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GDP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經濟地區生產總值接連突破600億、700億關口……自2017年1月7日揭牌成立以來,坪山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創新態勢勃發,以“新銳”態勢不斷突破,一個高標準、高品質、有溫度、有內涵的東部中心正在崛起。
這里成為了一片創新的熱土。圍繞三大主導產業補齊補強產業鏈、創新鏈,全力打好政策、市場、資本、研發、人才等“組合拳”。坪山高新區正式納入深圳國家高新區核心園區,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一核”輪廓漸顯,前瞻引進布局超滑技術研究所、北理工深圳汽車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國高企業較5年前增長4倍,引進博士人才772人,是行政區成立前的6.7倍,“創新坪山”的影響力持續提升。
這里成為了一個堅強的陣地。建成全市首個“紅船精神”主題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主題教育館、開通紅色公交專線。全區23個社區黨建標準化建設在全市率先全部達標,100人以上非公企業單獨組建率從13.3%增長到100%。突出黨員突擊隊尖刀功能,選派532名黨員干部全脫產參與土地整備和征地拆遷,累計整備土地面積7平方公里以上,為全市重大項目落地提供充足空間保障。
這里成為了一塊改革的沃土。全面推動民生訴求渠道和處置流程優化改革,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改革,形成了獨特的坪山“文化現象”;推動建立房地產項目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等“三全”監管體系,從源頭化解涉房地產矛盾糾紛;在全市率先出臺區級城市道路設計指引,降低道路交通死亡率近40%,“馬巒經驗”在全市推廣。
這里成為了一個文化的高地。坪山文化聚落匯集圖書館、美術館、大劇院等文化場館,實現了高品質運營;8家特色各異的城市書房星羅遍布,給廣大市民提供了新的閱讀空間;在全域全景的創新理念下,坪山全域自然博物項目正加速推進;“坪山文化菜單”打造需求導向、質量導向的基層文化產品供給新機制,打通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這里成為了一方美麗的家園。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燕子湖以及高新南、高新北等“1+7”重點片區開發建設如火如荼,地鐵14、16號線加快建設,深汕高鐵、深大城際鐵路即將動工,坪山河干流綜合整治主體工程完工,省考坪山河上洋斷面全年穩定達標,11條國考黑臭水體和99條小微黑臭水體全面消黑。
■深圳特區報記者肖雄鵬吳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