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喀什古城吸引了眾多深圳游客。徐亞輝攝
騰訊公司在廣西河池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崇村打造的“龍布日出”集裝箱民宿項目。
深圳龍頭農業企業金晉集團在廣西田陽打造“圳品”芒果基地。
深圳消費扶貧中心機場旗艦店。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年,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短短40年,在改革開放之路上矢志前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奇跡。而率先發展、富裕起來的深圳始終牢記“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以先行示范擔當努力為中國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減貧奇跡貢獻一份深圳力量。
自1990年以來,深圳市以先行示范標準,大投入、多模式傾力傾情推進對口幫扶工作,根據中央、省部署安排,深圳對口幫扶包括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全面對口幫扶三大領域,先后與全國17省(自治區、直轄市)100余個縣(市、區)開展幫扶與合作。深圳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超過440億元,累計社會幫扶資金超過760億元,幫助330余萬貧困人口脫貧,剩下的9.65萬貧困人口也達到出列標準。
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在脫貧攻堅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的關鍵時刻,深圳也牢記囑托,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更高質量推行對口幫扶各項工作。在深圳市政府積極動員引導下,扶貧開發工作從“一枝獨秀”走上“百花齊放”之路。聚眾力、匯眾智、集眾志,全民參與的扶貧大格局,正在成為深圳這座“愛心之城”最亮麗的風景線。
政府搭臺屢創企業幫扶好品牌
深圳的經濟奇跡,離不開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也離不開全國人民的支援幫助。深圳民營企業中一直涌動著蓬勃的公益力量,致富思源,用愛心和責任回饋桑梓,書寫深圳情懷。
隨著“深企幫千村”行動的深入,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中國平安、騰訊、萬科、恒大等民營企業主動肩負起脫貧攻堅的歷史責任,通過幫助貧困地區根植發展基因、構筑產業支撐、激活前進動力等方面對政府扶貧職能帶來補充,打造了平安“三村”、恒大“整體幫扶”、萬科捐資助學、華僑城旅游扶貧、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等一批由企業主導的深圳社會扶貧新品牌。
人心齊,泰山移,脫貧離不開“他山之石”。在廣西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時期,深圳市共組織動員122家企業和社會組織與廣西百色、河池47個掛牌村結對幫扶,按照不同貧困程度,實現了“一對一”或“多對一”結對幫扶國家掛牌督戰村全覆蓋。深圳民企主動請纓結對幫扶,平安集團、騰訊公司等大型企業帶頭結對貧困程度深、貧困發生率高的貧困村。目前,各方已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6億元(含市級統籌投入的1.41億元),村均超過340萬元,幫扶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數578人,幫助銷售扶貧產品262.3萬元。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實施道路硬化、水柜修繕、文化設施建設等61個民生項目,同時在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人員就業、銷售扶貧產品等方面加大幫扶力度,實施幫扶項目158個,助力掛牌督戰村攻克“難中難”。
與此同時,深圳市已累計推動414家企業到廣西投資、投資額140多億元,其中2020年168家、實際到位投資額47.46億元。通過將產業模式不斷向受援助地輸出,為對口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各顯身手
形成組團幫扶好風尚
近年來,深圳市采用樹典型帶動全面、抓重點推動整體的工作方式,整合帶動社會組織積極與深度貧困地區對接,力爭將扶貧資源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深圳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日益高漲,不僅投入了大量資金到“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更是通過深度實地考察調研,發揮自身專業所長,主動對接精準扶貧項目,涉及醫療健康、教育扶貧、特殊人群服務、產業扶貧等多個領域。
2020年6月15日,董金陵、樊萍和一批離退休老年朋友踏上了奔赴廣西各個貧困縣的旅途。他們都是深圳市離退休的老年專家人才,在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與深圳市老年科技協會的共同協調下,為了貢獻自己的專業力量加入“銀齡行動”,深入廣西對口幫扶地區開展項目幫扶工作。其中24名醫療專家根據需求分配至德保縣婦幼保健院、隆林各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田東中醫醫院、田東婦幼保健院、羅城縣人民醫院、田陽人民醫院等相關科室開展醫療援助工作,1名農技專家分配至廣田林縣農業農村局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系列工作。而深圳市開展“銀齡行動”的8年以來,共256名老專家分赴廣東河源,廣西百色、河池、新疆喀什等地區開展支醫、支教及專業技術幫扶援助,將技術經驗和熱忱留在貧困地區,用知識分享豐盈貧困群眾的思想,彰顯夕陽紅的另一種姿態。
長期關注貧困地區殘障人士就業問題的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通過百城萬人殘疾人遠程就業項目精準幫扶殘障群體網絡、遠程就業,通過殘友社會企業孵化模式孵化,扶持殘友社會企業的良性發展。
深圳市心衣公益基金會由安莉芳集團、都市麗人等眾多知名內衣品牌組成,在精準扶貧中,心衣公益基金會嘗試以義乳捐贈、愛心助跑、貧困山區婦女技能培訓等項目救助貧困地區的乳癌患者,補齊扶貧“短板”。
在深圳餐飲商會舉辦的“飽含深情美味河源”經典客家菜制作評選大賽品鑒會上,鹽焗雞、黃田酒秘制牛排、古法特色蟮皇……一道道經典客家菜肴從河源田間端上餐桌。來自深圳和河源的師傅同臺競技,用河源優質的扶貧食材、新鮮的生態食材,將這些珍饈美味展示給深圳居民、深圳餐飲界的企業家和美食家評委們。以此為契機,河源高品質扶貧農產品、客家菜人才和餐飲創業者有機會走進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打響了“河源客家菜”品牌。
2020年初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深圳市質量協會利用協會在深圳的廣泛影響力及與各行業良好的合作關系,倡議發起建立“深圳市社會組織廣西扶貧聯盟”,會同深圳市中小企業聯誼會、深圳市工藝禮品行業協會、深圳市鐘表行業(智能穿戴)協會等10家社會組織,與廣西百色市凌云縣后龍村和陶化村,河池市都安縣大興鎮古朝村、大興鎮梅珠村、永安鎮安蘭村和大化縣雅龍鄉的尤齊村、盤兔村、弄往村8個國家掛牌督戰貧困村結對幫扶,其中尤齊村、盤兔村、弄往村、安蘭村貧困發生率均超過30%,涉及貧困人口近4500人。
深圳市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腳步一直未停。截至目前,深圳市社會組織已累計投放扶貧資金超過15億。
多方發力
推出消費扶貧好模式
“購買一份扶貧產品,奉獻一份深圳愛心”這句標語,對于許多深圳人都并不陌生。
消費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也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要舉措。深圳市認真落實中央和省有關部署要求,圍繞解決消費扶貧產供銷難題,以先行示范標準打造“四個好”,即提高政治站位,推動消費扶貧形成“好機制”;打造供深基地,推動對口地區培育“好產業”;提升產品價值,推動扶貧產品賣出“好價錢”;暢通銷售網絡,推動產銷對接找到“好渠道”。通過把消費扶貧作為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對口支援的重要支點,打通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可持續消費扶貧模式,助力對口幫扶地區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深圳海吉星消費扶貧中心機場旗艦店趕在國慶黃金周前試營業。這間以展翅高飛的大鵬鳥形象設計的機場旗艦店,外觀靈感來源于深圳的別稱“鵬城”,寓意深圳的博大兼容,更體現深圳消費扶貧囊括全國9省的博大愛心。100多平米的旗艦店內展示展銷了來自廣西、新疆的400多種扶貧產品供來往旅客選購。
隨著消費扶貧行動的深入開展,除了市、區聯動的“1+10”市、區消費扶貧展銷中心和消費扶貧電商平臺,深圳消費扶貧中心·市民中心旗艦店、機場旗艦店、扶貧產品自動售賣機、扶貧產品流動售賣車……越來越多的扶貧產品售賣點出現在深圳街頭。而深圳市舉辦“萬企參與,‘深’愛同行”消費扶貧月系列活動,開展扶貧產品進商超農貿市場、進機關、進工廠企業、進學校醫院活動,讓扶貧產品順利端上了深圳市民的餐桌。截至2020年9月,全市累計完成消費扶貧公益廣告23000個,組織設立消費扶貧專柜33個、消費扶貧專館42個、消費扶貧專區23個。購買渠道更便捷,也激活了深圳市民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僅今年以來,深圳全市采購832個國定貧困縣、粵東西北11市扶貧產品90多億元,其中采購銷售百色、河池農產品16.06億元。
為緩解疫情對貧困農戶帶來的沖擊,福田、羅湖等區合計發放扶貧產品消費券2300萬元,點燃鵬城百姓的消費扶貧熱情,實現購買消費扶貧產品超6000萬元。其中,福田區扶貧消費券核銷率超50%,位居全市第一。市總工會舉辦“深圳市百萬職工消費扶貧采購節”,分批發放1000萬元扶貧滿減消費券,撬動約1.5億元扶貧消費額,實現了“拉動消費+消費扶貧”的雙贏效果。
一杯蟬茶、一顆蜜桔、一碟乳鴿、一壺小酒……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的身影越來越多的亮相深圳百姓的餐桌,與此同時,廣西百色河池、西藏察隅、新疆喀什、四川甘孜等對口幫扶地區風光旖旎的勝地美景也成為萬千深圳人心中的“白月光”。
“作為深圳人,這些對口幫扶地區給了我旅行的靈感,雖然遺憾深圳到喀什還沒有直飛的航班,但不去會后悔。喀什和河池這些地區有不同于深圳的歷史文化所錘煉賦予的獨特魅力,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和原生態風貌。不止是‘白月光’,也是‘朱砂痣’。”深圳市民曹先生直言自己已經將新疆喀什和廣西河池列入自己的今年旅行計劃中。
推進旅游扶貧是深圳市目前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方式,深入推進通過各種新渠道推介“旅游+扶貧”的做法,也得到了深圳市民的積極響應。2019年,深圳市成功引進華僑城集團合作運營帕米爾高原景區、喀什古城景區、香妃墓園,大力推行“引客進喀”計劃,開行旅游援疆包機2架、旅游援疆專列3趟,全年深圳約30萬人次赴喀旅游觀光。
消費扶貧人人愿為、人人可為、人人能為,是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的有力措施,也是推進脫貧攻堅可持續性的重要路徑。政府有為,社會善為,脫貧攻堅之路鵬城各界力量都不曾缺席。接下來的鄉村振興戰略更加強調可持續發展,以及培育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深圳人民也將心懷感恩作出更大貢獻,為實現百年鄉村振興夢想奏響動人的合奏樂章。
(深圳市扶貧協作和合作交流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