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孫波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堅持改革創新,加快融合步伐,“盡快建成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響應《意見》部署,對標新的任務目標,深圳必須以更大力度進行改革創新,為媒體融合發展擔當先行。
深圳有基礎。2014年,中國媒體融合的改革探索拉開序幕。自2015年始,由人民日報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深圳報業集團承辦的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已在深圳連辦五屆,成為中國媒體融合發展理論創新與經驗交流的重要平臺;與此同時,深圳市、區融媒體平臺建設快速推進,報業集團、廣電集團等市媒平臺率先試水探路,打造出深圳新聞網、讀特、讀創等一系列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新媒體產品;全市十區(新區)融媒體平臺全部建成進入運營,形成了層級結構合理、區域特色鮮明的媒體融合發展架構。這些是深圳繼續縱深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雄厚基礎。
深圳有優勢。《意見》指出,“要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融合發展,用好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加強新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深圳是5G技術的策源地,也是數字經濟的發展高地,領軍企業云集,產業要素豐富,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齊備,用深圳技術率先服務深圳產業,是深圳推進媒體融合的天然優勢。
深圳有擔當。媒體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在這種趨勢中,不變革不融合就有可能被淘汰,就有可能被迫出局;而主流媒體不能產生主流影響力,就是失職和失責。深圳承擔著“雙區”建設的國家使命,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國家戰略,深圳必須以更高的政治站位認識改革的重要性、融合的必要性,擔當使命,探路先行。
有基礎,有優勢,有擔當,最后要落實到行動上,一定要“改革改到點子上,創新創到關鍵處”。比如,首先要理順媒體宣傳、服務與經營的關系,在體制層面進行改革;積極探索建立“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運營模式,為媒體機構拓展經營空間;以問題為導向,大刀闊斧推動媒體機構內部機制改革,探索適合新媒體采編和發布的科學流程和考核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