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高交會9號館,“墨影移動協作機器人”在展館內進行模擬生化實驗。據了解,移動協作機器人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易部署、靈活性高等優勢。
在每年的高交會上,機器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角”。記者昨日在今年的展會上注意到,隨著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服務機器人技術也在不斷迭代,深挖行業場景應用增速也是最快的。智慧物流、醫療健康、娛樂教育、智慧安防等等將占據機器人消費的主導地位,服務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快速且迅猛的發展期,它們也正在大踏步地邁進生活的方方面面。
分體機器人打通物流“最后一百米”
在物流領域,最后一百米的配送難點是行業內無法繞開的難題,也是人工智能企業關注的重點。在今年的高交會IT展中,作為國內首家實現室內室外一體化配送且真正落地運營的公司,坎德拉科技提供的全自動化的末端配送解決方案,通過室外無人駕駛物流車、室內樓宇機器人、IOT物聯網系統配合,實現末端最后一公里無人化配送。
“目前,市場上的配送機器人產品非常多,但如何提升機器人的使用效率,實現一機多用是我們研發分體式機器人的初衷。”坎德拉科技設計總監張文藝表示,坎德拉機器人采用可拆卸的分體式設計,通過搭載不同功能箱體可實現包括快遞、外賣配送、垃圾轉運、安全巡檢、消毒等多種功能,適應不同場景的不同需求。
記者了解到,與同類機器人相比,坎德拉機器人采用獨特的分體式設計,通過在機器人上匹配不同功能的箱體,實現自動切換,一機多用。其中,陽光無人車主要在室外運行,能夠實現自動卸裝柜、實時避障、自動駕駛等;而燭光機器人則主要針對室內場景,服務范圍為最后一百米,可為寫字樓、住宅、酒店、醫院、工廠等場景提供配送和搬運服務。
康復機器人助力殘障人士“邁開步伐”
隨著全球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康復機器人正逐步走入大眾的視野。由深企邁步機器人自主研發的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具備助殘行走、康復治療、減輕勞動強度等功能,能夠為術后人群、老齡人士、慢性病患者、殘疾人士等提供有效的輔助康復治療。
邁步機器人產品負責人姚琳告訴記者,外骨骼機器人作為康復機器人的一種,它融合傳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動計算等技術,是一種作為操作者的人提供一種可穿戴的機械機構的綜合技術。核心部分包括構造材料、能量源、控制、驅動和生物機械學等,通過保證人體動作與機器人的協同運動,增強穿戴者的力量。
由其自主研發的下肢康復外骨骼機器人BEAR-H1,能夠為腦卒中等神經系統疾病而導致的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提供康復訓練。它首創采用柔性驅動器作為動力輸出,力控更精準。擁有主/被動式訓練模式,提高康復訓練效率,促進患者神經回路的重建,能夠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而助行機器人MAX-1,則適用于腦卒中患者、髖關節力量不足的人群,日常行走使用,內置多種傳感器系統,智能跟隨人體步行速度和幅度,自動調節助力頻率和助力大小,學習并適應人體的步行節奏,讓老齡人群步行更加輕松省力。
水下無人機叩開“消費級大門”
在往年的高交會中,水下機器人還停留在水產養殖、管道清理、科研考察、水下救援等工業領域內。而在今年的高交會上,水下無人機開始真正滲入C端市場,實現消費級與企業級大門的共同開啟。
“對水下機器人來說,在消費領域的潛力價值主要集中潛水運動、水下攝影、影視娛樂、水下休閑等,這些應用對水下機器人產品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再加上成本問題,造成了其落地困難?!宾捲纯萍己M怃N售經理曹靜茜表示,水下無人機想要真正滲入C端市場的突破口之一,在于需要不斷突破成本限制,提升產品功能,升級用戶體驗。
■深圳特區報記者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