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隨著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升級為前海綜合保稅區,深圳已形成鹽田、坪山、前海三大綜合保稅區鼎立之勢。深圳海關貫徹落實“六穩”“六保”工作部署,創新監管模式,鼓勵企業用足用好政策紅利,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助力區內企業開拓市場,培育以綜合保稅區為代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
記者9月22日從深圳海關獲悉,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深圳關區以綜合保稅區為主體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達4342.8億元,同比增長11%,以占全市不足0.5%的面積貢獻了深圳外貿總值的兩成以上。
“原來,綜合保稅區里面可以存儲非保稅貨物,這對企業來說太便利了。”鹽田綜合保稅區企業深圳市光焰供應鏈有限公司的蒙經理說,“梅沙海關主動指定專人跟我們對接,幫我們熟悉非保稅存儲業務整個業務操作流程。”
截至今年8月,該公司非保稅貨物進出區共5570.1噸,年節省倉儲租賃、物流運輸和人工成本約20萬元。在今年受疫情影響海外業務萎縮形勢下,海關惠企措施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商機和利好。
深圳海關創新應用“互聯網+監管”,通過對接區內倉儲企業WMS系統,采取系統對接數據印證、視頻遠程面洽、網上看貨等方式,對企業申請的簡單加工、貨物延期、賬冊數據核實等業務開展網上監管,無需人工盤點貨物、核對單證數據等,作業時間平均縮短80%以上。
深圳海關積極培育保稅檢測維修等“保稅+”產業,創新“保稅維修+物流分撥”組合模式,助力保稅維修企業進出口路徑多元化。目前,深圳特殊監管區域內已有35家企業開展保稅維修業務,產品范圍包括顯卡、計算機主板、無人機等電子產品。今年以來,已有11.1億待維修產品入區維修,其中大疆通過“保稅維修+物流分撥”模式,在前海綜合保稅區開展物流分撥業務合計1.07億元。
深圳前海中外運供應鏈有限公司關務經理黃妙說,“過去海關是通過設立保稅物流賬冊進行監管的,同一賬冊下貨物進出,貨物需申報核注清單和備案清單等單證,且‘一票一報’,手續較為繁瑣。現行模式下,我們無需向海關備案賬冊,僅需申報一次進境備案清單,還允許我們‘批次進出、集中申報’,方便辦理‘多批次、小批量’業務,縮減通關時間1/3以上”。
【深圳商報訊】(記者董芳芳)