”周文軍告訴記者,升級更換機床對企業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支出,這套系統幫助企業實現三軸機床達到五軸機床的加工生產能力。
■深圳特區報記者吳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