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行政服務大廳市市場監管局企業開辦專區。
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深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把優化營商環境列為“一號改革工程”,舉全市之力陸續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解決一批企業和市民關心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用政府“辛苦指數”換企業市民“幸福指數”,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之一,市市場監管局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水平,做了大量工作。去年5月,該局發布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若干措施“41條”,今年8月,制定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若干措施》,從6大方面共出臺36條服務舉措。目前,在商事登記、知識產權、“雙隨機、一公開”等方面,先行示范在全國率先開展各項創新舉措,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為全國改善營商環境提供“深圳樣本”。
商事登記改革舉措多次首開先河
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敏銳。“深圳是創業者的尋夢樂園”“在深圳創業我感到很幸福”“在深圳創業天時地利人和”……這是筆者連日來采訪創業者聽到最多的話。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不禁擔心:深圳的創新創業熱情,會不會因此而降溫?來自市市場監管局的最新數據讓人欣慰,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再次帶來驚喜,企業注冊量不降反升,深圳商事主體數量全國第一。截至10月底,全市累計共有商事主體351.1萬戶,同比增長9%。數據體現了創業者對深圳營商環境充滿信心,也充分體現了我市做的大量工作,得到公眾的認可。
在政府服務方面,我市開全國先河的改善營商環境改革舉措接連不斷地推出。
在全國首推全鏈條全環節“秒批”。將設立登記、刻制公章、申領發票、員工社保登記、公積金開戶登記5個環節整合為“企業開辦”1個環節,率先在商事登記、員工社保登記、企業住房公積金登記等事項推行無人干預智能審批(“秒批”)服務,確保開辦企業所有事項在1天內辦結,免費領取營業執照、公章、稅控設備,全程零跑動……“秒批深圳”這個新名詞躥紅,深圳政府服務的高質量、高效率,在全國樹起了標桿。
從“簡便開辦”拓展到“簡便退出”。為切實解決企業“退出難”問題,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有關部門創新多渠道的企業退出機制,提高企業退出效率。
細心市民會發現,領取營業執照出現了“24小時不打烊”現象。為了便利企業、群眾隨時隨地自助領取營業執照,深圳市各區行政服務大廳設立24小時自助服務區,此外,還在多個銀行網點、街道和社區部署自助服務設備,便利申請人隨時隨地自助領取營業執照。自助領照采用微信平臺線上申請,自助機線下“刷臉”領照的方式申請,30秒內即可完成營業執照自助領取,讓開辦企業更便捷。據悉,在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度方面,我市還率先推出了“深港通、深澳通注冊易”香港澳門跨境登記,在全國首創區塊鏈電子發票,“政銀通注冊易”銀行柜員機智慧登記等服務。在提高開辦企業質量方面,推行商事登記實名核身,全國首推地址承諾制。
為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步伐不停歇。我市堅持改革于法有據,大力推動《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修訂草案修改稿)》修訂,日前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已順利表決通過,在個體工商戶自愿登記,擴大港澳企業在深圳經濟特區從事經營活動的范圍,推行“一照多址、一市一照”,實施馳名商標和知名字號全行業保護,創新歇業登記、特殊情形代位注銷、除名和依職權注銷等多項內容上實現新的突破,繼續做好改革引領示范。
知識產權五項核心指標全國居首
創新發展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深圳市知識產權工作捷報頻傳:2019年,全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授權量增速、有效發明專利5年以上維持率、PCT申請量五項核心指標居全國第一,其中PCT申請量連續16年全國第一;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績效考核在參與考核的156個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中獲得全國第一。2020年上半年,深圳專利申請量、授權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重點指標繼續居全國第一,有效激發了城市創新創業活力,提升了創新主體的獲得感。
知識產權戰略是深圳創新發展主導戰略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先后提出“構建與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相匹配、與國際通行規則相接軌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系”“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等目標要求,營造世界一流營商環境。
塑造良好營商環境需要知識產權制度支撐和法律保障,深圳表現出五方面改革成效。
知識產權未來發展定位得到明晰。市政府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立將深圳作為共創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高地戰略目標,推動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深圳分中心、中國(南方)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廣東)基地“三中心一基地”等國家級平臺落戶深圳。
知識產權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出臺全國首部涵蓋知識產權全類別、以保護為主題的《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推動合規性承諾、技術調查官、行政臨時禁令等重大制度創新,探索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明確對故意侵權等情形從重確定懲罰性賠償金額,是我國地方性立法首次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懲罰性賠償制度作出具體規定。
政策引領有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深圳市修訂知識產權領域資助政策,加大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和資助獎勵力度,推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規模較大、布局合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價值專利組合,強化重點產業企業核心競爭力。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和標準持續提升。在全國率先提出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市、區、街道三級知識產權保護架構,實施專利、商標、版權一體化管理,初步構建行政刑事銜接順暢,仲裁調解、專業機構、社會力量、行業自律多元結合的知識產權大保護體系。
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機制優化創新。不斷優化知識產權運營體系,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及保險工作,探索構建知識產權證券化“深圳模式”,目前深圳已有6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獲批通過,數量居全國前列。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效益不斷提高。
我市知識產權重點改革舉措和突出亮點紛呈。其中,為推進知識產權申請便利化,我市依托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涵蓋專利、商標、版權、集成電路的全門類知識產權服務專業大廳,推動設立專利代辦處商標受理分窗口,專利優先審查推薦和專利費用減繳備案的審批時限已壓縮到5個工作日。
“雙隨機、一公開”為全國先行探路
“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在體制機制弊端上做減法,在加強服務和監管上做加法,歸根到底都是為了維護公平競爭、激發市場活力。“雙隨機、一公開”通過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抽查事項清單、抽查工作計劃和抽查檢查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公示。2020年,深圳市以“制度+科技”,狠抓“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全國先行探路,全面推行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和部門聯合抽查常態化。一名企業家說出經營者的共同感受:“‘雙隨機,一公開’,讓守法守信者暢行天下、違法失信者寸步難行,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目前,“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建設已深入市場監管各方面。
為突出嚴謹性、可執行性,在疫情期間出臺系列制度,歷經市政府6次專題討論、6輪征求意見、12次易稿,充分考慮了創新性和市場監管領域各部門檢查對象的特殊性和個性化需求,確保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為突出前瞻性、示范性,率先提出“隨機之外無檢查、清單之外無事項、平臺之外無運行、盡職之外無追責”的具體實施目標。明確聯合檢查事項“一張單”、隨機執法“一日查”、全年檢查“一張表”、監管對象“一個庫”、信息共享“一標準”的工作制度。
為突出完整性、系統性,推行大市場概念,將我市對各類市場參與者具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全部納入,覆蓋部門含市、區、街道共167個市場監管領域部門,市級部門由國務院層面確定的16個擴展至38個,最大程度規范監管行為,最大限度減輕企業負擔。
(河永陳璞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